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教下結屬所攝於中三初總顯深廣次一乘有二下別釋深義後通妨難。
▲一乘有二一同教一乘同頓同實故二別教一乘唯同融具德故。
二中言同教者謂終頓二教雖說一性一相無二無三不辨圓融具德事事無礙故非別教而別教中有一性一相事理無礙言思斯絕同彼二故。
▲以別該同皆圓教攝。
以別該同下三通妨難謂有難言既同頓同實何異頓實故此通云即此同中必有別義如事理無礙必即事事無礙耳猶彼江水入海亦鹹。
▲今顯別教一乘略顯四門一明所依體事二總攝歸真實三彰其無礙四周遍含容各有十門以顯無盡。
今顯別教下第二開章別釋中二先標章。
▲初中十者一教義二理事三境智四行位五因果六依正七體用八人法九逆順十應感。
後初中下依章別釋釋初章中三初具列次略釋後結廣從略。
▲教即能詮即前五教乃至光香等義即所詮即五教等一切義理理即生空所顯二空所顯無性真如等理事即色心身方等事。
言教即能詮下二略釋也但釋二對言乃至光香等者謂諸法顯義但能詮理並為教體如下教體中明有以光明而為佛事等是也義即所詮一切義理者如前立教中約所詮教別七十五法八識等義十對法等皆是義也言理即生空等者具五教理生空所顯是小乘教理二空所顯是始教理無性真如是終教理而言等者等餘二教之理謂頓教理亦即無性真如體絕安立如性雙遣亦不離如圓教之理總融諸法無有障礙耳言事即色心等者等取其餘事類如身廣有多身謂六道四聖等若事門中無不此攝。
▲餘可思准。
餘可思准者即餘八門謂三境智者即五教所觀之境能觀之智總收不出二諦二智別即初小乘四諦涅槃為境無漏淨慧為智及他心等十智始教亦通四諦二諦等為境加行根本後得等智終教則是三諦等境權實無礙等智頓教則無境為境絕智為智圓教則無盡之境無盡之智四行位者五教修行不同得位差別位通因果因果自互不通如七方便等為因須陀洹等為果等覺已下皆因妙覺為果等依即國土正即佛身等體則法報等用則應化等人則覺者等法則菩提等逆則婆須無厭等順則觀音正趣等應即赴感佛及菩薩等感即當機菩薩眾生等各隨五教以辨差別諸教具有故云可思又此十對初一為總後後漸略若辨次第者如來說能詮之教詮所詮之理則無法不盡法有教理行果行果並在所詮理中故二就所詮理雖復眾多不出事之與理即性及相無法不攝三理該下八且置而勿論就其事中不出境智四智觀於境便有造修之行所成之位五行位未極總屬因收極則為果六果中多法不出依正因亦有之七隨依正中皆有體用如正中體者法報用者應化依中體者法性等利用者應物隨現交入無礙因門例然八正中自有人法不同以法成人以人知法九於人中逆化順化十人之逆順必有感應宜逆化之感則婆須等應之宜順化之感則文殊等應之若依後後開一成二則法彌多矣謂如果分依正為二因亦如之則有四矣正有體用依亦如之則成八矣如是相望展轉成多不必全爾故不為此釋耳又此十對就其正意總相該收以為十玄所依體事若以義取隨一事上即有十對如下勝音蓮華處說故下但約一塵即具十對。
▲第二總攝歸真實者。
▲即真空絕相。
▲經云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亦有十義如法界觀。
第二攝歸真實者疏文有三初標章次即真空絕相者即指法之本後經云下引文證成二中杜順和尚法界觀中總有三觀一真空絕相觀二事理無礙觀三周遍含容觀即今疏後之三門總攝歸真即真空絕相於中自有四句十門一會色歸空觀二明空即色觀三色空無礙觀四泯絕無寄觀此為四句前二各四故為十門初句四門者前三同言色不即空以即空故釋則不同一明不即斷空以即真空故二明青黃不即真空以青黃無體故即是真空三空中無色可即空故云不即空以會色歸空無有體故即是真空上三以法揀情四色即是空以無性故如色既然萬法皆爾第二明空即色觀亦有四門前三門准前言同釋別但翻云空不即色以即色故亦有三義一斷空不即色以真空必不異色故二以空理非青黃故非色非青黃之真空必不異青黃故云即色三空是所依故不即色必與能依為所依故云即色也上三揀情四空即是色凡是真空必不異色故第三色空無礙觀者謂色舉體是真空故色不盡而空現空舉體不異色故空即色而空不隱故無礙一味第四泯絕無寄觀者謂此真空不可言即色不即色即空不即空一切皆不可不可亦不可此語亦不受逈絕無寄言解不及以生心動念乖法體故以前八門揀情顯解第三門解終趣行第四門正成行體由解成行行起解絕上皆法界觀義所以疏中不廣引者以第三色空無礙濫於第二事理無礙觀故彼所以立者以第四泯絕無寄泯前三故故名真空絕相今但取一門總意亦即泯絕無寄又欲令四門成四種法界故初門即事此門即理三即事理無礙四即事事無礙故。
▲第三彰其無礙然上十對皆悉無礙今且約事理以顯無礙亦有十門。
第三事理無礙觀中疏文分三初總標二一理遍於事下別釋三上之十事下總結今初言十對皆悉無礙者謂一教義無礙二理事無礙三境智無礙乃至十應感無礙今且約事理無礙者事理是所詮法中之總故又諸處多明理事無礙故為成四法界故。
▲一理遍於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