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3-禅宗语录通集

9-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通集-御选语录-清-爱新觉罗胤禛-第44页

br>  問。今之迷者。猶背燭而坐。回首無不見燭者。彼一念緣佛。便應見佛。如必念之熟而後見。將回首見燭者。亦必瞪目熟視。久而後見哉。向令佛設善權。念佛時隨念見佛。停心絕念及與雜念時便爾懵然。斯人人念佛矣。安有闡提耶。
  答。太陽日日當天。而戴盆不覺。明鏡時時對面。而瞽目無知。念佛之人。念念與彌陀相接。而自昧自迷。何以異於是。良以心水不清。佛月不現。眾生自咎。於佛何尤。且明燭在背。回首幾人。指點徒勞。堅然強項。乃責佛之難見。亦獨何歟。
  問。黃帝內經明大惑之病。謂目中無端。忽有所見是也。今學人於本無中忽有所見。與見鬼何別。又云將死之時乃得接引。所謂時衰鬼弄人。捨身而隨之。不亦大惑歟。
  答。無故而忽見。安得非邪。昔觀而今成。安得非正。蓋因果之常理也。淨業學人應須平日考因果之根原。辨邪正之微細。至於臨終所見。魔佛顯然。誰足為惑。如觀立佛。而現坐佛者。魔也。正報依報。不與經文符合者。魔也。以空觀空而隱者。魔也。苟為不然。則淨心成就。淨境現前。接引往生。訓垂金口。安得與無故忽見比耶。
  問。或云。西乃天傾物老之方。人死念絕乃得生。彼又云。天傾之處。地為有餘。有餘則能廣容往生之眾。又云。庚辛屬金。金不變壞。以示不退轉之義。又云。萬物以西而成。百果皆實於秋。行人東方行因。西方證果。竊為往生。乃是生機。何不入東方生物之府。而反入肅殺之地。若標第一義諦。何不直於中央攝人耶。無乃但論一時當機。所謂西者。無所取義歟。
  答。如來一語。多義攸含。但邪正殊途。理應揀擇。若云念絕。則誰生念。若云地容。則地容有限。金性不變。秋位司成。二義為近。據實而論。亦不盡然。蓋虗空無盡。世界何窮。今此極樂之邦。東觀則西。西觀則東。南北二方亦復類是。釋迦勸往。故說西方。別佛讚生。必標他向。那得執西立義。膠固不融。不然。童子遍參。何復南為正位。藥師示現。乃令東亦淨方。但歸心一處。專念斯成已耳。
  問。兜率彌勒宮也。昔人往往發願求生。具有儀法。至唐道昂專修西方。而臨終兜率來迎。夫兜率可不願而致。西方似亦可不願而致矣。又或誓取銅輪。反得鐵輪。誓取金臺。反得銀臺。則誓取西方淨土。反得東方淨土。亦未可知。
  答。十善戒定。生天之正因。發願回向。淨土之正因。故生天者。容有不資於願。而生淨土者。無願則不成。蓋淨土非無善力。而願乃居先。生天亦假慕求。而善為之主。世有初修天業。後一意西方。是以歿現玉京。俄隱跡。而重彰佛國。正專求之所感。豈漫修而可成。至如銅鐵未符。金銀稍隔。則是求上僅得其中。然而終竟必如其願。志西方而功未就。要於人天善道受生耳。若能純一用心。堅誠發願。西則必西。何東生之足慮。
  問。懺中所禮佛。乃盡三世。而所念佛。獨一彌陀。固謂三世諸佛無稱名之願耳。然彌陀亦有多名。具在經中。隨取一名。持之得否。據小彌陀經。翻為無量壽無量光。而觀經獨稱無量壽者。豈能觀之智。所觀之光。即為光耶。六方佛中。其西亦有無量壽者。即是此佛自讚否耶。
  答。如來名號。誠曰多端。但取偏熟眾生耳根。於中實無差別。惟彼彌陀之號。普遍十方。故令稱念之人皆歸一致。且無量壽是唐言。阿彌陀乃梵語。而壽量現等虗空。光明自徧宇宙。舉體該用。但云無量壽足矣。若夫十方諸佛。覈之歷有同名。釋迦尊稱多之至於無算。極樂教主何獨不然。非佛自讚。亦無疑矣。今時有人執念釋迦而不念彌陀者。自以為是拗眾稱高。噫。釋迦使汝師彌陀。而汝不從教。譬之子違父命而不就明師。雖日呼其父。安得不云忤逆。
  問。極樂之樂。從情識生。三禪而上。已不耽樂。九品之內。顧復求樂。何也。若云寂滅為樂之樂。豈必緣衣食自然。無有眾苦而得名乎。若云淨土唯心。心體常樂。何為又言觀佛心者。大慈悲是。
  答。極樂雖接凡情。其實有二。一者對苦說樂。無有眾苦。故名極樂。二者稱性說樂。無苦無樂。故名極樂。此之真樂。豈情識之擬耶。又聲聞以寂滅為樂。大聖以慈悲為樂。則大慈悲心非即常樂乎。而世人以戚戚言悲。抑末矣。
  問。一人作佛事。諸佛應盡知。十方佛來迎。是人何所向。諸佛本同.迹同。種種皆同。念佛者。合是十方諸佛同來接引。此獨一方三聖往迎。必其念時所見偏淺。
  答。諸佛雖能徧知。而赴機不亂。一佛既勤專念。而感應自符。修淨土者。就使諸佛齊彰。亦必有主有伴。彌陀獨顯。化佛雲從。因果法爾如然。非是偏淺所致。
  問。涅槃云。釋迦亦有淨土。本我導師。在彼末法。最後誠言。可無信受。便爾六時。但念迦文。生難勝國。豈不當機耶。釋迦極讚彌陀。合如其願。既生彼已。遣我承事彌陀。亦復何礙。
  答。諸佛誰無淨土。彌陀亦有穢邦。良繇土土交資。佛佛互讚。如世易子而教。猶花接幹而生。妙用微權。不可思議。惡知難勝。非即清泰之鄉。安辨瞿曇得無法藏之後。但遵現教。毋用他求。
  問。有云大徹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