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5-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行愿品疏-唐-澄观-第90页

生或見色身下。總結深廣。於中五。一結所作業用。二善男子當知此由下。結能現所因。三善男子我入此解脫下。結寂用無[得-彳]。四於一一身下。結成深廣。五隨諸眾生下。結成本意。為眾生故。(下第二十五經)。
  [○@△]第二爾時夜神告善財言下。答發心久近。於中四。初牒問許說。二歎法甚深。三許承力說。四正答所問。
  [△@○]今初。既牒修行故知前問。
  [△@○]二善男子菩薩智輪下。歎法甚深。於中二。先法說。後喻明。前中亦二。先正明。後徵釋。今初。初二句標體離過。謂無障[得-彳]智。圓滿無缺。故稱為輪。體離分別。無分別智所知境故。後不可以下。遮過顯德。以妄相心知真智境。其猶方鑿。豈有圓枘。無長無短。正明劫時。時必依剎。故有染淨及與廣狹。言多少者。辨劫之數。
  後何以下。徵釋。徵云。何以不可顯示。釋云。體用甚深故。三句約體。本性約理。是故前云圓滿寂靜。離分別者。約智顯深。是故前云離一切分別地界。言分別網者。起心分別。一切法邪交絡而生。網羅真性。不得顯現。故上經云。永斷分別根。是故說名佛。起一切障[得-彳]山者。約斷顯深。離二障故。事理無[得-彳]故。隨所應下一句。約用顯深。用隨物宜。廣可可說。欲長則長。顯法根深。欲短便短。明法超勝。故長短相。不可為實。況即體之用。深廣難思故。問時久近。答以智輪。若久若近。皆是智輪。即體用故。二善男子譬如下喻顯。總有五喻。各有法合。一皎日隨時喻。謂日體恒明。暎山出沒。智無三世。機暎有殊。故淨名云。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三世。非謂菩提有去來今。兜率偈云。眾生妄分別。某日佛成道。諸佛得菩提。實不計於日。二日輪現影喻。謂白日無來。隨時隱顯。智輪常寂。機見短長。先喻。後合。合中。先正合。後徵釋。前中。與喻影略。出諸有海。前喻所無。前喻合云出於大海。住佛實法下合住閻浮空。但為化度下合其影悉現至莫不自見。實不生死下合而彼日輪不來至此。亦無染下前喻所無。義含有耳。後何以下徵釋。徵云。既隨機化度。則了達眾生。何以前言無有分別。釋意云。內無顛倒。善了性空。乘願化生。化即無化故。言離心想見等者。即是三倒。亦含四倒。瑜伽第八。想倒者。謂於無常等。起常等妄想分別。見倒者。謂即於彼妄想所分別中。忍可欲樂。建立執著。心倒者。謂即於彼所執著中。貪等煩惱。翻背正信。立以倒名。菩薩寂照。名究竟離。諸宗異說。可略言之。三虗舟運物喻。喻菩薩無住攝生。先喻。後合。合中。以波羅蜜合船。以生死合此岸。以涅槃合彼岸。而中流亦云生死者。發心之後。得佛之前。十聖三賢並居二死。故以生死。用合中流。有云煩惱為中流者。約因未斷。有以聖賢為中流者。約未度人。今云生死。約就果說。然有大智故不住生死。有大悲故不住涅槃。由俱不住。方能運載。若隨住一。無以度人。然俱不住。方能俱住。此中正取不住之義。以合不住二岸中流。方能運物。經云不厭。乃是住義。又與下句不取涅槃。為一義耳。改厭為住。義方顯耳。四太虗無[得-彳]喻。喻菩薩無功益物。五幻無真實喻。喻即用而寂。以斯法喻。暎照前後。諸友引昔。例此皆深。
  [△@○]第三善男子菩薩智慧雖後下。結承力說。兼彰說意。
  [△@○]第四善男子乃往古世下。正答所問。先長行。後偈頌。
  [△@⊙]前中分二。先答發心久近。後答修行淨治。
  [○@、]前中。雖答發心。兼明得法。於中亦二。先總標剎劫佛數。後其最初佛下。明遇初佛發心得法。於中又二。第一正明本事。第二結會古今。
  [△@、]前中三。初古佛興世。二是時國王下。先王治化。囹圄即周之獄名。三王有太子下。夜神修因。於中有十。一悲救罪人。即正答發心之始。榜者捶擊也。臏謂刖足之流。二時王即集下。臣議非理。三時彼太子聞是語已下。請代囚命。四時諸大臣聞是語已下。臣執令誅。祚者位也。易云聖人之大寶曰位。五王后聞之下。王后哀祈。六王即迴意下。王奪子志。七爾時太子為欲下。太子確救。八爾時王后下。母請修因。九時都城北下。正設施場。十經半月下。如來親救。於中四。一就戮時臨。二時法輪大聲下。如來降德。三爾時太子下。敬申禮請。初遙觀。後正請。四以佛神力下。如來受請。於中四。一受請就座。二太子讚德。三佛為說經。四當機獲益。
  ▲初文可知。
  ▲二爾時能勝性下。太子讚德。此段舊經所無。於中二。先讚儀意。二正說偈讚。有二十偈。大分為三。初一偈標讚。次十三偈正讚。三有六偈結讚。今初。據此當時更有多讚。略不引耳。二正讚中二。先二偈當相顯德。前偈外德。後偈內德。餘十一偈。對他顯勝。於中。前九偈。各前三句舉劣。後句顯勝。就三句中。皆上二句顯彼之德。後之一句彰彼之過。其第十十一兩偈。前偈併舉四類之過。謂邪天愛欲等。次一行彰佛之德。後一行明諸眾生不知佛德沉沒苦海。其中外道。與今佛世名等多同。不妨昔時亦有此類。邪正對起。萬古攸同。其間師宗。廣如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