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2-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纲-唐-澄观-第53页

中  悉入修行經劫海  以諸願力能圓滿  普賢菩薩一切行
  此下顯大威光逢第三佛出興也。佛名功德海者。謂功德已滿無加過也。時大威光太子已嗣轉輪王位。故與其眷屬及四兵眾俱往見佛。以香樓閣為供。時彼如來為說普眼光明行修多羅。以見普法。故名為普眼。以慧為性故曰光明。次爾時大威光菩薩聞此法已。得大福德普光明三昧。言大福德者定也。以定為福最大故。普光明者慧也。寂無不照名普光明。言福非福者福乃相也。非福性也。謂雙了性相。顯定慧圓明之益也。然威光遇初佛得十益者自力未勝故。遇次佛得十千者道轉深故。今唯得一者道已滿故。次時彼如來為大威光而說頌言下。乃彼佛記別威光當成妙果也。有十一偈。初四偈顯具菩提心。次四偈明上入佛境。三有一偈示其果相得同諸佛。四有二偈讚其現能利他住普賢行。
  此上明威光遇第三佛已竟。
  諸佛子。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中。復有佛出。號名稱普聞蓮華眼幢。是時大威光於此命終。生須彌山上寂靜寶宮天城中。為大天王名離垢福德幢。共諸天眾俱詣佛所。雨寶華雲以為供養。時彼如來為說廣大方便普門徧照修多羅。世界海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時天王眾聞此經已。得三昧名普門歡喜藏。以三昧力能入一切法實相海。獲是益已。從道場出還歸本處。
  此下明威光遇第四佛出興也。佛號蓮華眼幢者。約相目類青蓮。約德心無所染。相德高顯名稱外彰。摧邪眾歸故曰幢也。彼佛出興時。大威光於此命終。生須彌山上為大天王。名離垢福德幢。此明菩薩行道報處天宮。此城即品初所列之一。時天王聞佛。同諸天眾俱往供養。時彼如來為說廣大方便普門徧照修多羅。言大方便者謂即實之權。權實無滯名大方便。事理雙照是為普門。次云時天王聞此經已。得三昧名普門歡喜藏。以聞上普門正受。安住法喜無盡。故名曰藏。由此證達諸實相海。然初標云此劫之中有十須彌山塵數如來出興於世。今但云遇四佛。且經文又無結會古今之文。亦無現證得益等事。是知經來未盡故也。若言歷事多佛。其文多可知。況云毗盧遮那曠劫修因所感之果。若具述其因。不勝之多矣。若結會者。應云爾時威光菩薩者毗盧遮那是。
  補義曰。此分名舉果。而言因者乃特舉本師曠劫所修之因。以感此果者。此因單明本師之因。非答十句因問也。後答十句因問。乃教諸菩薩所修之因。將契此果。故通全經。
  上毗盧遮那品竟。
  上舉果勸樂生信分通為所信因果周。
  下十二卷起至五十二卷止通為修因契果生解分。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十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十二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雲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第二會普光明殿
文殊師利菩薩說十信法門。此會有六品經。
  (如來名號品 四聖諦品 光明覺品 菩薩問明品 淨行品 賢首品 此初)
如來名號品第七
此下第三修因契果生解分。第二會初從此第十二經盡十三經。菩薩問明品。將釋此品五門分別。初來意者先明分來。前既舉果令生信樂。今明能生因果信解。故次來也。二會來者。生解之中信為首故。又前舉所信之境。今明能信之行。故次來也。三品來者。前品舉因顯果成所信之境。今舉果辨因彰能信之行。果中三業身為其總。故先來也。又遠答名號海問。
  二釋名亦三。初分名修因契果生解分。謂修五位之圓因。成十身之滿果。令諸菩薩解此相故。即生修因契果之解。依主釋也。二會名。約處名普光明殿會。然有三釋。一以殿是寶成。光普照故。二佛於其中放普光故。三佛於其中說普法門。慧光照世。故立其名。三品名。如來現相品已釋。召體曰名。表德為號。名別號通。一切諸佛皆具十號。名釋迦等。則不同故。如來即十號之一。品中正說隨機就德。以立別名。
  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坐蓮華藏師子之座。
  此下釋文。且順一會分三。第一序分。第二請分。第三說分。今先序分。具如經初。但加普光明殿為小異耳。以此經乃初成頓演。乃至九會亦序初成。況不動而昇。故今說處。在普光明殿。疏云此殿去菩提場東南可三里許。熙連河曲。彼河之龍為佛所造。而普光之名。上文已釋。其實佛依普光明智。說此普法。六位因果皆依此智圓成。故後說等妙二覺猶會普光者。通顯不離此智故。此通途之大旨也。故今會普光明殿即不離覺樹。故序初成。
  妙悟皆滿。二行永絕。達無相法。住於佛住。得佛平等。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無礙。立不思議。普見三世。
  此妙悟下十句別顯主德。亦即示成正覺之相也。準後八會文說佛有二十一種功德。今文不全。後當明此。十句疏釋甚明。恐繁不錄。
  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莫不皆是一生補處。悉從他方而共來集。普善觀察諸眾生界法界世界涅槃界諸業果報心行次第一切文義世出世間有為無為過現未來。時諸菩薩作是思惟。若世尊見愍我等。願隨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