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悬谈会玄记-元-普瑞-第84页

下逐難釋之即如初受戒後而持之其或有犯如其輕重治令清淨故疏相者性也下體性有同有異異者相據於外性主於內體者性相之通稱則寬狹之不同然今性是體性故名相也問所對法中既唯四諦之境涅槃之果何太局耶答然以四諦有生滅無量無作不同通大小乘權實等義又涅槃通三乘所證故對法藏中四諦等攝一切法盡也。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十五
音釋

  (徒合切)。

  (居宜切羈絆也)。

  (他吊切買米也)。

  (徒黨切滌器也)。

  (烏沒切咽也)。

  (於云切又於粉切)。

  (五骨切樹無枝也)。

  (先唯切止也安也)。

  (音乾)。

  (元是毒字或筆悞也)。

  (先唯切安也)。

  (也疾)。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十六
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對向者俱舍論文向前涅槃疏配釋也對觀亦論文觀前四諦亦疏配屬問何故望涅槃名對向不名對觀耶望四諦名對觀不名對向耶答探玄第一云一對向謂因智趣向涅槃二對觀謂果智觀證涅槃滅故雖因智亦有對觀然仰求進修故但名對向。
  疏及相應心所等者慧亦心所則別境中一數今無漏慧起時必與餘心所相應而起謂餘徧行五別境五與善十一也言等者等取五蘊故鈔云總說無漏五蘊為對法此約總說別正取淨慧五蘊即隨行爾。
  鈔故為此通者由對涅槃果故云對向對四諦境故云對觀此清涼意對向唯見道已去因對向涅槃果對觀通因果智對觀四諦境不爾因果智對觀四諦豈非境耶言揀濫者恐能對慧既持自性何不亦名法耶濫所對故言若據法能持自性下此是通相之意慧是能對但名為對非所對故不名為法為分能所即是別義如斯揀也。
  鈔慧依於法慧為主故者以論藏研窮性相正為發生無漏智慧故云慧為主故即是名中對字非依主釋中主為法體主為法體即是今法字或可上句出法論所以下句出慧論所由學者任意言出其異名者此因便故來以辨異名在後段故應是阿毗云無比達磨云法兼猶更也更成立上慧義故。
  疏對義同前者論但云此法對向無住涅槃能說諦菩提分解脫門等故數者下皆是論文。
  鈔如十地疏明者下疏云自相者色心等殊故共相者同無常無我故又自相即俗諦共相即真諦等。
  ▲鈔亦如初地中辨者瑜伽四十五云一論體有六一言論二尚論三諍論四毀謗論五順理論六教導論一言論者謂一切言說言音言詞是名言論尚論者謂一切世間隨所應聞所有言論等諍論者謂或依諸欲所起自他所攝諸欲相侵奪等或因惡行所起自身惡行他譏毀等或依諸見所起毀謗論者謂懷憤發者以染心振發威勢更求擯毀所有言論順理論者謂於善法律中為諸有情宣說正法隨順正行隨順解脫故教道論者謂教習增上心學增上慧學增上戒學等此六論中最後二論是真實能引義利所應修習中間二論能引無義故應遠離初之二論應分別之第二論處所者有六種一於王家二於執理家三大眾中四賢哲前五於解法義沙門婆羅門前六於樂法義者前第三論據有十即依義所依有十也其中所成立有二一自性二差別自性謂有立為有無立為無差別者有常無常等能成立法有八一立宗二辨因三引論四同類五異類六現量七比量八正教量(云云)第四論莊嚴略有五種一善自他宗謂於彼此毗奈耶中讀誦受持思惟純熟二言具圓滿謂凡有所說皆以其聲不以非聲聲具五德一不鄙陋二不輕易三雄朗四相應五義善三無畏謂在大眾中心無劣懼身無戰怖語無謇弱四敦肅謂如有一人待時方說而不儳速五應供謂如有一人為性調善不惱於他乃至言語柔軟如對善友第五論墮負者有三種一捨言取意謂詞謝對論者言我不善論汝論為善等二言屈如立論者為對論者之所屈伏或托餘事方便而退或引外言或現發憤或默然等三言過謂雜亂麤獷不辨了無限量非義相應不以時不決定不顯了不相續等第六論出離者謂立論者先應以彼三種觀察論端方興言或不興論名論出離謂一觀察得失二觀察時眾三觀察善巧及不善巧觀得失者謂我立論將無自損他損具損等耶觀時眾者有僻執耶有正見耶觀察善巧不善巧者謂自我於論體論處等為善不善等第七論多所作法者有三種一善自他宗二勇猛無畏三辯才無竭由有此三能善酬答故名多所作法耳(上皆地經鈔文)。
  ▲鈔立破二能者即雙釋上能立能破之所以也所以者何故釋云由正說依止等方便故言依止等者即前所引依止勝相等十勝相也。
  鈔言迦多演尼子者亦名迦栴延子傳云佛滅後五百年中有阿羅漢名迦栴延子母姓迦栴延從母為名先於薩婆多部出家本是天竺人後往罽賓國國在天竺之西北與五百羅漢及五百菩薩共撰集薩婆多部阿毗達磨制為八迦蘭陀此云八結亦云八犍度亦曰白節謂義類各相結屬故云結又攝義令不散故云結義類各有分限故云節亦稱此文為支慧論以神通願力宣告遠近若先聞佛說阿毗達隨有多少可悉送來於是人天龍神乃至阿迦尼師吒天有聞佛說乃至一句一偈悉送與之迦栴延子共諸羅漢及菩薩揀擇其義若與修多羅毗那耶不相違背即共撰錄違者棄之所取文句隨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