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大威光大子者即毗盧遮那品也。
鈔一但世界品下即世界成就品初牒前現相品今問許答說中已具題目明於題中展成初會言十海者下以深廣故並稱為海。
▲鈔而名小開合者此中二約合明前中二五別開此中九十別說前中七約合說故云小開合也故下鈔云第一智觀第一海第二智觀第二海及第五海第三觀第四第四觀第三第五觀第六第六觀第八第七觀第九第八觀第十第九第十並觀第七但看前例次第可知言清淨智者下疏云離所知障次斷分明故貫下九句皆應置清淨言然皆以多故深故細故重疊難知逈超言念皆云不思議也二眾生即報類差別業即善惡等殊故十海中開為第二一切眾生海及第五一切眾生業海而因果雖殊同是所化眾生故合為一三即法界都稱或化眾生法謂安立施設方便軌則等四能化諸佛數量無邊五即所化根欲差別難知六即所應之時前就所觀但云三世今就佛智故云一念普知七稱性大願為現身說法遍化之因八應根作用神變無方九轉稱性大法輪海十謂隨方施設言音差別若約所觀攝演說海在法輪中今此開二言唯一願海是因等者此約能知之智如是料揀若約所知如文可見問若約所知以願為因可爾若約能知經既云諸佛世尊知一切世界等智何名因耶答疏云稱性大願為現身說法遍化之因故以此智為因也言三世通因果者因中果中皆有三世也。
鈔則題目該於一會者以依一會能詮所詮立於一題復以一題開成一會故却該一會也言遮那遍中者下顯疏中遮那遍中之言該其二品一遍華藏世界即華藏品二遍法界中一切世界即世界成就品也彼偈云下成就品文也無邊剎海既皆遮那嚴淨故亦遍一切世界海也況第六經下即現相品文第五經下即妙嚴品文下疏云前半嚴淨佛土後半調伏眾生兼顯人法為嚴之義為大菩薩從大法喜正所生故最妙法者揀非權小昔以妙法淨所化心故所感土亦有清淨佛子來生其國還雨妙法言皆普徧義者謂上說依報法界重重正報必遍故並是果德即佛子也言故遮那遍中之言下結法所屬謂上雖引四品五段經文皆證遍中之言該成就品也問初會具有六品何故疏中唯約三品以示一題耶答以世界成就華藏世界毗盧遮那此之三品是初會正陳所說前之三品但其由序故不言也或可疏雖不言鈔文影出以遍中之言該現相妙嚴二品文也如鈔可知普賢三昧顯雖無文理亦合具應云普賢三昧亦佛華嚴經云入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菩薩三昧疏云此雖果定菩薩問入故云菩薩三昧故即佛華嚴也言果證法界下就圓證說不遮因中亦分證也。
疏又展此會等者展總成別復有四周因果之異及廣明大方廣體用之法望因為所修望果為所證也四周皆爾。
鈔總有二十六節放光者一照此一三千界二照十方隣次各十世界三百世界四千五十千六百千七百萬八一億(千萬為億也)九十億十百億十一千億十二百千億十三那由他億十四百那由他億十五千那由他億十六百千那由他億十七無數十八無量十九無邊二十無等二十一不可數二十二不可稱二十三不可思二十四不可量二十五不可說(此上皆有世界之言)二十六盡法界虗空界已上所照分齊其能照者即世尊兩足輪所放百億光也故下疏云唯放一光同時頓照盡虗空界但謂言不並彰說有前後隨根心現節節各見則如來光節節而照金色文殊節節而至乃至法界各見亦爾在佛文殊節節皆遍如月普遍百川各見言悉皆明現者謂其一一世界中所有諸法於光明中悉皆明現也。
鈔此云例上等者主經為能例伴經為所例以上光明覺品主經已盡法界虗空界故為其能例所例伴經應知亦爾。
鈔皆悉重重等者第九雖說塵中有剎等但是一重今說重重無盡第六雖遍法界之會各有重重主伴但是同類界中說之故亦不同也。
鈔明從一法界下應有問云此中正明於展何故有舉題總收舉本總收之義耶故此答也意云雖言其收意明展至無盡皆從一法界無明無相中展成無盡令知其本。
疏第六卷攝相盡者謂法體自能卷攝非由於他也卷則以後望前攝則以前望後乃至法界之相亦不存故言相盡也。
鈔不出九會是第四節者若約卷中當第六節此指展中故云是第四節耳或是六字甚妙。
鈔而有二意等者初意當疏中非理不智等二者下當疏中亦攝智從理等言初攝二為一等者於第二意中復有其二初義可知。
▲後理體性離一亦不存者當疏中體性自離已下文耳又准前展等者疏外以前展為例釋成卷也言若從七字倒收等者別明一理而有二意初攝歸大字先正釋後引證二大體性離下大亦不存也准此例前展中亦應爾也謂從離言絕思展為大字又從體展用為大方廣從法展人為佛華嚴從義展教以為經等妙義無方不應一准。
疏上來諸門者即指上七門也言如前已辨者如前展中已辨也。
鈔先以法攝等者謂人法中隨應舉之以義而言無不圓收先指前不出總題者即前展中疏云皆不出大方廣佛華嚴故今疏云或以七字攝盡如前已辨但前明從一題展至無盡今以一題收攝無盡故異也。
鈔謂或於無字中者謂於無名字中假立一字以攝盡也或可無字與一字分為二義初無字攝盡如前疏云無字皆攝華嚴性海既以義圓收何待言其一字後一字攝盡中或教如教體中何所不收或義如義理分齊亦圓收也開則萬法合則一性一切唯心亦義圓收也問此何異於第九攝歸一心答此但汎明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