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國有某菩薩修行苦行難捨能捨乃至清淨一切智行某方某國有某菩薩往詣道場乃至某方某國有某如來作佛事已而般涅槃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閻浮提一切草木抹為微塵此微塵數可知邊際我宮殿中寶多羅樹乃至樂器所說菩薩名如來名所發大願所修行等無有能得知其邊際善男子我等以聞佛聲法聲菩薩僧聲生大歡喜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令我及餘無量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無量欲界諸天於虗空中以妙供具恭敬供養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阿鼻等一切地獄諸所受苦悉令休息我等見此火光明故心生淨信以信心故從彼命終生於天中為知恩故而來其所恭敬瞻仰無有厭足時婆羅門為我說法令無量眾生發菩提心爾時善財童子聞如是法心大歡喜於婆羅門所發起真實善知識心頭頂禮敬唱如是言我於大聖善知識所生不善心唯願聖者容我悔過時婆羅門即為善財而說頌言。
若有諸菩薩 順善知識教 一切無疑懼 安住心不動 當知如是人 必獲廣大利 坐菩提樹下 成於無上竟
爾時善財童子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間即得菩薩善住三昧纔觸火燄又得菩薩寂靜樂神通三昧善財白言甚奇聖者如是刀山及大火聚我身觸時安隱快樂時婆羅門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無盡輪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大功德燄能燒一切眾生見惑令無有餘必不退轉無窮盡心無懈怠心無怯弱心發如金剛藏那羅延心疾修諸行無遲緩心願如風輪普持一切精進大誓皆無退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師子奮迅中有童女名曰慈行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帀辭退而去。
【論】第一正入當位法門中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至我唯得此無盡輪解脫此一段經約分為二十五門一得無勝幢法光所照入諸佛不思議神力二念善知識教漸次南行三至長直聚落見彼勝熱修苦行四面火聚猶如大山四中有刀山高峻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五善財頂禮諮問所求六婆羅門令善財上其刀山投身入火七善財念言人身難得心有懷疑八十千梵天在虗空中勸喻此是金剛燄定光明九有十千諸魔在虗空中勸喻善財歎婆羅門德行十復有十千自在天王於虗空中告語善財不令生疑十一復有化樂天王亦在虗空歎婆羅門德十二復有十千兜率天王在空稱歎十三復有十千三十三天王在空稱歎十四十千龍十五十千夜叉十六十千乾闥婆王十七十千阿脩羅王十八十千迦樓羅王十九十千緊那羅王二十有無量欲界諸天如是等十三種眾皆在空中稱歎婆羅門德勸喻善財不生疑惑二十一善財悔過二十二婆羅門為善財說頌二十三善財順教登其刀山入大火聚二十四善財入火聚時獲益二十五我唯得此菩薩無盡輪已下是推德昇進如上婆羅門示行此行時隨諸眾生總見行門各自差別約表法中刀山是法王子住中力波羅蜜智慧為體成修行者達生死苦難但見法界性解脫須得無有怖畏方堪力用自在火燄是金剛智之光明亦名金剛三昧如上諸天已說伊那跋羅龍王此龍往因由破戒損其極臰樹遂頭上生此臰樹故以名之也難陀此云歡喜優婆者清信也明此龍聞法信樂歡喜故菩薩無盡輪解脫者意明法王子住得法師位以此一行隨諸眾生樂欲不同各見說法及行門無盡差別明稱眾生根圓滿故名無盡輪此是法王子住以力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以約智門中以五位通治約位門中治說法不自在障令得自在同十地中第九地從此果行修行至第九善慧地功熟倣此十住中本果還以法界體普光明智為大用第二推德昇進門中約分為四門一推德昇進二示善知識處云南方有城名師子奮迅三舉善知識名云童女慈行四頂禮勝熱婆羅門足辭退而去南方義如前初位釋城名師子奮迅者是師子幢王所居之城其王是慈行女父表智自在為王大悲行徧為女明此從智生悲處生死染而與不染等明習氣盡故前第七住中休捨優婆夷明故存愛習用成悲門以未斷度眾生之愛習故號優婆夷以此成大慈悲之行滿八住中無功之智方成即明以從悲生智此位以從智生悲故即師子幢王女是童女也表此位任運利生無染習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五
音切
釧
(尺絹切)。
陂
(彼為切)。
瞿
(求于切)。
紺
(古暗切)。
椶
(子紅切)。
櫚
(力居切)。
汎
(泛音)。
擢
(直角切)。
編
(必綿切)。
鬟
(還音)。
鬢
(必刃切)。
楸
(七遊切)。
枇
(傍脂切)。
杷
(蒲巴切)。
蔕
(帝音)。
耐
(奴代切)。
峻
(私閏切)。
詐
(側駕切)。
輭
(而兗切)。
黨
(都朗切)。
炙
(之石切)。
緩
(乎管切)。
庾
(以主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九十六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