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故。成彼依他。但從現在新新熏習及與分別復成遍計。如誕一子。本無名字。同圓成實也。乃為呼為揚家轉習經以自他定為(似依他也)怱有一人。乍呼揚家。呼作趙家。眾皆謂非(如遍計性)隨門有異。而開三種統體無差。乃即相也。又解若約彼本是虗妄成依他起。謂妄差即名遍計。如患冷病。(同圓成實)夜夢溺河。(似依他起)怖死求救。(如遍計性)分三相即。義不殊前。又此三性。各具四句。真約不變。依他就相。遍計據情。皆是其有。真約隨緣。依他就性。遍計據理。咸是其空。俱存[雨/隻]泯。如常可知。若具德有茲四句。若遮其非亦絕四句。反上思之。無煩曲示。更有餘義。准之應悉。三性之義。二宗之要。一切性相。咸以為源。幸希學者。勿咎文繁。
鈔一因緣上三義具足等者。空即所執。假即依他。中即圓成。
鈔若言無者智不應二者。何分理量二也。若言有者智不應一者。真智內證。應見相故。
▲言汝今無聽者。不可思也。我今無說者。不可議也。無聽無說。即為一義。二義由不思議。一二之義。自在無礙也。或分汝我約俗二。無聽無說約真名一故。言無相第一義無自無他作者。真諦也。上句標體。下句遣執。遠離諸相。無相無所勝過。名第一真智。所緣名義。不賴自性諦等所作。不賴同類因所作。不賴單因所作。名無自作。不賴梵王。不賴異熟因等。不賴單緣。名無他作。因緣本自有無自無他作者。俗諦也。因緣之法。無始本有。非由自性諦等自所作也。
▲言三假者。法受名也。
▲言於解常自一者。(獨悲心平等似明鏡無名)於諦常自二者。(同怨親人異如好醜影別)通達此無二者。(一云通達真俗無二二云通達心鏡無二)言而皆約事令第八諦獨居事外者。問三科法中。法界法處。亦攝真理。四諦法中滅諦亦攝真理。二空真如。全是真理。此如何通。答離有其理。皆就詮論。咸云其事。唯第八諦。癈詮談旨故居事外。
▲言二而不二者。(結仁王經境二心一)未曾各。(本唯一諦)上句結仁王。下句結涅槃。
▲言一諦為真四言成權矣者。一云癈詮談旨諦為一。二空真如等為四。二云真諦為真。苦等四諦為權。三云空有相即為一。四重二諦為四焉。
▲言中道妙旨不唯約事者。(形破相宗)鈔以性滅為滅故得同時者。相滅異時。二宗同許。性滅同時。一宗獨立。又下鈔(第十一上半三十八紙末)云。若相融為四者。攬緣名生。生即無性。空有無礙。虗相安立。名之為住。住即無住。圓融形奪。隨緣轉變。名之為異。異即無異。兩相都盡。各無自性。名之為滅。滅即無滅。斯則即相而性。固無所得。
▲言一切法無生我說剎那義者。一切法者。總目色心等法。云無生者。萬法緣生無性耶空。空即理性故云無生。我說剎那義者。由法即真。是故說云性滅同時。釋成上也。
▲言以四相俱時而有皆無自立者。龍樹引經釋云。悟滅相品般若滅相位中。而共俱時有。滅相品無時共俱時無等。問若俱時有者。有惑智俱成失。如明與暗得俱時耶。智有無功失。不斷惑故。惑有無功失。不障智故。若俱時無者。有惑智不分失。豈黑象負而白象亦真耶。智有無功失。體已無故。惑有自無失。不假斷故。良由惑有二義。一相有義。能障於智。是智所斷智方得有。二性空義。不障於智。非智所斷。智亦本空。故無前過。今取本空。表滅同時也。
▲言所相法體等者。所相事體。隨不變隨緣。乃空有而自在。能相事相。隨緣生無性。亦生滅而無礙。
疏不二而二有能所斷者。約性是一名為不二。就相差有。故名為二。如一甕水濕性無異。(同一性也)隨寒漂緣。半結成氷。(同妄惑也)隨燒煑緣。半熱成湯。(同真智也)以湯消冰。有能所消。(同智斷惑分能所斷)言二而不二說為內證者。惑既即如。斷便稱澄。疏明斷義以以彰緣境。鈔釋如文言照惑無本即是智體者。煩惱即菩提。如火焚薪還是火。
▲言照體無自即是證如者。菩提即涅槃也。薪盡火滅灰燼也。以喻對法。昭然可悉。
鈔云取一時則不能斷三時總取方說能斷等者。問約性空義。若別若總皆不斷。約相有義。若別若總皆斷。此云何通。答時別論互不相資。非緣起義。以顯性空。彰不斷義。三時總取。更互相資。是緣起義。以顯相有。彰斷除義。故此云爾。故下大疏(第六上半三十一紙內)云。謂三時無斷方說斷故。云非初非中後。釋此有二義。一約相翻。二約相續。言相翻者。謂無間道。正斷惑時。為智先起惑滅耶。為惑先滅智後生耶。為同時耶。此三惑智各有兩失。故不成斷。為智先起。智有自成無漏過不能滅惑過。煩惱後滅。煩惱有自滅過不障聖道過。智後同時各具四過。如燈不破闇。可以喻此。又涅槃云。毗鉢舍那不破煩惱。若爾云何說斷。若依唯識第九。明二真見道現在前時。彼二障種。必不成就。猶明與暗定不俱生。如禪兩頭位昇時等諸相違法。理必應然。是故二性無俱成失者。此俱舉法相一邊亦不違餘緣集斷義。若望此宗。則有所遺。謂秤衡是一。位昂無妨。解惑不爾。豈得俱時。明暗之喻。雖則相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