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2-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纲-唐-澄观-第242页

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
  二攝報果二。初上勝身。
  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薩若發勤精進。於一念頃得百千億那由他三昧乃至示現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以為眷屬。
  二上勝果。
  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
  三願智果。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第一義智三昧道  六地修行心滿足  即時成就方便慧  菩薩以此入七地  雖明三脫起慈悲  雖等如來勤供佛  雖觀於空集福德  菩薩以此升七地  遠離三界而莊嚴  滅除惑火而起燄  知法無二勤作業  了剎皆空樂嚴土  解身不動具諸相  達聲性離善開演  入於一念事各別  智者以此升七地
  第三重頌二十一偈。分三。初十七偈半頌位行。次二偈半。頌位果。後一偈歎勝結說。前中分五。初四偈頌樂無作行對治。
  觀察此法得明了  廣為羣迷興利益  入眾生界無有邊  佛教化業亦無量  國土諸法與劫數  解欲心行悉能入  說三乘法亦無限  如是教化諸羣生
  次二偈頌彼障對治無量。略不頌無功用行。
  菩薩勤求最勝道  動息不捨方便慧  一一迴向佛菩提  念念成就波羅蜜  發心迴向是布施  滅惑為戒不害忍  求善無厭斯進策  於道不動即修禪  忍受無生名般若  迴向方便希求願  無能摧力善了智  如是一切皆成滿
  三有三偈頌雙行無間。
  初地攀緣功德滿  二地離垢三諍息  四地入道五順行  第六無生智光照  七住菩提功德滿  種種大願皆具足  以是能令八地中  一切所作咸清淨  此地難過智乃超  譬如世界二中間  亦如聖王無染著  然未名為總超度  若住第八智地中  爾乃踰於心境界  如梵觀世超人位  如蓮處水無染著  此地雖超諸惑眾  不名有惑非無惑  以無煩惱於中行  而求佛智心未足
  四有五偈頌前上地勝分。言三息諍者約忍度故。又得法光明故無有諍。
  世間所有眾技藝  經書辭論普明了  禪定三昧及神通  如是修行悉成就  菩薩修行七住道  超過一切二乘行  初地願成此由智  譬如王子力具足  成就甚深仍進道  心心寂滅不取證  譬如乘船入海中  在水不為水所溺  方便慧行功德具  一切世間無能了
  五有三偈半頌雙行果。
  供養多佛心益明  如以妙寶莊嚴金  此地菩薩智最明  如日舒光竭愛水  又作自在天中主  化導羣生修正智  又以勇猛精勤力  獲多三昧見多佛  百千億數那由他  願力自在復過是
  次二偈半頌位果。
  此是菩薩遠行地  方便智慧清淨道  一切世間天及人  聲聞獨覺無能知
  三一偈頌說讚勝。
  第七遠行地竟。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三十七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三十八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雲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
第八不動地。所以來者。瑜伽云雖於無相作意無缺無間多修習住。而未能於無相住中捨離功用。又未能得於相在修習得滿。故次來也。又約寄位。初之三地寄同世間。次有四地寄三乘法。第八已去寄顯一乘。莊嚴論釋七地云近一乘故。梁論亦說八地已上以為一乘。是知從前差別進入一乘故次來也。言不動者總有三義故。成唯識云無分別智任運相續。相用煩惱不能動故。謂任運故功用不能動。相續故相不能動。總由上二煩惱不動。與本分大同。金光明云無相正思惟修習得自在。諸煩惱行不能令動。但有二義。由相於前已不動故。行即功用。攝論云由前一切相有功用行不能動故。此則略無煩惱。無性釋意云。第七地行動相不動。此中行相俱不動。解深密云由於無相得無功用。於諸法中不為現煩惱所動。此但約煩惱不動。十住論云若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無能動其願故。此即約人不能動。人亦是相。仁王名等觀地者。上皆對他立名。此當體受稱。即無相觀。下經自有釋名。故所離障亦離無相中作加行障。由有加行未能現相及土。此地能斷。說斷二愚。一於無相作功用愚。二於相自在愚。今於相中不自在故。其所證如名不增減。以住無相不隨淨染有增減故。即此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證此真如。現相現土皆自在故。所成行亦名無生法忍。相土自在及所得果即定自在等。皆由無相無功用故。
  是時天王及天眾  聞此勝行皆歡喜  為欲供養於如來  及以無央大菩薩  雨妙華幡及幢蓋  香鬘纓絡與寶衣  無量無邊千萬種  悉以摩尼作嚴飾
  次正釋文亦有三分。初讚請中有二頌。分二。前十讚。後二請。前中二。前二偈天王天眾供讚。
  天女同時奏天樂  普發種種妙音聲  供養於佛并佛子  共作是言而讚歎  一切見者兩足尊  哀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