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清净,加行清净,田清净。
心清净中,自分他分有二。
待自分又二:
一、谓修彼因,所有众善,将用迥向无上菩提,不希异熟。
二、由纯厚意,修行诸因,势力猛利。
待他分又二:
一、谓见同法,上中下座,远离嫉妒,比较轻毁,勤修随喜。
二、设若不能如此而行,亦应日日多次观择所应行事。加行清净者,分二:(一)观待自者。谓于长时无间殷重。(二)、观待他者。谓未受行,赞善令受。已受行者,赞美令喜。恒无间作,不弃舍作。
田清净者,谓由彼二意乐加行,能于众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此等皆是依菩萨地文,为释补圆满而说。
以上分别思维业果境
癸三、思已正行进止之理,分二
子一、总开示。
子二、四力净修法理。
子一、总开示者。谓既了知黑白业果,非但了知便止,必当数数修习。以此业系之理,非是粗心可了,是极难现见之事,极难获得定见。。必于如来语教,修习深忍乐欲。若未于此获得定解、真正信念,任于何法悉不能得胜者(佛也)所爱、护念加持。(设具世智,必为魔用。)复次,若有一类自说已获空性之理。然于业果无决定信、无慎重心。是如颠倒了解空性。真解空性者,谓即能见缘起(因果)之义故,故于业果发生定解,而为助伴,得明空性之理也。
经云:
一切诸法如水月 幻化泡沫阳焰电 虽诸死已往他世 有情意生不可得
然作诸业终不失 如其黑白成熟果 如此深妙理趣门 微细难见佛所行(依深定乃见)
是故应于缘起(黑白)二业及诸因果发生定解,一切昼夜观察三门,截断恶趣。若不先修因果差别,纵少知法,而令三门放逸随转者,唯开通诸恶趣门。海问经云:“佛说由一种法,能断生诸恶趣,深险颠倒堕落。谓于诸善法观察思择也。”复次,诸先觉者云:“于因果义,校对正法,若不符顺,全无解脱。观自相续,不顺业果,不合正法,了知能改,是称智人。”
集法句云:
若愚自知愚 是名为智者 若愚思维智 说彼为愚痴
为是知已,遮之恶行,谓于十不善等,发起意乐勿作现行。应修应习,多所修习,静息共心。若其不能遮止恶行,虽非自欲,然须受苦不能脱免。
又集法句云:
说已作恶业 非空非海中 入山林闹市 业无不能至
又云:
若现前恶业 非定如刀割 然众生恶业 于他世现起
各受苦异熟 了知他世报 如从铁起锈 锈起食其铁
朴穷瓦云:现今讲说听闻修习,皆非贵重。诸知识者共云:唯有业果,是极要紧。我念唯此极难修持,实尔实尔。又登巴云:心莫放纵此缘起理,微细微细。我至老死,依附贤愚(业果是处非处也)。以上总开示竟。(应读本论更详)
子二、四力净修法理者。如是励力,虽欲令其恶行不染,然由放逸,烦恼炽盛,增上力故。若有所犯,亦定不可,不思放弃恶行,必须励力勤修大悲,及佛所说还出方便。此复罪堕还出之法,应如三部律仪中说。别说诸恶还出之教者,应由四力。四法经云:“慈氏,若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则能映复,诸恶已作增长。何等为四。谓能破坏现行、对治现行、遮止罪恶,及依止力。如是已作增长之业是顺定受,而能映复,况不定业。”
初力者,谓于往昔乃至无始所作不善诸业,多起追悔,欲生此心,须多修习能感异熟等三种(异熟功德、果报、因缘)道理。修持之时,加修金光明经忏法,及三十五佛忏法,而作悔除。
第二力者,于中分六:
(一)、依止深甚经典。谓受持读诵般若波罗密多等契经文句
(二)、依止空性胜解。谓趣入无我、光明法性、极深忍可。
(三)、依止念诵,谓如仪念诵,百字咒等诸殊胜陀罗尼。
如妙臂问经云:
如春林火猛炽然 无为遍烧诸草木 戒风吹燃念诵火
大精进焰烧诸恶 犹如日光炙火山 不耐赫炽而消溶
若以戒日念诵光 炙照恶雪亦当尽 如黑暗中燃灯炬
能除黑暗罄无余 千生增长诸黑暗 以念诵灯能速除
此复至于能见罪净之相,应当勤加持念。相者,如准提陀罗尼云:“若于梦中,梦吐恶食,饮酪乳等,及吐酪等。见出日月,游行虚空,见火炽然,及诸水相。制伏黑身,见比丘僧、比丘尼僧,见出乳树、象及牛王、山、狮子座,及微妙宫殿,听说法。”
(四)、依形像者。谓于佛所获得信心,造立种种形像。
(五)、依供养者。谓于佛所,及僧塔庙。供养种种微妙供养。
(六)、依名号者。谓能听闻受持诸佛功德名号及诸大佛子名号。此等唯依集菩萨学论中已所宣说者,余尚众多,应当广学。第三力者,谓正静十种不善。日藏经说:由此能摧所作一切自作教他、见作随喜、杀生等门,诸恶业障及正法障。复次,戒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