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3-禅宗语录通集

16-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通集-禅门诸祖师偈颂-宋-子升-第16页

弟日有趣向。渠各自然亦忘倦怠。遞互相競向前定也。俗諺所謂。相見易得好。共住難為人。要須廓落寬容。半見半不見。且圖長久。亦令諸方門之俗子見之。皆贊善欽仰。乃龍象蹴踏。體裁步驟。斷與常流異爾。教中謂如為一人眾多亦然。雖三家村五間小茆舍裏立成个本分規繩。不嚴不緩。凡百折衷。它日便更多多亦益辦也。古人佩韋佩絃。各攻自所偏墜。唯務中道而行。況聰明辯智過人。豈不能照此細務。但患逞俊太過。一色使自己性。久之便不恰好也。公此去。大有人相議論。當應回轉。勿使渠搏著。亦令渠無起謗處。只貶得眼贊嘆。非常人所及乃善。更有个緊要最後句。不免亦說之。佛法無多子。久長難得人。
志公藥方
梁武帝問志公和尚。如何修行得永劫不失人身。志公答。貧道有一藥方。往五蘊山中採取。
  不嗔心一具  常歡喜二兩  慈悲行三寸  忍辱根四橛  智慧性五升  精進意六合  除煩惱七顆  善知識八分
  右件藥。用聰明刀向平等砧上細剉去。却人我根。入無礙臼中。以金剛杵擣一千下。用波羅密為丸。每日取八功德水服一丸。即得永劫不失人身。
  服藥忌口
  少語第一寶  忍辱無價珍  莫說他人過  終歸自損身  罵他還自罵  嗔佗還自嗔  譬如木中火  鑽出自燒身
  武帝又問。如何得成佛。志公答。知無常。解大理。敬三寶。存終始。好事行。惡事止。自取非。與他是。行平等。無彼此。莫損人。莫利己。除貪嗔。常歡喜。若覔佛。祇者是。
國師對御
唐肅宗問國師云。朕要設齋布施。每聞僧尼間無戒德。如何即是。答曰。荊山有玉尚雜塵沙。麗水有金寧無瓦礫。土木作成羅漢。敬之福生。銅鐵鑄成金容。毀之有罪。禮非玉帛不表。樂非鍾鼓不傳。但供養泥龍。自有真龍降雨。供養凡僧。自有真僧降福。 陛下不忘靈山囑付。方毋輕僧慢法也。帝云。朕今後見小沙彌。如同佛想耳。
天台大靜禪師坐禪銘
每當夜坐。心念紛飛。但將紛飛之心。以究紛飛之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則能究之心安在。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亦寂。寂而非寂者。蓋無能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蓋無能照之境也。境智俱泯。心念宛然。外不尋知。內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還源之要道也(天衣愍云。坐禪切忌瞌睡。默運自己靈智)。
坐禪除睡呪
吉帝伊帝 彌帝毗伽帝 羯帝羯帝 波陀莎訶
唐禪月大師大隱四字龜鑑
在塵出塵。如何處身。見善努力。聞惡莫親。縱居暗室。如對大賓。樂情養性。逢危守貧。如愚不愚。修仁得仁。謙讓為本。孤高作鄰。少出為貴。少語最珍。學無廢日。時習知新。榮辱慎動。是非勿詢。常切責己。切忌尤人。抱璞刖足。興文厄陳。古聖尚比。吾徒奚伸。安問世俗。自任天真。奇哉快哉。坦蕩怡神。
佛印禪師降魔表
臣聞。三乘路廣。法界無涯。智海晏清。十方安泰。時有魔軍競起。侵惱情田。六賊既強。心王驚動。朝生百恠。暮長千邪。幻惑真如。困勞法體。菩提道路。隔絕不通。破壞涅槃。傷殘三寶。無為珠玉。盡被偷將。大藏法財。皆遭奪去。直得塵勞翳日。慾火亘天。漂蕩法城。焚燒聖境。臣見茲暴亂。恐佛法難存。遂與六波羅蜜商量。同為剪滅。聽探魔軍今在五蘊山中。有八萬四千餘眾。既知體勢。計在剎那。遂點十八界雄兵。並立體空為號。人人有無礙之力。箇箇懷勇徤之能。真心為見性之功。一正去百邪之亂。披堅固甲。執三昧鎗。架箭彎弓。携鋒杖劒。向大城內訓練。寂滅山中開旗。八正路邊排布。遣大覺將。為捉生上將。遊歷四方。拽尋妄想之蹤。抄截無明之路。使慈悲王。破三毒之寨。令忍辱師。伐嗔恚之城。精進軍。除傲慢之妖。喜捨將。捉慳貪之賊。臣向平等山中布陣。把定十惡之門。部領摩訶。一時直入。當鋒之際。眼不觀色。耳不聽聲。鼻不聞香。舌不了味。身不受觸。意不攀緣。一直向前。念念不斷。倐忽魔軍大敗。六賊全輸。殺戮無邊。掃除蕩盡。生擒妄想。活捉無明。領在涅槃山中。慧劒斬為三段。煩惱林當時催折。人我山化作微塵。癡愛綢遭智火焚燒。邪見海被道風吹竭。從此三明再朗。四智重圓。內外無瑕。廓然清淨。心王坐歡喜之殿。真如登解脫之樓。自性遊無礙之堂。三身踞不搖之座。因茲法界寧靜。永絕冥塵。共渡生死之河。齊達菩提之岸。魔軍既退。合具 奏聞。
慈受禪師小參警眾
此心清淨猶如虗空。無一點相皃。舉心動念全乖法體。纔退步便相應。只是不肯退步。纔放下便安樂。只是不肯放下。大都是無始劫來慣習成了也。古人學道先打當貪嗔癡。然後放教一切處冷啾啾地。如臘月裏扇子相似。直是無人覷著。忘得利名。甘得淡薄。世間心輕微。道念自然濃厚。匾擔山和尚一生拾橡子煑喫。永嘉大師不喫钁頭下菜。高僧慧休三十年著一緉鞋。百補千綴。遇軟地行則赤脚。恐損它信施。信心物難消。它總是妻子口中減削將來。供養你了便要邀福懺罪。你十二時中種種受用。盡出它人之力。未飢而食。未寒而衣。未垢而浴。未困而眠。道眼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