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初言即是第一義空又云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為佛性若爾雙見方有佛性不雙見時應無佛性故知一切空不空等言含於能所約其所見空與不空即是中道佛性約其能見若不雙見不識佛性若見中道名見佛性餘如彼經及疏。
▲又出現云無一眾生不具如來智慧無不有者即一乘義也。
又出現云下第二會一乘無不有者釋成一乘義若有一人無智慧性即有二乘三乘耳。
▲三依理成事門謂事無別體要因理成如攬水成波故。
三依理成事門中二先總釋後會前前中言要因理成者以諸緣起皆無自性故由無性理事方成故故中論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又離真心無別體故。
▲於中又二一明具分唯識變故覺林菩薩偈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陰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此明唯心義也何以得知是具分耶次頌云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既是即佛之心明非獨妄心而已。
於中又二下第二會前會上二義由前離真心無別體故成初具分唯識由前無性理成故成真如隨緣義今初言具分者以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黎耶識即是具分以具有生滅不生滅故不生滅即如來藏即會前唯心真妄別中通真心也若不全依真心事不依理故唯約生滅便非具分有云影外有質為半頭唯識質影俱影為具分者此乃唯識宗中之具分耳次引證言覺林偈即夜摩宮中偈讚品先有喻云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虗妄取異色大種無差別等疏所引偈即合上半初句合譬如工畫師下三句皆合分布諸彩色次引證具分偈亦合分布彩色並如夜摩偈讚品釋。
▲二明真如隨緣成故問明品文殊難云心性是一云何見有種種差別即緣性相違難覺首答云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即真如隨緣答又云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明隨緣不失自性即同勝鬘依如來藏有生死依如來藏有涅槃。
二明真如等者即會前真如隨緣凝然別中隨緣義也緣從真起故依理成離如來藏一切諸法不可得故如問明品釋。
▲四事能顯理門謂由事攬理成故事虗而理實。
四明事能顯理門中分二先正明後引證前中謂由攬理成者躡前第三門也故事虗而理實者由攬理成離理無體故事却虗理則實也以事虗故能顯實理事若有實實理則隱以事虗故全事中之理挺然露現如波相虗令水現也以波攬水成故波虗水實故波能顯水若離波說水即有外明空。
▲依他無性即是圓成如波相虗令水現故。
依他無性等者釋成上義即是會前依他空有即離別中即義既云依他無性即是圓成明非但無遍計性別有圓成是所顯理。
▲夜摩偈云云何說諸蘊諸蘊有何性蘊性不可滅是故說無生分別此諸蘊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滅此是無生義眾生既如是諸佛亦復然佛及諸佛法自性無所有又十忍品云譬如谷響從緣所起而與法性無有相違須彌頂偈云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如是等文遍於九會。
後夜摩下引證總引三文初夜摩偈即力林菩薩偈三偈連綿二引十忍品即如響忍三引須彌偈即勝慧菩薩偈下半云如是解法性則見盧舍那此前有一偈反釋云迷惑無知者妄取五蘊相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見佛其中深旨如隨經疏文。
▲五以理奪事門謂事既全理則事盡無遺如水奪波波相全盡。
五以理奪事門等者於中分二先正釋後會前今初言事既全理即事盡無遺者以離真理外無片事可得故斯則水存以壞波矣。
▲故說生佛不增不減。
故說生佛下二會前也於中三初正會次引證後非約一分眾生下揀異權宗。
▲出現品云譬如虗空一切世界若成若壞常無增減何以故虗空無生故諸佛菩提亦復如是若成正覺不成正覺亦無增減何以故菩提無相故乃至云設一切眾生於一念中悉成正覺與不成正覺亦無有異皆以無相平等故。
出現品云下引證略引二經初引出現言乃至云設一切等者其乃至中合云菩提無相無非相無一無種種故佛子假使有人能化作恒河沙等心一一心復化作恒河沙等佛皆無色無形無相如是盡恒河沙等劫無有休息佛子於汝意云何彼人化心化作如來凡有幾何如來性起妙德菩薩言如我解於仁所說義化與不化等無有別云何問言凡有幾何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佛子如汝所說設一切眾生下同疏末後云皆以無相平等故者義引合云等無有異何以故菩提無相故若無有相則無增減。
▲不增不減經亦同此說。
▲非約一分眾生不成佛者說無增減耳。
不增不減經下二引他經雖言小異而文義多同。
▲六事能隱理門謂真理隨緣而成事法遂令事顯理不現也如水成波動顯靜隱。
六事能隱理門者隨緣之中別義以隨緣成事此事遍於真理故事顯理隱也。
▲故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財首偈云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等。
故法身下引證即法身經言財首偈云者即問明品。
▲七真理即事門謂凡是真理必非事外以是法無我理故空即色故理即是事方為真理。
七真理即事門者以事必依理虗無體故是故此理舉體皆事方為真理如水即波無動而非濕故水即波也。
▲第七迴向云法性不違法相等故。
法性不違法相等故者等字等於餘文具云法性不違相法相不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