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為教授師。講得三十二本經論。云何不傳衣。 師云。為他有心。是有為法。所修所證。將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當時只是默契。得密授如來甚深意。所以付法與他。汝不見道。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若會此意。方名出家兒。方好修行。 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來大庾嶺頭尋六祖。六祖便問。汝來求何事。為求衣。為求法。明上座云。不為衣來。但為法來。六祖云。汝且暫時斂念。善惡都莫思量。明上座乃稟言。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惡。正當與麼時。還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時面目來。明上座於言下忽然默契。便禮拜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會中。枉用三十年功夫。今日方知不是。六祖云。如是。到此之時。方知祖師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在言說。 豈不見阿難問迦葉云。世尊傳金襴外。別傳何法。迦葉召阿難。阿難應諾。迦葉云。倒却門前剎竿著。此便是祖師之標牓也。甚生阿難三十年為侍者。只為多聞智慧。被佛呵云。汝千日學慧。不如一日學道。若不學道。滴水也難消。 夫出家人。須知有從上來事分始得。且如四祖下牛頭。橫說豎說。猶未知向上關棙子。有此眼目。方辯得邪正宗黨。且當人事。宜不能體會得。但知學言語。念向皮袋裏安著。到處稱我會禪。還替得汝生死麼。輕忽老宿。入地獄如箭。我纔見汝入門來。便識得了也。還知麼。急須努力。莫容易事。持片衣口食。空過一生。明眼人笑汝。久後總被俗漢算將去在。宜自看遠近。是阿誰面上事。若會即便會。若不會即散去。珍重。 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便打。 自餘施設皆被上機。中下之流莫窺涯涘。唐大中年。終於本山。諡斷際禪師。塔曰廣業。
古尊宿語錄卷第二
古尊宿語錄卷第三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丞相裴公問曰。山中四五百人。幾人得和尚法。 師云。得者莫測其數。何故。道在心悟。豈在言說。言說祇是化童蒙耳。 問。如何是佛。 師云。即心是佛。無心是道。但無生心動念。有無長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如虗空。所以云。佛真法身猶如虗空。不用別求。有求皆苦。設使恒沙劫數行六度萬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為屬因緣造作故。因緣若盡。還歸無常。所以云。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但識自心。無我無人。本來是佛。 問。聖人無心即是佛。凡夫無心。莫沈空寂否。 師云。法無凡聖。亦無沈寂。法本不有。莫作佛見。法本不無。莫作有見。有之與無。盡是情見。猶如幻翳。所以云。見聞如幻翳。知覺乃眾生。祖宗門中只論息機忘見。所以忘機則佛道隆。分別則魔軍熾。 問。心既本來是佛。還修六度萬行否。 師云。悟在於心。非關六度萬行。六度萬行盡是化門。接物度生邊事。設使菩提真如實際解脫法身。直至十地四果聖位。盡是度門。非關佛心。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諸度門中。佛心第一。但無生死煩惱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所以道。佛說一切法。度我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從佛至祖。竝不論別事。唯論一心。亦云一乘。所以十方諦求。更無餘乘。此眾無枝葉。唯有諸真實。所以此意難信。達磨來此土。梁魏二國。祇有可大師一人密信自心。言下便會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大道本來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所以云。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 問。佛度眾生否。 師云。實無眾生如來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與眾生皆不可得。 云。現有三十二相及度眾生。何得言無。 師云。凡所有相皆是虗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與眾生。盡是汝作妄見。祇為不識本心。謾作見解。纔作佛見。便被佛障。纔作眾生見。便被眾生障。作凡作聖。作淨作穢等見。盡成其障。障汝心故。總成輪轉。猶如獼猴放一捉一。無有歇期。一等是學。直須無學。無凡無聖。無淨無垢。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 德汝學得三乘十二分教。有一切見解。總須捨却。所以除去所有。唯置一牀。寢疾而臥。祇是不起諸見。無一法可得。不被法障。透脫三界凡聖境域。始得名為出世佛。所以云。稽首如虗空。空無所依。出過外道。心既不異。法亦不異。心既無為。法亦無為。萬法盡由心變。所以我心空故諸法空。千品萬類悉皆同。盡十方空界同一心體。心本不異。法亦不異。祇為汝見解不同。譬如諸天同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十方諸佛實無少法可得名為阿耨菩提。祇是一心。實無異相。亦無光彩。亦無勝負。無勝故無佛相。無負故無眾生相。 云。心既無相。豈得全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化度眾生耶。 師云。三十二相屬相。凡所有相。皆是虗妄。八十種好屬色。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問。佛性與眾生性。為同為別。 師云。性無同異。若約三乘教。即說有佛性.有眾生性。遂有三乘因果。即有同異。若約佛乘及祖師相傳。即不說如是事。唯指一心。非同非異。非因非果。所以云。唯此一乘道。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問。無邊身菩薩為什麼不見如來頂相。 師云。實無可見。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