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悬谈会玄记-元-普瑞-第183页

有離聲之外別有自體非即聲也問何以知非假耶答從文生故依文顯故如眼根生眼識非假故依文生名句名句亦非假也。
  ▲鈔此為下總結三段可知釋曰上來一段鈔文雖引正理能破之文即顯經部立名句文三唯假即聲實體故經部雖但舉聲為體即攝名句文三故引此於今合四法體中用也。
  鈔三本母者即對法異名故前疏云亦名磨怛理迦此云本母謂以教與理為本為母故言下廣釋相者是深密中次廣釋爾。
  ▲鈔四大種所造者法苑云瑜伽第三說由此大種其性大故為種生故立大種名大有四義一所依故(一切所造皆依能造有故)二體廣故(遍一切所造中有故)三形相大故(眼所見地等遍一切處故)四起大用故(地界能持所造水界能長所造火界能熱所造風界能攝所造)種者因義此四為因起眾色故虗空雖大不能為因餘能為因體性非大此四亦大亦種持業釋也雖色等各從自種辨體而生即親因緣依彼大種為增上緣故名為造言若可意下准百法疏釋云情所樂欲名可意聲情不樂欲名不可意非樂非不樂名俱相違餘如次釋言相者謂耳根所取義下即聲者可聞義或義之言即耳所聞之境也此第一因總建立聲也言說差別謂世所共成等者此第四因立第七八九三種聲也言餘三如所應者論文逐難但釋二因餘之三因順其所起之聲相應而配也謂第二損益故立第一聞可意聲順益第二聞不可意聲損惱第三聞中容聲不損不益即俱相違故此立三種聲也第二因差別亦立三種聲謂因執受不執受因俱也第五言差別立二種聲謂聖言非聖言也言因執受大種下別釋後九種聲也以前二易故不釋百法疏云因謂因由假藉之義因彼賴耶之所執受地等四大所發之聲即有情等聲是也因不執受大種者不因賴耶執受大種所發之聲即風鈴等聲是也因俱大種者因執受四大不執受四大共發一聲即擊皷吹螺等聲是也世所共成者謂世俗間共立言教等所發之聲成所引者謂諸聖人成立教理引發之聲或成所作智所引言教之聲也遍計所執者謂外道執心安立言教之聲即法華經揚聲大叫等聲是也(決擇云上三如次依他圓成遍計三性所發之聲也)聖言非聖如下鈔釋。
  ▲鈔今疏但引下皆論文此下鈔主略釋也言思可知者如上已指言八種聖言者聖猶正也以聖言不虗若不虗妄是聖之類相似立名故或既不虗即是正故非聖反此見不見約眼說聞不聞約耳說覺不覺約鼻舌身說知不知約意說眼耳意三明利用多故開鼻舌身三鈍及用少故合又前三離遠能取境故開之後三合方了境故總說。
  疏二云以體從用者若探玄初名攝假從實二名分假異實今故改云以體從用也體即是實用即是假即以實從假方能詮義故取名等為體聲未詮義故從用也無性攝論既不許語為自性(自性即體)反顯取名等為體也引成唯識亦反顯上義此依探玄引故文反顯若成唯識正文却是順明如鈔中引者是也今云亦破彼者是破經部師據鈔所引唯識疏乃通破正理師亦破經部師至鈔中自見(若名等不即是聲不同經部若名等是假不同順正今取別義故但云破彼經部師也)言唯識下此亦成唯識文却在前段文上自不應云唯識云應合云又云也今既加唯識云三字似別是一本論文今詳疏主意以前文依賢首引乃是反顯此復自引順顯欲彰彼此所引不同故加唯識云字隔之也所以鈔中但引成唯識疏總相釋之而結大意云今疏總略以論對疏於義分明此意謂若了鈔文自見疏中(有本疏移唯識云下在前以成唯識第二破云下在後此又不審由前引攝論破經部師故次云亦破彼也若唯識云下在前既隔此段文不應却云亦破等也當如今疏為正)。
  鈔義引論文者即疏云能詮諸法自性差別二所依故即義引論中顯三用殊中文也。
  ▲鈔然唯識下引文稍廣當以義勒口科分二。
初引彼論疏委曲而釋(二)
初引論文(二)
初破他不正義(二)
  初問答總非(故彼)  二結成愚智(下廣)
二顯自正義(四)
  初顯假差別(下申)  二顯三用殊(名詮)  三明不即不離(此三)  四會其相違(由此)
二引疏釋(二)
初釋破他不正義(四)
  初破薩婆多(准彼)  二順正理救(正理)  三顯論中破(故上)  四疏正結破(故彼)
後釋顯自正義(二)
  初假外問(既聲)後引論答(四)
初顯假義別(二)
  初牒論  二疏釋
二顯三用殊分(二)
  初牒論  二疏釋
三明不即不離四會其相違(二)
初正會相違(二)
  初牒論(論由)  後疏釋(述曰)
二躡迹會違(四)
  初躡迹為難(問曰)  二正引論釋(故論)  三疏釋論文(述曰)  四別會華梵(又梵)
二對今疏文總結大(今疏)
鈔唯識第二等者即成唯識論有十卷護法等所造也此中麤書即論文注字即鈔主注也言佛得希有等者彼疏云謂成佛時得未曾有名身等故。
  ▲鈔下廣破竟者論次前云若名句文異聲實有應如色等非實能詮謂聲能生名句文者此聲必有音韻屈曲此足能詮何用名等若謂聲上音韻屈曲即名句文異聲實有所見色上形量屈曲應異色處別有實體若謂聲上音韻屈曲如絃管聲非能詮者此應如彼聲不別生名等又誰說彼定不能詮(上破正理師此下雙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