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不思議。
○鈔境界下後釋境界也言分齊境橫論從狹至寬等所知境豎論從劣至勝等言由證所知等者先以智緣無邊境境無邊故智亦稱境無邊故德用同佛及普賢之分齊也即於二境下後結成也。
△疏何故不思議略有四義一事無邊故二理深遠故三此二無礙故四以性融相重重無盡故。
○鈔何故下三釋不思議之由言略有四義者一事多無礙廣不思議二理無相狀深不思議三此二不二故不思議謂諸法全空故不可作事思性空緣起故不可作理思四重重無盡故難思議也。
△疏何用不思議顯法超情令亡言故。
△已知所入。
○鈔何用下四辨不思議之意徵意云假名引導尚恐難入今泯絕縱迹於生何益而說不思議耶釋意云法體實離思議之境若令思議永不能入今說離言超情眾生即亡言絕慮自然入也故六祖七祖皆云若欲入者一切善惡都莫思量等也。
△疏第二釋能入者總即普賢行願也略唯此二。
△行之與願如鳥二翼如車二輪具足方能翔空致遠。
△然人與法俱稱普賢若約人者普賢菩薩之行願故。
△若約法者是普法故賢謂至順調善故又賢謂真善善契理故法界之善為普賢法故。
○鈔第二釋能入中文三一總指行願二行之下喻明行願之要三然人下約人法以釋普賢於中二一總指二解釋今初法普賢有二一約體二約用初約體者即本覺心體也即諸法本源一真法界也謂此法界周遍一切四生六趣無不有之在聖在凡用即有別體即無異即諸佛所師群生自體萬物資始眾行所依也問此真法界何名普賢耶答以體性周徧曰普隨緣成德曰賢言隨緣成德者由真理不守自性妙能隨緣成諸事法若隨染緣而居生死若隨淨緣而至涅槃雖則隨緣染淨而真性不變改也故如來藏經疏悟達國師云在一塵而廣大悉備隨萬有而獨立不改此言隨緣者約能起諸法義邊得名也二約用者謂以體上本有塵沙萬德德相妙用謂此妙用一一隨體普周互相融攝問此何得名普賢耶答一即一切曰普一切即一曰賢也二人普賢者有三位一位前普賢即以地前資加二位菩薩是也以曲濟無遺曰普事未必爾意樂常然隣極亞聖曰賢將至見道二當位普賢即十地菩薩及等妙覺位已來總是如初地菩薩具證二空真如遍滿法界名遍行真如謂一一行中皆遍法界了一切法皆二空故準攝論云菩薩入初地時證十百明門一即一剎那頃證百三摩地二以淨天眼見百佛國土三以神通力能動百佛世界四能往百佛世界教化眾生五能以一身化百類身形令有情見六能成就百類所化有情七若為利益能留身住世百劫八能知前後際百劫事九能以智慧入百法明門洞達曉了十能以一身現百類眷屬餘地培培增勝問何名普賢耶答以德周法界曰普至順調善曰賢三位後普賢則是得果不捨因門菩薩是也謂已成佛竟行德周備障累永袪自利已圓上無求進也為不捨悲願唯務濟生隱實德而現權形示居因而號菩薩即普賢文殊等是也問此何名普賢耶答果無不極曰普不捨因門曰賢也二解釋於中二初約人若約人下是也後約法於中二初若約法下通釋普賢也。
△疏若別說者略有十普一所求普謂要求一切諸佛所證故。
○鈔後若別說下別釋十普一所求普者即法門無邊誓願學及無上菩提誓願成謂修行人力雖未及須常運此心念念相續不得自輕而生退屈則欲求一切智應起勝悕望故。
△疏二所化普要化無盡眾生界故。
○鈔二所化普等者即眾生無邊誓願度也即第九門恒順眾生中四生九類盡未來際恒常救濟也。
△疏三所斷普無邊煩惱一斷便能一切斷故。
○鈔三所斷普等者即煩惱無邊誓願斷也上三門中第一第三是智即自利行第二是悲即利他行也。
△疏四事行普八萬度門無邊行海無不行故。
○鈔四事行普等者即事門隨相行八萬度門等者即八萬四千波羅蜜門亦云八萬四千法門依賢愚經度無極品說八萬四千法門者時有菩薩名曰喜王問佛佛為喜王菩薩說言吾從成道終至涅槃都三百五十度大會說法度者遍也始從第一修習度第二名光曜度乃至第三百五十名分布舍利度每遍說法具足六度即三百度每度有六三六十八成一千八百更有五十度成三百將此三百合前一千八百成二千一百將此二千一百對治四種眾生謂多貪多瞋多癡等分眾生也多貪者於境多生染著多瞋者於境多生憎恚多癡者於境多生愚暗等分者有二解一云一切有情平等有貪瞋癡三法名等分二云貪瞋癡中一一有三類一多貪二等分三薄塵眾生於三境上作法何名多貪眾生於下品劣境上起上上品貪心名多貪於中品境上起中品貪心名等分若於上上品境上起下品貪心名薄塵也瞋癡準此而知謂此四類有情各有二千一百成八千四百又將此八千四百向四大六塵上配四大者地水火風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謂此十法上各有八千四百成八萬四千也此八萬四千法門據能對治藥說若所對治病亦有八萬四千名八萬四千塵勞門於十箇根本煩惱上作法謂貪瞋癡慢疑身見邊見見取戒禁取邪見此十煩惱互相資助一箇為頭餘九來助十十相資成百此通三世過去未來現在各有一百成三百又過去一百一一為頭資成一千未來亦爾二世共成二千現在一百更不相資計二千一百便於多貪多瞋多癡等分四種眾生上各有二千一百成八千四百又將此配四大六塵上即十箇八千成八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