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者。貫穿所說。攝持所化。(如常說也)時者。說聽究竟之時。謂始成正覺時。一剎那或無量劫。融通無礙。具攝一切。無不皆攝。(云云)。
第二出體者。慧苑師云。若三乘者。不相應行蘊所攝。若一乘者。理事無礙法界。以為其性。謂一時攝一切。前後際盡。為時體。
第三問答分別。
問此經何時說耶。
答始成正覺時。
問始成正覺時。未而定說。成道已後。幾日說耶。
答別行十地經云。成道未久第二七日。故知第二七日時也。
問若爾。何故。菩提流支云。前之五會。是佛成道初七日說。第六會後。是第二七日說耶。
答法藏師云。此解不可。十地論云。何故不初七日說。思惟行因緣行故。既云思惟。明知非說法。
問有人說。下文中有鶖子等五百聲聞。並後時度。故知是後時說耶。
答此所判。恐不順文。第八會者。亦非後時。何得於一部經。前已說半。中說餘經。後方更續。豈令佛無陀羅尼力。不能一念說一切法。祇園鶖子。並是九世。相入相即。文云過。去一切劫。安置未來今。未來一劫迴置過去世。又云。於一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事。(如是等文處處皆有)豈可鶖子等而非此類。
問於此二七之時。即攝八九會者。是同時耶。有前後耶。
答同時而說有前後也。
問以何得知。是如此耶。
答如印文。讀時前後。印紙同時。
問若爾云何重會得成。
答重亦同時。以無礙故。如燈光相入等。餘不動昇天等。(准釋可知)。
問若爾。諸時相望。相攝力齊。何要在此。不在餘時。
答此即是餘不時說。餘又亦不礙表初之說。以不壞相故。又非但此二七之時即攝八九會。亦為攝彼前後各無量劫。無不皆盡。以是不思議時故。亦攝於重重無量念知。如因陀羅網重收攝故。
問依普耀經。第二七日。於麤野園。為彼五人。三轉四諦(此小乘)依密迹力士經。第二七日。鹿園。為於無量大眾。轉法輪時。有得羅漢辟支菩薩等。(是三乘)依此經。第二七日。於樹王下。為海會菩薩。轉無盡法輪。(此一乘)何故時同而大小殊耶。
答上三同時者。約法表本末同時。約人顯機感各異。
問若爾者。何故依法華三七日。四分律六七日。興起行經七七日。依五分律八七日。智度論五十七日。十二遊經一年方說耶。
答此並末教機異。宜聞各別。故致不同。本教機定。故唯二七。
問表何義故。定二七日耶。
答十地論云。時處等校量顯示勝故。此法勝故。在於初時及勝處說。豈初二會。及七八九會所說佛果。不如十地。苑云。世親且依一相故作是說。謂四十心中。十地為勝。六欲天中。他化自在為勝。非謂一切也。藏云。此有三義。一此經初時表本法勝故。二末教亦同。表末不離本故。三顯本非末故。末時不定本時定故。
問上言。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時劫常說此經者。說華嚴會總天了時。何容有此一部經教。
答有二義。一義者。為下劣眾生。於無盡說中。略取此等。結集流通。故有此部。令其見聞。方便引入無際限中。如觀牖隙見無際虗空。當知此中道理亦爾。觀此一部。見無邊法海。二義者。又復即此一部。是無邊劫海之說。以結通文無分齊故。一說即是一切說故。
問若此多劫常恒說者。何故。如來有涅槃耶。
答說此經佛。本不涅槃。入法界品中。開旃檀塔。見三世佛無涅槃者。又復以此初時既攝多劫。是故示現涅槃。亦在此中。以攝化威儀之中涅槃。亦是說法攝生與成道說法。無差別故。是故。說法總無休時。復舍那佛。常在華嚴。恒時說法。無涅槃故。已入大地諸菩薩眾。不見如來初說。於一切時處。恒見如來常說純說。如不思議品。(云云)。
問智論第二云。不說迦羅時。說三摩耶時。其義云何。
答一迦羅時。(此云別相時如說或時在眾不得聞等)二三摩耶時。(此云破耶見時。不簡白黑。一切得聞。)今言二七之時。是後所攝。
問若爾者。二夜經云初成道夜般涅槃夜。二夜中間。轉正梵輪。
答由此文義故。五臺零辨法師云。從初七日。至於極終。常說恒說(云云)。
○說經佛義
三門同前。
一釋名者(說經二字義如上說)佛者。慧苑師。(三說)一佛者。具言佛陀(此翻為覺)即圓滿大智照用者也。所照是何。謂菩提法。即真俗無二。無障礙法界境也。二若依佛地論第一云。具一切智一切種智。離煩惱障及所知障。於一切法一切種相。能自開覺。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如蓮華開。故名為佛。三依此經宗。本始無異之智。照法界法。無有差別。名之為佛。經云。於一切法。成最正覺。謂普照境界。同一法住。始本冥會。境智一如。名之為佛。法藏師云。佛陀此云覺者。覺有二種。一是覺悟義。謂理智照真故。二是覺察義。謂量智鑒俗故。者是假人。即有覺之者。名為覺者。有財釋也。
第二出體者。慧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