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尚假說況有二三故知前偈即一性之文疏中略要但引一句耳又第三下此引藥草喻品證一性義彼經云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如彼卉木藂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今但略引二句以此證知則明三乘之人不知差別即一唯佛究之三即無二言一解脫者真解脫也故第二經偈云為滅諦故修行於道離諸苦縛名得解脫是人於何而得解脫但離虗妄名為解脫其實未得一切解脫釋曰一切解脫即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一解脫味故無二味安有三乘又云常寂滅相即性淨涅槃是上世間相常住也故皆一性。
▲涅槃亦云佛性者名為一乘師子吼者名決定說決定宣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凡是有心定當作佛三十三又云一切眾生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脫一因一果同一甘露一切當得常樂我淨是名一味。
涅槃亦云下第二引涅槃明乘性相成非但由唯一性故說一乘經明一性即一乘也即第二十七經云善男子畢竟有二種一者莊嚴畢竟二者究竟畢竟一者世間畢竟二者出世間畢竟莊嚴畢竟者六波羅蜜究竟畢竟者一切眾生所得一乘一乘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悉有一乘以無明覆故不能得見釋曰以皆有佛性故唯一乘又佛性者即是第一義空之理理運彌載即是乘義耳言師子吼者名決定說者亦即第二十七經師子吼品釋曰若不宣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則是野干設千萬年在於佛法終不能作師子吼也三十三又云下引證佛性即是一乘非但因同果亦同也亦師子吼品彼明海有八德下具合之此合第三一味義經中但加標云三者一味餘如疏文一甘露者正顯一味甘露以喻涅槃。
▲又法華第三云我滅度後復有弟子不聞是經不知不覺菩薩所行自於所得功德生滅度想當入涅槃我於餘國作佛更有異名是人雖生滅度之想入於涅槃而於彼土求佛智慧得聞是經唯以佛乘而得滅度等。
又法華第三云下第三明無趣寂既無趣寂則無定性二乘一乘之義亦已顯矣疏引三文謂法華智論及法華論今初即化城喻品結會世尊所化弟子經云爾時所化無量恒河沙等眾生者汝等諸比丘及我滅度後未來世中聲聞弟子是也我滅度後下疏全同言餘國者有云隨舉娑婆之外一國即是若天台云餘國者方便有餘土也彼立四土一凡聖同居土即法相中變化土也二方便有餘土三實報無障礙土即是法相中報土通自他受用四常寂光土即法性土方便一土法相所無天台依憑智論而立即下所引九十五文論云阿羅漢先世因緣所受身必應當滅住在何處而具足佛道答得阿羅漢更不復生三界有淨佛土出於三界乃至無煩惱之名於是國土佛所聞法華經具足佛道如法華經說有阿羅漢我於餘國等引文全同前疏又云若爾羅漢受法性身應疾得菩提何以稽留答云以捨眾生捨佛道故又復虗言得道雖不受生死於菩提根鈍不能疾得不如直往菩薩。
▲智論九十五亦同此說明知趣寂決定迴心。
釋曰智論之文昭然與法華符會定知雖出三界不趣寂也故疏結云決定迴心。
▲法華論中四聲聞內決定及增上慢此二根未熟故菩薩與記方便令發心。
法華論中下引論成上無趣寂義先引後釋今初然論云言聲聞授記者聲聞有四種一者決定聲聞二者增上慢聲聞三者退菩提心聲聞四者應化聲聞二種聲聞如來與授記謂應化聲聞退已還發菩提心者若決定者增上慢者二種聲聞根未熟故如來不與授記菩薩與授記菩薩與授記者方便令發心故疏文略引耳言退菩提心得記者即如身子二萬佛所已曾教化又次下云我今還欲令汝等憶念本願所行道故則非獨身子又四大聲聞自陳捨父逃逝明已先化第三周中引大通智勝佛所曾已廣化皆是退菩提心言應化者如富樓那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又言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又阿難自憶本願偈云方便為侍者羅睺羅偈云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現為我長子皆是應化聲聞也故知夫能對揚聖教影響其迹靡不是權而獨言富樓那是應化者亦抑法華諸羅漢耳言菩薩與記者論主次前自云如不輕品中示現禮拜讚歎作如是言我不輕於汝汝等皆當作佛者示諸眾生皆有佛性故此上皆論而安國法師不許其義云何有昔時菩薩預記今日會上聲聞即諸弘法菩薩謂樂王等當與記也釋曰既是論主自言菩薩與記亦論自釋何得不依。
▲既云未熟明必當熟方便令發即菩提心不可不順己宗判為論錯。
既云未熟下釋上所引論文若決定聲聞定不成佛則應言餘二聲聞根不熟故佛不與記既言未熟非永不熟也若大乘云合言不熟譯者之誤言未熟耳故疏結彈云未可未字不順己宗定有趣寂便判論文錯耶又上言方便令發心者彼論次前有問曰彼聲聞等為實成佛故與授記為不成佛與授記耶若實成佛者菩薩何故於無量劫修習無量種種功德若不成佛者云何與之虗妄授記答曰彼聲聞授記者得決定心非諸聲聞成就法性故如來依三平等說一乘法故以如來法身與彼聲聞法身平等無異故與授記非即具修功德行故是故菩薩功德具足諸聲聞人功德未具足釋曰由此論文故上云方便令發心耳言三平等者一乘平等無二乘故二生死涅槃平等三法身平等今即第三平等。
▲入楞伽第二第四第七皆同說二乘無實涅槃但是三昧力故後必當得無上菩提法華論中意亦同此皆是假說涅槃故云三昧勝鬘亦云言諸二乘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