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1-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疏注-唐-澄观-第64页

獄。為脫一眾生故。次句即第三。下半通三果也。因既離身心相故。果能身徧十方。
  △五禪那。
  佛久修行無量劫(至)煩惱障垢悉除滅。
  梵云禪那。此云靜慮。即以等持為性。
  亦有三種。謂安住。引發。辦事。既引起神通。辦利生事。故見者深喜。現法樂住。諸惑不行。又資慧斷惑。故見者惑滅。
  △六般若。
  如來往修諸行海(至)克殄一切愚癡暗。
  般若梵言。此翻為慧。推求諦理。名之慧也。此及後四。皆擇法為體。
  亦有三種。一生空無分別。二法空無分別。三俱空無分別。攝論以加行正體後得為三。約六度說。瓔珞以照有照無及照中道。而為三者。唯約法空。三觀之義。至下當明。
  慧導萬行。故云修諸行海。言具足者。具上三也。因如有目。故果獲身智二光。能滅諸暗。
  △七方便。
  種種方便化眾生(至)無邊際劫不休息。
  方便即善巧也。方謂方法。便謂便宜。
  上四但各二種。今初謂迴向方便。拔濟方便。文云。種種化生。即拔濟善巧。所修成就。兼於迴向菩提。所化無邊。果得十方橫徧為物。取果豎窮來際不休。
  △八願度。
  佛昔修行大劫海(至)盡未來際救眾生。
  願者即希求要誓。有義即以欲勝解。及信為性。亦有二種。謂菩提願利樂他願。由初願故。出現世間。由後願故。設生不息。
  △九力度。
  佛無量劫廣修治(至)普現十方諸國土。
  力者。不可屈伏故。隨思隨修。任運成就。亦有二種。謂思擇修習。今言法力。即思擇諸法。而修習故。攝論云。由此二力。令前六度無間現前。經云成自然力。即無師而成。不習而無不利。何能壞哉。
  △十智度。
  佛昔修治普門智(至)舒光普照十方剎。
  決斷名智。謂如實覺了。亦有二種。謂受用法樂智。成熟有情智。無性論云。由施等六。成立此智。復由此智。成立六種。名受法樂。由此妙智。能正了知。此施戒等饒益有情。經云普門智。總含二智。別配初句。即成熟有情。次句即受用法樂。此二無二。故成無礙力。舒光普照。
  △九述菩提樹摩尼果中。歎佛往修十地行果。十一頌分二。初一總舉。
  爾時雲音淨月菩薩(至)即說頌言。
  神通境界等虗空(至)摩尼果中咸具說。
  謂佛果大用。由昔地行。及結說處。餘十次第各述一地。地義當品廣明。今皆略述而已。
  清淨勤修無量劫(至)普見十方無量佛。
  略述四義。一加行多劫。諸論皆說地前。為一僧祇。已為無量。更有異說。恐厭繁文。二標入地名。三出生廣智。謂生如來家。見法實性。得妙觀察平等性智故。四普見佛海。同下願智果中。
  一切法中離垢地(至)供養無邊諸佛海。
  一舉法標名。二別地行相。三修行時分。四供佛多少。
  積集福德發光地(至)摩尼果中如是說。
  一舉法標名。世間中極。云積福德。二修諸禪定。三忍度偏多。四聞持廣博。
  燄海慧明無等地(至)如佛所治皆演暢。
  一歎慧標名。世無等故。二了道品境。異凡夫故。三起慈悲。異小乘故。四成淨身土。離身見故。
  普藏等門難勝地(至)如佛所淨皆能說。
  一標入地。謂積集福智。故云普藏。十平等心。故曰等門。二標地名。三真俗極違。會令相順。四諦法俗境。無平等觀。
  廣大修行慧海地(至)樹中演暢此法音。
  一歎行。二標名。三正顯行相。即了緣起法。四地用。得十空三昧。
  周徧法界虗空身(至)昔所遠行今具演。
  一先標果用。二照達羣機。三雙行巧攝。四寄行標名。
  一切願行所莊嚴(至)此無等地咸宣說。
  一別地行相。二明淨土果。三略釋地名。四歎地結說。
  無量境界神通力(至)劫海所行皆備闡。
  一標地作用。二善達教法。三標示地名。四廣行多劫。
  法雲廣大第十地(至)此聲是佛威神力。
  一標起地名。二含藏法雨。三能蔽如空麤重。四深廣難測。故云佛境。諸偈多有結說。文並可知。
  △十歎佛體用應機自在二。初說偈儀。
  爾時善勇猛光幢菩薩(至)觀察十方即說頌言。
  前文多觀眾會。此觀十方者。觀眾表無偏心。觀方表說周徧。二文影略。
  △二正說十頌。一一頌中各有四義。文三。初一總顯。
  無量眾生處會中(至)了達一切莊嚴境。
  初總歎佛令物悟入。福智有四義者。一多眾。二心異。三悟智。四了福。莊嚴即福也。亦通二嚴。皆佛令爾。故顯眾德。即為歎佛。
  △二八別明。
  各起淨願修諸行(至)及以一切諸神變。
  見佛體用亦四義。一起願。二具行。三見體。四見用。
  或有能見佛法身(至)悉入其身無不盡。
  見法身。一勝故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