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寄十地位。即分十段。第一婆珊婆演底夜神。寄歡喜地。地上多見夜神者。證智玄妙。離相破闇故。下九天神。準梵本皆是女神。瞿波亦女者。地上證於同體慈悲。女之狀故。文六。初依教趣求二。初依前修證。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思惟(至)知其無邊測其甚深。
△二趣求後友。
漸次游行至於彼城從東門入。
從東門入者。開明之初。顯入證之始故。
佇立未久便見日沒。
見日沒者。是夜神故。表分別見日皆已亡故。上辨至時處。下生渴仰心。
心念隨順諸菩薩教(至)普能明照十方剎海。
△二見敬諮問二。初見友依正。
作是念時見彼夜神於虗空中。
於空見者。城表教道。空表證道。宗說兼通。如日處空故。
處寶樓閣香蓮華藏(至)以為嚴飾身服朱衣。
服朱衣者。證智明顯故。
首戴梵冠一切星宿炳然在體。
法門星像。不離一身如體。
於其身上一一毛孔皆現化度無量無數惡道眾生。
化生作用。不離一毛之性。
令其免離險難之像(至)如是種種成熟眾生。
△二設敬諮問。
善財童子見聞此已(至)我行於中至十力地。
△三稱讚授法二。初稱讚。
時彼夜神告善財言(至)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授己法界三。初標名體。
善男子我得菩薩破一切眾生癡暗。
即所破二愚。
法光明解脫。
即是能破。二無我智。又破眾生。暗為悲法。光明是智。悲智具故。
△二明業用二。初長行二。初興救物之心。
善男子我於惡慧眾生(至)常與如是心共相應。
△二正明對緣救攝十門。初一總明為海難有四種。
善男子我於夜闇人靜(至)並皆昏蔽不見色時。
一救時。
見諸眾生若入於海若行於陸山林曠野諸險難處。
二救處。
戒遭盜賊或乏資糧(至)慞惶憂怖不能自出。
三所救。
我時即以種種方便而救濟之。
四能救。
△二有九門別顯。初救海難眾生。
為海難者示作船師(至)令免怖畏悉得安隱。
先救世苦。令得世樂。
復作是念以此善根迴施眾生願令捨離一切諸苦。
後以迴向大願。令其究竟。離苦得樂。此下八段離苦得樂。準上有二。
△二救陸地眾生。
為在陸地一切眾生(至)悉令除滅諸煩惱暗。
△三救求不得及行山險眾生。
一切眾生有惜壽命(至)到無畏處畢竟安樂。
△四救樂國土眾生。
善男子若有眾生樂著國土(至)住一切佛薩婆若境。
△五救著聚落眾生。
善男子若有眾生樂著聚落(至)究竟安住一切智城。
△六救闇夜眾生。
善男子若有眾生行暗夜中(至)以智慧光普皆照了。
△七救惑業眾生。
是諸眾生無有智眼(至)平等之處令其安住。
△八救八苦眾生。
善男子一切眾生或病所纏(至)住於究竟無變易處。
△九救惡見眾生。
善男子一切眾生入見稠林(至)常勤教化一切眾生。
△二偈頌。二十一頌。分四。初一頌法門名體。
爾時婆珊婆演底主夜神(至)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我此解脫門生淨法光明能破愚癡闇待時而演說。
△二有四頌。舉因勸修。即四無量。
我昔無邊劫勤行廣大慈(至)汝應入此。
△三有十頌。顯果令入。即六處殊勝。
我目甚清淨普見十方剎(至)而亦不分別。
△四有六頌。明業用廣大。
我以大神通震動無量剎(至)成道演妙法。
△三得法久近二。初興二問。
爾時善財童子白夜神言(至)乃能如是饒益眾生。
△二還兩答。答中有二。初答發心時節六。初總顯本事因緣。
其神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至)名法慧月夜入眠寐。
△二明佛興世。
時彼城東有一大林(至)徧照出生妙寶世界。
△三善友勸發。
蓮華光城內有主夜神(至)普賢菩薩所有行願。
△四正發大心。
令王夫人發阿耨多羅(至)及諸菩薩聲聞僧眾。
△五結會古今。
善男子時王夫人法慧月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
△六發心成益。
我於彼佛所發菩提心(至)而未滿足菩薩諸根。
△二答得法久近二。初總顯得法因緣。
過此劫已復過萬劫(至)引至佛所廣興供養。
△二正明得法三。初得方便三昧。
我纔見佛即得三昧(至)於彼佛所聽聞妙法。
謂上見諸佛。下化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