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97-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第31页

此之对治,是四白法之第一也。二令他于无悔处生悔。谓他修善无悔之补特伽罗,于彼所作之事,以令悔之意乐,于无悔处令生悔也。于此二中,能不能诳,及生不生悔皆同。三诽谤安住大乘之有情。谓于菩提发心现前具足律仪之人。于彼所作之事。以嗔心发起而说不雅之恶言。对于境说者,谓了解其义之人也。生此甚易,而过患亦极重,前已略说。复次,若于菩萨生轻毁心,尽彼劫中而彼菩萨须住地狱。除谤菩萨,余任何业,皆不能将菩萨堕于恶趣,此最极寂静决定神变经所说也。摄决择分中亦云:“未得记别之菩萨,若于记别菩萨忿恚诤毁,随起几许恚心,须于彼许劫中,复从初始修行地道。”是故于一切中须灭嗔恚。设若生起,无间而忏,于其防护亦须励力。即彼论中所说也。四随行谄诳无正直心。其境者,谓他有情俱可,于彼如何作者谓行谄诳。其中谄诳者,如以升称为谝等。诳者,如无功德诈现为有。谄者于自作罪方便不显,此集论中说也。癸二修学受持不坏之四白法者, 即反四黑法也。其中一白法之境者,即一切有情也。所作者,于彼设遇丧命因缘,下至戏笑,断故知妄说。若如是作,即自能于和尚阇黎等增上境不生欺妄也。第二白法之境者,谓一切有情。所作者,于彼无谄诳,以正直心而住。此是第四黑法之对治也。第三白法之境者,谓一切菩萨。所作者,起同大师之想,随于四方赞其实德。夏惹瓦云:“我等虽作微少之善,然无增长之相,而坏尽之相则甚多。于菩萨及法侣,以嗔恚轻懱,互生疮疤,而坏尽也。”以是若能将此及于菩萨前所生之疮疤断之,则集学论中所说之依于补特伽罗而起之损失。将俱不生。以不知菩萨于何有故,应如迦叶问经“于诸有情,生大师想。”是修净相,以作增上云耳。又护功德,是谓听者至时,非不往四方称赞而成过失也。此为第三黑法之对治。第四白法之境者,自所成熟之有情也。所作者,令不乐小乘,执持圆满菩提也。此亦就自己说,须将所化之机安立于圆满菩提。若所化之机不生圆满菩提之意乐,则不成罪以不能成办之故耳。以此断第二黑法。若有至心将他安立于一切安乐之究竟欲乐,则虽仅令他发生少不乐之追悔,及令不乐之加行,必不为也。能如是则必不失菩提心,师子问经云:“累生于菩提,心于梦不舍,况于未睡时,不须说何成。佛告曰:或村或城邑,随其所住处,正入于菩提,以是心不舍。”复次文殊庄严刹土经云:“断除我慢嫉妒悭吝,及见他富饶意生欢喜,若具此四,不舍所愿。”又宝积经云:“若于一切威仪中修菩提心,及随作何善之先修菩提心,则于他生亦不离此宝贵之心。如是于一切中而为观察”等,显然而说也。
辛三犯已还净法者, 除不舍愿心,及心不舍有情二者之外,若违诸所学,乃至未具菩提戒之间,虽无菩萨之堕罪。然以有违誓受之学处,故成恶行。当以四力而忏之。
已三发心已学行之法分三,庚初发心已于学处须修学之相。庚二释方便与慧随学一分不能成佛,庚三正释于学处修学之次第。 今初
如是发愿心已,于施等学处不能修学。彼亦如前所引慈氏解脱经所说,虽亦有大胜利,然若不于菩萨学处修行心要,则定不能成佛。故于行当学也。三昧王经云:“以是当以修为心要也。何以故,童子,若以修为心要,则得无上正等菩提不难故也。”又修次初编亦云:“如是发心菩萨,知自未调伏不能调伏于他已,自于修布施等极作加行,以无修行则不得菩提也。”修者谓受戒已,于彼学处而修学是也。
庚二方便与慧随学一分不能成佛,故须转入修成佛之方便。 然彼亦须一不错之方便。途径若错,任几许努力,果仍不生。如欲取乳而掣其角也。又虽认为不错,若支分不全,亦费力无果。譬同种子水土等,若随一不具,苗即不生。此修次第中编所说也。若尔,何为全而不错之因缘耶。大日经云:“秘密主,彼一切种智者,是从大悲之根本生,是从菩提心之因生,是以方便而到究竟。”此中悲者,如前已说。菩提心者,世俗胜义二菩提心。方便者,施等皆圆满也,此莲花戒所说。有一类人于如是之道起邪分别者曰:“凡是分别,不但恶分别,纵是善分别,亦是系缚生死。以其果报不出生死。如金索绳索咸成系缚,黑白二云同覆虚空,白黑狗咬皆生痛苦也。以是之故,唯有无分别方是成佛之道。其施戒等者,是为未能修如是了义之庸愚而说。得了义已,而更入彼等行者,如同国王降为农民,得象已而寻象迹也。”作是说者,引八十种赞叹无分别之经以作根据而成立也。彼谓一切方便,非成佛之正道。成大诽谤。以遮佛所教示之心要,分别无我慧之观察,远舍胜义故。此莲花戒尊者虽以无垢教理善为破除,广建诸佛悦豫之善道。然至今犹有一类轻持戒等诸行者,于修道时,舍弃彼等,如前而作。又有一类,除谤方便外,见解亦同彼,及诸余者,舍以分别慧,求真实之见,而许彼之任何不思为善也明矣。彼等尚不成为修空性之品类。纵许是修空性,谓善能修习者惟修空性,不须修俗谛行品者,是则显然与一切佛语相违,而乖道理者也。诸大乘人之所修,是无住涅槃。彼中不住世间者,是以通达真实之慧,依胜义道之次第,或甚深道,或智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