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94-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第144页

修。由修彼故,错乱习气无余永灭,是名为佛。圣者父子说大小乘了义见同。此中可引二种希有定解,一况云成佛,若无通达一切法无性正见,无余方便解脱生死。由此定解,以多方便发大精勤,求彼净见。二能判大乘小乘不共特法,谓菩提心及诸菩萨广大妙行。由此定解,于诸行品特能认为教授中心,受菩萨戒学习诸行。此说颂云:「佛在共称灵鹫峰,最胜希有大山王,六返震动此大地,神变光明满百剎。能仁妙喉善演说,犹如经咒二道命,生诸圣子为大母,无比善说名慧度。授记勇识曰龙猛,如理解释造胜论,名为吉祥根本慧。如日共许其释中,佛护佛子无比论。于彼善说为善说,善通达已广解释,谓月称论显句义。彼等无垢清净宗,谓于无性如幻法,生死涅盘缘起理,作用皆成略显说。修习甚深中论友,汝心虽觉全无性,因果缘起难安立,然彼乃是中观宗。依此宣说最端严,不尔为他所立过,自宗不能如实离,愿谓无宗尚应学。如是圣父子,论中求见理,令作此善说,为佛教久住。」
  辰二 毗钵舍那所有差别
  第二观之差别。如是依止《修次中篇》所说,亲近善士,遍求多闻,如理思惟,毗钵舍那三资粮已,若有正见证二无我,次当修习毗钵舍那。若尔所修毗钵舍那总有几种,此暂不重宣说大地毗钵舍那,正为显示异生所修毗钵舍那,圆满修彼毗钵舍那,谓修四种三种及修六种毗钵舍那。
一、四种者,《解深密经》说思择等四。正思择者缘尽所有,最极思择缘如所有。初有周遍寻思周遍伺察之二。第二亦有寻思伺察之二,谓粗细相思择其义,如《声闻地》云:「云何四种毗钵舍那,谓有苾刍依止内心奢摩他故,于诸法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云何名为能正思择,谓于净行所缘,或于善巧所缘,或于净惑所缘,能正思择尽所有性。最极思择如所有性,由慧俱行有分别作意,取彼相状周遍寻思,审谛推求周遍伺察。」《集论》毗钵舍那道,亦说彼四。《慧度教授论》明彼等相,如《声闻地》。
  又三种者,如《解深密经》云:「世尊,毗钵舍那凡有几种。慈氏,略有三种,一者有相毗钵舍那,二者寻求毗钵舍那,三者伺察毗钵舍那。云何有相毗钵舍那,谓纯思惟三摩所行有分别影像毗钵舍那。云何寻求毗钵舍那,谓由慧故,遍于彼彼未善了解一切法中为善了故,作意思惟毗钵舍那。云何伺察毗钵舍那,谓由慧故,遍于彼彼已善了解一切法中。为善证得极解脱故,作意思惟毗钵舍那。」《声闻地》说:「谓于所闻所受持法,或于教授,由等引地作意暂思,未思未量未推未察,如是名为唯随相行。若复于彼思量推察,尔时名为随寻思行。若复于彼既推察已,如所安立复审观察,如是名为于已寻思随伺察行。是名三门毗钵舍那。」
  总此诸义,初者例如缘无我义,作意彼相,不多决择。第二于前未决定义为决定故,正善决择。第三谓于已决定义,如前伺察。
  又六种者,谓缘六事,此是寻思毗钵舍那。寻思之理,谓寻思一义二事三相四品五时六理。既寻思已,复审伺察。寻思义者,谓正寻思如是语中有如是义。寻思事者,谓正寻思此为外事,此为内事。寻思相者,谓正寻思诸法二相,此是自相,此是共相,或共不共。寻思品者,谓寻思黑品过失过患及寻思白品功德胜利。寻思时者,谓寻思如是事曾在过去世,寻思如是事当在未来世,寻思如是事今在现在世。寻思理者,谓正寻思四种道理,一观待道理,谓诸果生,观待因缘。此别寻思世俗胜义及彼诸事,二作用道理,谓一切法各有作用,例如火有烧作用等,此寻思相谓此是法,此是作用,由此法故作此作用。三证成道理,谓所立义不违诸量,是正寻思于此法中,有无现比至教三量。四法尔道理,谓火烧热性,水湿润性等,于彼法性应发胜解,是为世间共许法性,难思法性,安立法性。不应思惟有余道理,令其如是。
  建立如是六种事者,谓瑜伽师所知唯三,谓言说义及所知中尽所有性,如所有性。依第一故,立义寻思。依第二故,立事寻思自相寻思。依第三故,建立余三及共相寻思。《声闻地》云:「如是六事差别所缘及前三门毗钵舍那,略摄一切毗钵舍那。」谓彼所说能摄一切毗钵舍那。又初四种毗钵舍那其门有三,即彼三中随寻思行,说有六种寻思之理,是故三门六事寻思,摄于前四。又前所说,力励运转作意等四,《声闻地》说是奢摩他毗钵舍那二所共同,故毗钵舍那亦有四种作意。《慧度教授论》云:「如是四种毗钵舍那修习圆满,便能解脱诸粗重缚,九奢摩他修习圆满解脱相缚。」诸大论中多作是说,故修观者,谓如《解深密经》所说,由思择等四门而修。其修止者,谓由无分别九住心修。
〔科〕辰三 修观之法分二
      巳一 破他宗
      巳二 立自宗
今巳一 破他宗
  初中有四:破第一宗者,有作是说,虽未证得无我正见,但能执心令无分别,便是修习本性实义。以实义空,永离一切是此非此,如是住心与彼实义随顺转故,以境全非有,心全无执故。当问彼云,如是修者,于诸境界全无所有,为已了知全无所有,次随顺彼心全无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