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6-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唐-澄观-第23页

具攝重重無盡故云剎身塵毛等也。
  △故廣剎大身輕塵毛孔皆無有盡。
  廣剎大身等者此明依正無礙今釋此文聊作六句一以輕塵攝廣剎大經云佛剎微塵數如是諸剎土能於一念中一一塵中現又此經下文云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等二以毛孔攝大身現相品云如來於一毛孔中一切剎塵諸佛坐等三以毛孔攝廣剎依阿僧祇品云於一微細毛孔中不可說剎次第入毛孔能受彼諸剎諸剎不能遍毛孔等四以輕塵攝大身此經下文云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等五以輕塵攝身剎大經云一一塵中無量身復現種種莊嚴剎等六以毛孔攝身剎大經云一毛孔中難思剎等微塵數種種住一一皆有遍照尊在眾會中而說法等此即皆由一一各攝法界無盡故(此上二句中皆有一多無礙大小相容)。
  △以其後一總融前九為第三渾融門也亦融前二不離此門。
  又此亦者即是總總融前故如文可知。
  △第二明能入者總即普賢行願。
  △若別說者略有二種一者身入二者心入。
  △身由心證故廣辨心入心入有三一者正信二者正解三者正行此三無礙。
  △謂於此行門深忍樂欲淨信不逾於斯行門曉了性相依之起行一一真修。
  △解行相扶自然契合。
  第二明能入者下於中二一總標行願能入二別說身心能入文中又二一略指身心二身由下廣釋心入隨識則身阻礙依智則身融通先標列然從凡至聖不過信解行證證是果相義在契合中收今明能入之因故此但明三也言此三無礙者有信無解增長無明有解無信增長邪見有解無行其解必虗有行無解其行必孤若稱法界三必無礙也後解釋疏謂於此至淨信者釋信也不逾至性相釋解也依之至真修者釋行也親證唯解行故但結二。
  △第三能所契合者正顯入義入者了達證悟之名。
  △略有二門一者果海離於說相二者因門可寄言說。
  第三能所契合下文三初釋入字次略有下雙指因果。
  △今且略明無分別智證理法界以為五門一能所歷然二能所無二三能所俱泯四存亡無礙五舉一全收。
  後今且下寄說因門於中二初明入理法界後明入無障礙法界初中三初標舉開章二第一下隨門牒釋三結前五門生後文勢。
  △第一能所歷然者謂以無分別智證無差別理心與境冥智與神會成能證智證所證理。
  △如日合空雖不可分而日光非空空非日光。
  二中五如文一明能所歷然第一則法相宗證道謂大乘始教也夫法約內則分別名識無分別名智約外則差別名境無差別名理亦名境也心與境冥等者即唯識見道偈云若時於所緣智都無所得與境冥與神會爾時住唯識離二取相故二取謂能所即前加行推一切法名義自性差別空能緣亦空然未冥合故偈云現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以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少物謂空相也有所得者未冥合也日空者喻理智但晝明便是日光不必須見日輪之相及照物之相也。
  △第二能所無二者以知一切法即心自性以即體之智還照心體舉一全收舉理收智智非理外舉智收理智體即寂。
  △如一明珠珠自有光還照珠矣。
  二能所無二第二法性宗證道謂大乘終教也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是梵行品文言即體之智等者七祖云只是無念之心自知無念文云即體而用自知即用而體自寂又回向品云無有如外智能證於如亦無智外如為智所證。
  △第三能所俱泯者由智即理故智非智以全同理無自體故由理即智故理非理以全同智無自立故。
  △如波即水動相便虗水即波故靜相亦隱動靜兩亡性相齊離。
  三能所俱泯第三即大乘頓教中證道泯有二意一互奪故具如疏文二本心頓現故俱泯謂本覺心體自知不可將知更知心體以照體獨立故如眼不自見刀不自斫等故七祖云擬心即差正證之時無別能證能證既無即是本心所證無得亦唯本心故能所本絕般若心經云無智亦無得又四祖云若以知知寂非是無緣知如手執如意非無如意手若以自知知亦非無緣知如手自作拳非是不拳手手不執如意亦不自作拳本手自然在非謂於無手也若知不知寂亦不自知知本心宛然在非為於無知也疏文喻中正喻互奪亦合後義水之動靜兩亡即能所互奪是前義也而濕體顯現不屬動靜即為泯也靈知本覺顯現不屬理智亦然。
  △第四存泯無礙者以前三門說有前後體無二故離相離性則能所雙泯不壞性相則能所歷然正離性相即不壞故存亡無礙。
  △如波與水雖動靜兩亡不壞波濕。
  第四文相自顯然必曰能證方悟心體本絕能所故三門無二也。
  △第五舉一全收者上列四門欲彰義異理既融攝會何二源。
  △如海一滴具百川味。
  第五總收也前門但收存泯此門又收開合以前三門則存泯開第四門則存泯合此門復收開合為一也故邐迤五門方備也。
  △上但約無分別智證於真理有此五門。
  上但約下三結前五門生後文勢言但約者意表義理未盡四法界唯一也就一之中有此五門法相又唯得第一一門義也故知有云唯識論一部一切經論已備者輕謗佛法之甚也哀哉哀哉。
  △若以無障礙智證無障礙境境智圓融難可言盡總為能所契合。
  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