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答來處。二問答生處。
[△@、]前中。先問後答。今初。上見慈氏從餘處來。遽即設敬問法。聞法未遑諮啟身所從來。今因前問嚴事之來。故問正報所從來處。後彌勒告下。答中有三來處。一約體法身。即無來之來來即無來。文有十對。可以思准。二復次善男子菩薩從大悲下。約相實報。從萬行中來。亦猶淨名從於萬行道場來矣。三復次善男子如向所問下。約用化現。隨機熟處。應感而來。此三即體相用。亦法報化身。亦理行事。又初唯理。後一唯事。中具事理。此三無[得-彳]。即十身圓融。體相交徹。斯為補處說法之規。奈何後學。說事遣理。論理亡事。渾漫無當。疑悞後人。淪湑法眼。摩羅提國者。具云摩羅耶提數摩囉者。此云鬘施。即山名也。提數云中。謂山在國中。或國近山故。房舍聚落。即是梵云俱吒聚落。亦名草菴。舊譯云樓閣。長者名瞿波洛迦者。三藏云放牛。舊云瞿波羅。瞿者地也。波羅云守護。即守護土地及心地也。若但云瞿洛迦。此云水瓶。然瞿一聲。目於九事。謂方獸地光言金剛眼天水。致令古今各用其一。
[△@、]二善財言聖者下。問答生處。先問後答。今初。由前云從生處來。故今窮之。後彌勒下答。於中二。一通明一切菩薩生處。二別顯慈氏菩薩生處。
▲前中三。一答生處。二明生緣眷屬。三明校量顯勝。今初。文有標徵釋結。釋有十處。一行因。二行緣。三行相。四願扶。五化他。六觀理。七隨事。八益物。九住果。十順古。然十各二句。乃有二意。一者皆以上句辨能生行。下句顯所生家。謂若發菩提心。即是菩薩。名為生家等。二者皆以下句為能生行。上句是所生家。謂若上求下化。名為菩薩。即得生於菩提心家。以下經云菩提心為家故。前七冥依後解。後三宜依前解。二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般若下。明生緣眷屬。有二十句。般若為母。方便為父。略有三義。一實智虗凝。與陰俱靜。權智流動。與陽齊波。二親生法身。實由般若。若無方便。多共二乘。成菩薩種。必由涉有。三般若內解。方便外濟。三義皆有父母之理次檀以福資。尸以防護。餘可准思。三善男子菩薩如是超凡夫下。校量顯勝。於中二。先總辨家族勝。後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下。別明智慧勝。
▲二善男子我身普生下。別顯慈氏生處。於中二。先彰實報等同法界。文有十句。初句總。次八別。後一結。此同出現無量三輪。後善男子我為成就下。顯為順機常現生殊。於中三。初明現生。次辨當生。後結會三聖。今初可知。次善男子我為隨順下。辨當生處。先明所為。後而於下。正辨當生。言令如蓮華悉開悟故者。略有三義。一釋迦下種。彼華未開。慈氏令解。如華開故。二昔因含果。如華未開。因亡果現。如蓮華開。三聞熏含實。如蓮華未開。見實亡言。故云開悟。智度論云。菩薩善根。不遇如來智慧日光醫。死無疑。通證前義。後善男子我願滿下。結會三聖。亦有三意。一俱助化故。二善財表行。文殊師利。表於信智。成正覺時。俱證此故。三文殊古佛。善財當佛。慈氏現佛。三世圓融。浩然大均。故云俱見。
第四善男子汝當往詣下。指示後友。於中三。初勸往教問。次徵釋勸由。後結勸重釋。今初。却往文殊者。因位將極。令其返照見心原故。二何以故下。徵釋勸由。先徵。意云。文殊已見。何為勸往。後釋有二意。一彼德深廣。二宿緣重故。即分為二。先明德廣。後顯緣深。今初。約事可知。約所表者。主信法門。故能長養菩薩功德。主般若門。為諸佛母。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何德不成。後善男子文殊師利善知識能令汝下。顯其緣深。已多成益故。三是故善男子汝當往詣下。結勸重釋。於中三。初結勸。次徵釋。後結德究竟。今初。具上二義。故應速往。次何以故下徵釋。先徵意云。何以的知具前二義。釋意云。汝先成益。皆彼力故。後文殊師利於一切處下。結德究竟。無有一法不到彼岸故。
第五時善財下。戀德禮辭。
[△@△]大文第四。爾時善財童子經遊下。智照無二相。顯前因法生於果法。體無分別。絕於境智及始終等諸二相故。謂智與理冥。無智外如為智所入。無如外智能證於如。障盡惑亡。未始動念。是故反照唯是初心。信智兩冥。初亦不立。無二不二。為真無二。故上經云。心不稱量諸二法。但恒了達法無二。諸法若二若不二。於中畢竟無所著。文中三。第一依教趣求。第二見聞證入。第三轉遇勝緣。
今初。百一十義。已見上文。然此遊城。復有二意。一依彌勒讚。前至彌勒。已百一十今復至此。二者取今文意。從始至今。經百一十。此為最後。於理無違。故順前後。皆百一十。然城望友。昔有二意。一云一友一城。一云或一城中值於多友。或歷多城方見一友。後義稍長。以於同會見多友故。歷諸城邑。然後得至普門城故。然而要具一百一十。以順表故。詣蘇摩那者。此云悅意。智照一性。悅本心故。言住立門所者。解心已極。將入般若無二門故。
第二爾時文殊下。見聞證入。信智雙絕。故不現身。而智反照。未移初心。故申右手。都無所見。乃為真見。但了自心空般若故。空尚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