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2-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疏钞玄谈-唐-澄观-第54页

於空空是初門第三時中定有三乘隱於一極故初教名並從深密二時以得云何空為初門法鼓經中以空門為始以不空門為終故彼經云迦葉白佛言諸摩訶衍經多說空義佛告迦葉一切空經是有餘說唯有此經是無上說非有餘說故若爾彼第三時既不明空何得名初以未顯一極故特由此義加分教名故云有不成佛故名為分。
  ▲三終教者亦名實教。
  三終教等者疏文有三初立名次定性二乘下立理釋名後上二下結前生後。
  ▲定性二乘無性闡提悉當成佛方盡大乘至極之說故立為終以稱實理故名為實。
  二中亦對第二教二義由前定性二乘及一闡提皆不成佛故名為分亦名為始今既盡理所以名終立實教名雙對前二非唯說空復說中道妙有故稱實理既非分成亦名稱實。
  ▲上二教並依地位漸次修成故總名漸。
  ▲四頓教者但一念不生即名為佛。
  四頓教等者初正立次釋名後解妨今初言一念不生即名為佛者即心本是佛體妄起故為眾生一念妄心不生何為不得名佛故達磨碑云心有也曠劫而滯凡夫心無也剎那而登正覺下經云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不依地位漸次而說故立為頓。
  不依地位下二釋名先正釋。
  ▲如思益云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於一地楞伽云初地即為八乃至無所有何次等。
  後引二經思益經文文顯易了楞伽經語略而未周謂彼經第四先長行云大慧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說無所有妄想寂滅法頌中有七偈後二偈明不立地位云十地則為初初則為八地第九則為七七亦復為八第二為第三第四為第五第三為第六無所有何次解曰初之七句約義配同次後一句據理都泯十地則為初者同證如矣初則為八地者初地不為煩惱所動同不動矣第九則為七者第九同第七無生忍矣七亦復為八者純無相觀與八同矣第二為第三者同信忍矣第四為第五者同順忍矣第三為第六者第三地中獲三慧光第六地中得勝般若同慧義矣無所有何次者頌上經文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等今疏上句略舉約義同中一句之要下句即據理都泯義已略周正意在於下句而言等者等餘經文。
  ▲不同前漸次位修行不同於後圓融具德故立名頓。
  不同前漸下上約當法立名此下對他受稱不同二三之漸不同第五之圓故立此名則圓頓義異不同天台圓即是頓。
  ▲頓詮此理故名頓教。
  頓詮此理下解妨難此有二難一者刊定記難和尚云上所引經當知此並亡詮顯理復何將此立為能詮若此是教更何是理今為通此故云頓詮此理故名頓教謂所詮是理今頓說理豈非能詮夫能詮教皆從所詮以立若詮三乘則是漸教若詮事事無礙即是圓教豈以所詮是理不許能詮為教耶何得難言更何是理迷之甚矣又復難言若言以教離言故與理不別者終圓二教豈不離言若許離言總應名頓何有五教若謂雖說離言不礙言說者終圓二教亦應名頓以皆離言不礙言故今疏不救者以賢首不如此立何用救耶但用一句之言諸難皆破故知形雖入室智未昇堂亦由曾不參禪致使全迷頓旨。
  ▲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絕言故今乃開者頓顯絕言別為一類離念機故即順禪宗。
  天台所以不立下通第二難謂有問言此之五教摸搭天台初即藏教二即通教三即別教第五名同天台既不立頓何用此中別立故今釋云若全同天台何以別立有少異故所以加之天台四教皆有絕言四教分之教不立頓賢首意云天台四教絕言並令亡詮會旨今欲頓詮言絕之理別為一類之機不有此門逗機不足即順禪宗者達磨以心傳心正是斯教若不指一言以直說即心是佛心要何由可傳故寄無言之言直詮言絕之理教亦明矣故南北宗禪不出頓教也。
  ▲五圓教者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是故十信滿心即攝五位成正覺等依普賢法界帝網重重主伴具足故名圓教。
  ▲如此經等說。
  五圓教下先正立後指經既是當經義理分齊一門廣說故不釋耳又亦大同諸師圓教故。
  ▲若約所說法相者。
  若約所說法相者下第三約所詮辨異然賢首義分齊內第二卷廣明今但略說於中上一句標下皆別釋。
  ▲初小乘中但說七十五法。
  初小乘中四一約法數多少二約二空差別三約所依根本四結成有餘今初言七十五法者謂五類法中有多少故謂色法十一俱舍頌云色者唯五根五境及無表二心法一即是意識三心所有法四十六謂大地法有十俱舍頌云受想思觸欲慧念與作意勝解三摩地遍於一切心大善地法有十頌云信及不放逸輕安捨慚愧二根及不害勤唯遍善心大煩惱有六痴逸怠不信昏掉恒唯染大不善有二謂無慚及無愧小煩惱法有十頌云忿覆慳嫉惱害恨諂誑憍如是類名為小煩惱地法不定有八謂悔眠尋伺貪瞋並慢疑上之六類有四十六四者不相應行法有十四一得二非得三同分四無想異熟五無想定六滅盡定七命根八生九住十異十一滅十二名十三句十四文故頌云得非得同分無想二定命及生住異滅並名句文身五者無為有三一擇滅一非擇滅三虗空總上五類之法合七十五法比於大乘欠二十五次下當明。
  ▲但說人空縱少說法空亦不明顯。
  但說人空下明二空差別以其根劣未堪聞說二空真理故故智論三十一云小乘弟子鈍根故為說眾生空起信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