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言。汝今能說此法。汝說此法時。有萬佛剎塵數菩薩。發菩提心。我等今者悉授彼記。於當來世。過不可說無邊劫。同一劫中。而得作佛。皆號清淨心。所住世界各各差別。我等諸佛。護持此法。令未來世一切菩薩未曾聞者皆悉得聞。出現品云。是時十方各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塵數。同名普賢佛。讚普賢菩薩言。善哉佛子。乃能說此法。今此會中十方佛剎塵數菩薩。得一切菩薩神通三昧。我等皆與授記。一生當得阿耨菩提。復有佛剎塵數眾生。發阿耨菩提心。我等亦與授記。當來不可說佛剎塵劫。皆得成佛。同號殊勝境界。我等為令未來諸菩薩聞此經故。皆共護持。離世間品云。十方諸佛。告普賢菩薩言。我等諸佛悉共同心。護持此經。令現在未來諸菩薩眾未曾聞者皆當得聞。賢首品云。賢首菩薩說此偈已。惡道休息。釋曰。此惡道眾生。與法宿緣。應得法力。感茲教起。又如天上諸會中天女等。皆是現在應教之機令此教起。又三世十方所有佛教。無非機感。所以者何。離機之外。佛無說故。問機感既通現未。何故不入現緣中攝。答只為通現未。不唯現在緣故不入也。問向引發心等品。皆云諸佛為未來菩薩護持此經者。自餘眾生豈絕無分。答若兼正通為則遍該四類。如下被機中說。今就正為。唯說菩薩。
二為顯行位故。此有二種。一者行布行位。如三賢十地等說。二者圓融相攝行位如普賢行品等說然上二門互無障[得-彳]。所以者何。行布是教相施設。圓融是理性德用。相即性之相故。行布不[得-彳]圓融。性即相之性故。圓融不[得-彳]行布。故世親菩薩。以六相門圓融十句也。
三為顯果德故。此亦二種。一依果。謂華藏世界海。二正果。謂十佛身通三世間。如初會中四十三眾內。除座中眾。餘眾所讚佛德。及第二會中。佛光名號德。第六會中。十地果分德。第七會中。相海隨好不思議法等德。出現品中。十種現世間德。第八會中。二千句內。末後一百九十句。化用德故。度世經二千答內分為六段。其第六段中。有五百一十句。前三百二十句。明因圓。後一百九十句。明果滿也。第九會中。佛入三昧。放眉間光。現法界身雲。令眾覩見。自在之德也。
四為顯佛田生福勝故。出現品云。於如來所。見聞親近。所種善根。皆悉不虗。何以故。此小善根。不與有為諸行煩惱而共住故。譬如丈夫食小金剛。又如小火能燒如須彌山大乾草[卄/積]。又如善現大藥王樹見聞覺知皆獲利益無空過等。廣如下說。
五為顯於法獲勝益故。此有二種。一於佛現在。聞法得益。如前機感中說。二於佛遺教時。聞法得益。此通十法行。攝論第七云。書寫供養轉施聽聞披讀受持開示諷誦思惟修習。餘論中初名信樂。最後名修行。中間大同。勝天王第七。初書寫。末後修行。中間亦略。賢首品云。趣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此法倍更難。況能誦持為人說。如法修行真實解。乃至云。十剎塵數眾生所。悉施樂具經一劫。彼之福德未為勝。信此法者為殊勝。十剎塵數如來所。悉皆承事盡一劫。若於此品能誦持。其福最勝過於彼。出現品云。一切二乘不聞此經。何況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唯諸菩薩乃能如是。是故菩薩摩訶薩聞此法門。應大歡喜以尊重心恭敬頂受。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信樂此經。疾得阿耨菩提故。設有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修集種種菩提法。若未聞此如來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時聞已。不信不解不順不入。不得名為真實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若聞此經。信解隨順悟入。當知此人生如來家。乃至云。深入如來無[得-彳]境界。又云。菩薩聞此法已。則能以平等智。知無量法。乃至云。恒以一法。觀一切法。成就如是功德故。少作功力。得無師智自然智。廣如彼說。又頌云。若聞此經生欣慶。彼曾供養無量佛。為佛加持所攝受。人天讚歎常供養。
六為顯具分唯識理故。夜摩天宮偈讚品。覺林菩薩云。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虗妄取異色。大種無差別。乃至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如是十頌皆明唯識。廣說應知。十地品云。菩薩復作是念。三界所有唯一心作。世親釋論云。唯一心作者。一切三界唯心轉故。云何差別隨順觀世諦。即入第一義諦。上下文中所明唯識。皆此門攝。
七為顯廣大菩提心故。此中三種。謂體相德。初即大悲願力智故。下文七十八云。菩提心燈。大悲為油。大願為炷。光照一法界。釋曰。光即慧也。二相者。即前三法所有行相皆無限量。如初發心功德品云。不但以一切樂具供養十方十阿僧祇世界眾生。經百千那由他劫。及令修五戒十善。教住四禪四無量四無色定。教得四果辟支佛故發阿耨菩提心。乃至云。不齊限但供養爾所佛故發菩提心。為令如來種性不斷故。為了知十方世界故。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為盡知一切世界所有眾生種種解故。種種根故。種種方便故。種種心故。種種業故。種種煩惱故。為供養盡法界虗空界不可說不可說十方無量去來現在所有諸佛故發阿耨菩提心。又如七十八中顯菩提心二利行相利益安樂離過自分勝進等。具說如彼。三德者。謂功德。如賢首品云。若有菩薩初發心。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