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正迷十諦法門。謂四諦三諦二諦一諦。或迷說成諦等十諦。(俗諦。義諦。相諦。差別諦。說諦。事諦。生起諦。盡無生諦。入道諦。成就諦)或迷十善故。成一萬。然迷十諦。空有不同。分成二萬。或迷十善。二諦亦分二萬。并本一千。餘如經辨。然二皆有理。任情去取。了惑本空。居然不起。
▲鈔出現品至所謂無性等者。謂理無二。實該多事而皆成也。如一明鏡而現多影。鏡遍多影。一影之中。點藥在鏡。變銅鏡而作金鏡。是知眾影之銅鏡皆變成金鏡也。鏡無體故。且就佛門故。說一成一切皆成。若就生門。應說一不成一切皆不成也。然一成一切皆成義。或約事事無礙說。或約事理無礙說。事事無礙義有多門。且約即入。略伸顯示。攝眾生身。即是佛身。故說皆成。而不壞事相。復名一切。兩門相合。說得一成一切皆成。初心成正覺。即其例也。攝眾生身。在佛身中。能攝有力。既得成佛。所攝無力。豈不成佛耶。如能現鏡既置高臺。豈所現影不在高臺耶。餘門准悉。事理無礙者。佛起始覺。證本覺時。了知眾生妄想本空。唯是一覺寂而復照。具德圓常。故說皆成。故經云。皆同一性。所謂無性。不壞事相。復名一切故。經云。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皆成等。兩門相合。方立一成一切皆成也。
鈔世尊本願力故等者。酬宿因。彰地位。為教本。示真法。說勝行。順機感。開因性。顯果德。法應爾。如次配釋也。
▲言神力是緣者。或是第三依主。或是第十依加者緣也。
鈔古今通至浩然大均者。出肇公涅槃無名論。具足應云。所以至人。戢玄機於未兆。藏冥運於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古今通。始終同。窮本極末莫之與二。浩然大均。乃曰涅槃。釋曰。彼以涅槃本無始終。今約冥會而亡時劫矣。
鈔初唯一念者謂於一剎那者。案俱舍論。時之極少。名一剎那。百二十剎那。名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為一賴縛。賴縛即是羅婆。三十羅婆為一牟呼栗多。牟呼栗多即是須臾。三十須臾為一晝夜。又准仁王經。九百生滅為一剎那。九十剎那為一念。鈔據前文。故云一念。即剎那也。
疏九彼此相入者。鈔釋有二。一云彼異類異界時中。自同類劫相入。異類劫相入。自以念攝劫。自劫念重収。一云異類時與同類界時。相入也。
▲言謂以非劫為劫故者。此非泯相歸性名非劫。但是本剎之時離分限。
云但以二門互釋。如相即門中。取二所即二俱有體。恐成雜亂。入隱顯門。以義料揀。雖俱有體。一隱一顯。故無雜亂。設更難云。隱顯門中。取二能攝。二俱是顯。亦成雜亂。欲通此難。勿用餘門。却用相即玄門料揀。一有體。一無體。故無雜亂。但用二門更互料揀。諸過俱離。如空有二義。更互而揀令斷常等過一切離。更希智者。曲賜審詳。
鈔謂有問言餘佛說處與遮那佛為相見不者。此問意云。餘佛一一皆遍法界之處。說華藏經。遮那亦遍法界處。說華藏經。為相見耶。不相見耶。
▲言設爾何失者。假令相見。或不相見。有何過失。
▲言二俱有過者。見與不見。皆有過失也。
▲言謂若相見即乖相遍者。此意云。謂若相見。分成主伴。若成主伴。即乖相遍。仍恐未曉。重復顯示。如遮那在娑婆界為主。近東一界阿閦佛等。十方一切佛為伴。即許相見。如遮那主佛移近東一界。其阿閦佛等。十方一切伴佛。亦移近東一界。如近東既爾。近西等亦然。是故主佛到處還無伴佛。伴佛住處還無主佛。故鈔云即乖相遍。
▲言若不相見即乖主伴者。此意遮那一佛能攝有體。阿閦等餘佛所攝無體。是則遮那獨遍法界。或阿閦一佛能攝有體。遮那與餘一切佛所攝無體。此則阿閦獨遍法界。餘一切佛。各作能攝。其義皆爾。由此有體不俱遍義雖成。主伴義廢。故鈔云若不相見。即乖主伴。
▲言主主不相見者。一佛為主。餘佛為主。義邊體廢。故云不相見也。
▲言伴伴不相見者。遮那一佛為伴。餘十方佛為伴。義邊體廢。既無雙存。故云不相見也。
(祖燈七十二也神疲眼昏點科乃一時重覽之意慮有多不是幸勿罪之痛告[又/又]處)。
大方廣佛華嚴經談玄決擇卷第三
錄摘文解
歸命十禮十喻教三寶 十號 十恩 普賢文殊 最勝良田 多歧亡羊 不知萬行令了自心 陶南北二宗禪門 雖入先生之門猶迷衣內之珠 見想心三倒九門 始成正覺 三音 破娑婆形如虗空 晉經失旨致古釋詞枝 三義釋因十義 靈鑒匪磨而頓朗萬法 六句明依正 體外無用唯相即故 一道至果 十義釋行無成故六堅六定 十信十心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妙 行布是教相施設一斷一切斷 三人共觀一月 一念嗔生百萬障 不體理事行亦非真 包性德而為體 以言顯示令其知有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四因佛性利令后義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所謂無性等 問答法性身土 淨穢剎百億閻浮等 十住遍時不妨餘遍 遮那餘佛見不見失
本云。
(辛未)同三月一日於大宋國一交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談玄決擇卷第四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