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十力空如幻 雖見非見如盲覩 分別取相不見佛 畢竟離著乃能見 眾生隨業種種別 十方內外難盡見 佛身無礙徧十方 不可盡見亦如是 譬如空中無量剎 無來無去徧十方 生成滅壞無所依 佛徧虗空亦如是
【論】十二十行頌歎如來實性無三世德無二相徧周一切令信心者修學故已上文殊師利說此十頌歎佛十德令起信心者發信進修行故此光明覺品舉佛果法令信心者正自入信信同諸佛果法不移法身不動智菩薩行徧周一體自古及今更無他法凡聖一性同無性味同大願大慈大悲大智文殊妙慧普賢萬行之味總為動寂一體用故如是信修從初發心一時竝進以此十信位內置一百四十大願成大悲行法身慧身智身一時俱進故法身者即十色世界是智身者即十智佛是慧身者即文殊師利是大悲者即一百四十大願成之是如是已上諸法皆是此光明覺品悉皆信入如問明品即是已入信中問答法則成其信力修行故問曰何故成十信門皆文殊師利說法答曰為明文殊是十方諸佛妙慧善簡擇正邪正邪既定方以行修行即名普賢行也次第合然故明文殊師利是童子菩薩以因創發啟蒙入信之首故因行成名也問曰五位法中菩薩入定方說何故信位不入定說答信是凡夫生滅心信未入證故無定也以五位是入體應真無作之理智非無思而顯不可以有情求之故須入定。
菩薩問明品第十
【論】將釋此品約分三門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為成十種信根長十種信力文殊師利覺首等互為主伴問十種法明故故為問明品二釋品來意者前品如來足下輪中放光開覺所照佛境遠近令信心者一一觀之無礙令心行廣大稱法界故又文殊師利菩薩以十偈頌歎佛十德勸令信心者修行故此問明品即是明十信心者正修行之行及斷疑故有此品來也三隨文釋義者於此品一段文中有十一段經明文殊覺首十菩薩等互為主伴問十種法明各以菩薩之名即表十信所行之行文殊還以名下之行以相諮問十菩薩等各以自行之法以頌答之令信心者依而倣學其十問十頌其文如下最下一段都結十方同此。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覺首菩薩言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見有種種差別所謂往善趣惡趣諸根滿缺受生同異端正醜陋苦樂不同業不知心心不知業受不知報報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緣緣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時覺首菩薩以頌答曰。
仁今問是義 為曉悟羣蒙 我如其性答 唯仁應諦聽 諸法無作用 亦無有體性 是故彼一切 各各不相知 譬如河中水 湍流競奔逝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 猛燄同時發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又如長風起 遇物咸鼓扇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又如眾地界 展轉因依住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以此常流轉 而無能轉者 法性本無生 示現而有生 是中無能現 亦無所現物 眼耳鼻舌身 心意諸情根 一切空無性 妄心分別有 如理而觀察 一切皆無性 法眼不思議 此見非顛倒 若實若不實 若妄若非妄 世間出世間 但有假言說
【論】第一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已下六行經是文殊菩薩起二十問善惡因果或一字一問或一句一問總有二十問向下十一行頌是覺首菩薩答初一行頌是歎能問之人及勸聽後十行頌是答所問之法文殊善問世間善惡因果不相知業能成就善惡因果覺首菩薩便以法不相知以真理答但為迷真自作業爾知真者但以全業是真末後一行頌明真妄總亡舉喻及法說故如文自具思之可見文順理顯不煩更釋於此十一行頌中義分為三一科頌意二釋菩薩名三配隨位因果一科頌意者此十一行一行是一頌初行歎能問及勸聽次下十行文各自具明初一行頌頌法無作無性次一行舉喻水流不相知准意知之不煩更科二釋菩薩名者為明覺此隨流生死業體本性恒真而無流轉眼耳鼻舌身意恒如法知非流轉生死性故亦無虗妄亦無真實但為無貪瞋癡愛真智慧法名之為真故說如斯法利眾生故名為自覺覺他大道心眾生者故為以此當體無明諸業因果上自覺覺他令知法界自性真理真妄兩亡名為覺首以信此法初名之為首此明十信初心全信自身眼耳鼻舌身意及以一切眾生全體真妄兩亡唯佛智海故故以不動智佛十智如來為十信位中自己果故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蓮華色世界等十色世界是十信之中所信之理文殊師利覺首財首等十菩薩眾是十信之行以行立名得名知行一一菩薩倣行解上而立名故已下菩薩例然世界名妙色即是覺首菩薩所覺之理無礙智佛即是覺首當位所修佛果以此信心明諸業因果真妄兩亡即智用無礙故三配隨位因果者常以自心本不動智佛為本信心之因以進修得此無礙智佛是隨位佛果此乃但依問答及菩薩名號佛名號世界形色取其意趣理自分明勿須疑也。
【經】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財首菩薩言佛子一切眾生非眾生云何如來隨其時隨其命隨其身隨其行隨其解隨其言論隨其心樂隨其方便隨其思惟隨其觀察於如是諸眾生中為現其身教化調伏時財首菩薩以頌答曰。
此是樂寂滅 多聞者境界 我為仁宣說 仁今應聽受 分別觀內身 此中誰是我 若能如是解 彼達我有無 此身假安立 住處無方所 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