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悔除一切諸重障故。即見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七寶蓮華。一一華上皆有菩薩結跏趺坐放大光明。彼諸菩薩一一隨好放眾生數等光明。彼光明中有眾生數等諸佛結跏趺坐。隨眾生心而為說法。而猶未現離垢三昧少分之力。爾時彼諸天子以上眾華。復於身上一一毛孔。化作眾生數等眾妙華雲。供養毗盧遮那如來。持以散佛。一切皆於佛身上住。
二明見佛益。中三。一明見因。二即見下正明見佛。三爾時下敬心興供。言以上者。上來持華詣佛猶未散故。毛孔出華者。已得地位故。華在最初故略舉之。上所持中有香蓋等。故下見香見蓋。並皆成益。
其諸香雲。普雨無量佛剎微塵數世界。若有眾生身蒙香者其身安樂。譬如比丘入第四禪。一切業障皆得消滅。
第二展轉益中二。一聞香益。二見蓋益。並依前供成。今初。有法喻合。法中由脫障故。得解脫樂。故喻四禪無八災患。
若有聞者。彼諸眾生於色聲香味觸其內具有五百煩惱。其外亦有五百煩惱。貪行多者二萬一千。瞋行多者二萬一千。癡行多者二萬一千。等分行者二萬一千。
次合由滅障。故得淨善根。是為益相。文中先顯所滅。即八萬四千。古有二釋。一云。眾生根本煩惱有十。然一惑力復各有十。即為一百。計應分為九品。但上品重故開為三品。中下輕故各為一品。合為五百。於內外境起。謂自五塵為內。以他五塵為外。一一各五百。即為五千。別迷四諦則成二萬。并本一千。則有二萬一千。依三毒等分成八萬四千。經文自具。餘非經意。故不繁錄。
了知如是悉是虗妄。如是知已。成就香幢雲自在光明清淨善根。
後顯能滅。謂了惑本虗。居然不生。故晉經云此諸煩惱皆悉除滅。除滅故清淨。惑亡智顯。即自在光明。善根成就。言香幢雲即九地善根。
若有眾生見其蓋者。種一清淨金網轉輪王一恒河沙善根。
第二見蓋益。於中二。先正明得益。次佛子住此下明攝化轉益。今初。準晉經云。種一恒河沙轉輪聖王所植善根。所謂白淨寶網輪王等。是則多箇輪王。非一輪王之多善也。梵本亦然。言一恒河沙者。謂從九地已前。乃至十住銅輪。以此十地所化分齊比前如恒河沙矣。故晉經云。寶網輪王等。等取前也。
佛子。菩薩住此轉輪王位。於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教化眾生。
第二攝化轉益中二。先明得益位。後佛子如得初禪下成得益。今初。有法喻合。法中直明攝化分齊。已如前釋。
佛子。譬如明鏡世界月智如來。常有無量諸世界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化現其身而來聽法。廣為演說本生之事。未曾一念而有間斷。若有眾生聞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國土。
二喻中初化無間斷。喻上法中教化眾生。後若有聞名必生其國。喻下合中遇斯光明獲十地位。
菩薩安住清淨金網轉輪王位亦復如是。安住若有暫得遇其光明。必獲菩薩第十地位。以先修行善根力故。
後合中初總合。準晉經。亦復如是下有放曼陀羅自在光明之言。今經影在後喻合中。放摩尼髻清淨光明是也。若直云得遇斯光。前文無放光處。為遇向耶。言得十地者。此品總有三重頓圓十地。故名展轉益。一諸天子聞鼓說法得十地。二此天子毛出華蓋雲。見者得輪王位。即是十地。三輪王放光。遇者復得十地。此三位皆齊等。同時頓成各塵數多類。總是一隨好中一光之中所成之益。餘光好等彌更難說。言以先修行善根力者。顯頓益之因。因聞普法修普善故。
佛子。如得初禪。雖未命終。見梵天處所有宮殿。而得受於梵世安樂。得諸禪者悉亦如是。
第二成德益中先喻。後菩薩下合。喻意云。欲界修得色定。以欲界眼見色界境。喻菩薩頓證。未轉凡身。見十地境。以法力故。是則三祇可一念而屆者。明一攝一切故。塵劫不窮一位者。明一切攝一故。如是遲速自在。是此圓教非餘宗也。
菩薩摩訶薩住清淨金網轉輪王位。放摩尼髻清淨光明。若有眾生遇斯光者。皆得菩薩第十地位。成就無量智慧光明。得十種清淨眼乃至十種清淨意。具足無量甚深三昧。成就如是清淨肉眼。
二合中。初正明得益。後佛子假使下顯境分齊。今初。言得菩薩第十地者。猶是牒前合中以德依地成。所以重牒。不然則成兩度放光各得十地矣。言成就如是清淨肉眼者。謂上諸德十眼。皆是凡身肉眼而成。故就結之。
佛子。假使有人以億那由他佛剎碎為微塵。一塵一剎。復以爾許微塵數佛剎碎為微塵。如是微塵悉置左手持以東行。過爾許微塵數世界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此微塵。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如是十方所有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悉以集成一佛國土。
後顯境分齊者。即顯肉眼境界廣大。肉眼尚爾。餘眼玄妙不可說也。文中二。初假設譬喻以顯境多。次正明能見。後結德有歸。初分三。初明一重廣大。
寶手。於汝意云何。如是佛土廣大無量可思議不。答曰不也。如是佛土廣大無量。希有奇特不可思議。若有眾生聞此譬喻能生信解。當知更為希有奇持。佛言。寶手。如是如是。如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