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異佛心豈有隔耶故稱無礙。
鈔如上說因中釋者問既指同前因者因緣何異答前約果德是所顯之法是佛所為故為因也今明依正自目說主故為緣也故經云下即晉經賢首品文。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十三
音釋
曦
(虗宜切日光也)。
鬱
(於屈切盛也)。
縠
(故谷切羅縠也)。
颺
(弋章弋尚二切風也)。
郁
(於六切)。
遏
(於曷切)。
砰
(披萌切大聲也)。
磕
(苦闔切又苦蓋切)。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十四
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丸潛人無礙者從五至十前局後寬謂五局全身六具分圓然唯局果七該因果然局於正八又通依然唯局於因果依正九遍入生界則寬於前十則普該可知。
鈔眾生真心下以實教義喻別教義也故勝鬘經者不變即隨緣故不染而染隨緣即不變故染而不染也皆非妄心可擬並云難可了知真心如佛隨緣如入眾生界等言若轉以喻顯者轉將海波之喻顯實教法方將前法為喻喻別教義故云轉喻若別是一喻喻佛入眾生則一何須轉字也思之言此以眾生下重顯法喻也可知。
鈔此以智身等者以智身別義潛入既爾證十身通義理准應然問若融三世間十身是能潛入更何有所潛入眾生耶荅全此全彼故言佛身隨化文處蓋多者如云普現一切眾生前而恒處此菩提座又云了知諸世間現形遍一切如此之文遍於一經故云葢多今要其潛入義顯故引出現品文疏云大海潛益喻言八十億小州者以四洲中有八十億箇諸小旱灘謂之小洲也言又云眾生下疏中是義引經正云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有佛成等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等即它果在我之因非約因人自有佛性此文正辨佛菩提故。
疏善化天王等者妙嚴品文即化樂天王也疏云樂自變化作諸樂具而自娛樂又但受自化作不犯它故名為善化小現大一現多無邊品類一毛頓現故。
鈔圓通無礙下先總出意若指相別說下別示其相初總出意中言遮那佛等者全以四法界混融總為佛身而無能融之者即前總彰大意中法界無不包亦無能所包以無所不具義名為包也。
▲鈔若指相下別示其相初對全事全理故云全同法身二中初義以真為一以應為多此通同教次義唯就應中明一多自有二義初約一即是多言亦以體融者出所以也以一多之應全依真體真體既融應亦融也又即下一應重化多應也故異於前光明覺文證後義也。
鈔即依即正下第三對也亦有二義初義如前因中約體四句處明通同別二教意今取別教義也次義約融三世間說而云等者等眾生世間皆約正故。
鈔證法成人者由證無漏法成菩薩等人故法即人佛既以法為身故人即法也。
鈔不離菩提樹下前一多應身明互即此以身約處明相即言既亦下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故又即此下前約一佛上論今約多佛上論以諸佛如眾燈光互無礙故自它不定異故。
鈔即非情者下有四所以一者同色性故起信論云色性智性無二性故二者以有情佛身作非情河池等故此同前依正無礙中又此身雲作一切器世間等故三非情之法是有情佛體也初約性同次約相同三約體同(體通事體非唯約性也)四蘊界入等若虗空故者三科等情緣生無性同虗空故情即非情。
鈔即深即廣下自有二釋初身同空無相故深同空包色相故廣次義合前深廣為廣離廣相故深問明品下疏云初句總標體深次句分量廣大次句釋上廣後句釋上深然有三義一約一切眾生即如來藏更何所入二約理則非即非異故云入無所入三約心境心冥真境故說為入若有所入境智未亡豈得稱入實無所入方為真入即廣之深本超言念即深之廣安測其涯出現品云下疏云虗空周遍喻況周遍十方身言非至下亦出現文具云非至非不至虗空無身故疏云由無身故無可至亦以無身無所不至如色中空空若有身身即質聚便礙於色如鐵入水水不入鐵今由無身遍入色中法准喻知言又如虗空下亦出現品義即廣也等字等取次經云而彼虗空無有分別亦無戲論即身義也或上云非色亦深義等即內等故合中經云佛身亦復如是以智光明普照一切眾生令世出世善根皆得成就廣也佛身無分別亦無戲論深也又妙嚴品下疏云初二句遍四法界則十身皆遍言無窮盡者一出現無盡若高山之出雲二非滅盡法猶虗空之常住廣也次句由無性故不可取為一異俱不俱等深也後句寂無寂相不礙大用故深也內同真性不礙外應羣機故廣也。
鈔若以佛身上等者菩提願化力四皆化身攝意生身約一往說亦屬化(今約此義乃屬化)若如上引配論意通它受用相好身若別配者唯是實報以約無邊相海故今約通義故通化身以三十二相亦相好故福德亦通三身今據一理故唯報化智身義通三者是四智故即理之智故義通三身若取配本佛以大圓鏡平等性智亦本有故唯局法報也有本云局唯報身以化身但是成所作智所現影像法身是所證理能所別故不取也然餘教三身有所局故不攝十身今約當教有所通故能攝十身。
鈔如來身通三身者具前十身故智身亦通三身者具四智故法身雖通教理行果然皆是法虗空雖通事空理空並是法也故當法身言餘六通法化下法身是眾生身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