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事爾。
第二歎德中三十七句分三。初一句總歎。次以淨下三十五句別歎。後如是等下結。初總中云皆從等者。同脩普德而生其身。所謂證遍自體脩顯行故。次別中二。初兩句。上緣佛境。已得下自力所成。前中。初一句見佛法界身。後一句聞佛法界法。後自力成中。初兩句通三業自在。二親近下明身業自在。三知一切眾生下意業自在。四勇猛下語業自在。五於虗空下亦意業自在。初通三業者。神通通三業故。二親近者。身近佛也。一身充滿等者。一即一切。不待分遍。此德相門。或通業用。一塵等者。身所依中。一小處現多大處故。一毛等者。於正報少小處。現多大音故。三意業中七知生如幻者。了因果似有非實有故。知佛如影者。隨機質勝劣應故。趣如夢者。暫有昧略境而無究竟真實故。業報如鏡像者。隨質現故。諸有生如陽燄者。緣合暫起故。知剎如化者。本無如是如是廣狹形狀因緣力故。先無令有。同無忽有故。此約一分故。言他也。力無畏智皆意業。義如上說。四語業中三。師子吼者無畏說故。無盡辨者。凉演不窮。稱根機故。得言辭海智者。雖言得智用。在隨類說故。五意業中十六種。初隨意即欲往。皆無難故。二知法速達。三通皆離障。四降魔怨。五知了三世。六知法無達離取。七無求而求。八無觀而觀。九了法無性不乖性。十於無差別而明了差別。十一於業用門顯互相入。十二隨物受生。十三了知剎形。十四小大無礙。十五得佛加。即得諸佛如。十六十方佛剎網乃至重重照皆明見。後一句結歸佛力。逝多雖狹悉能容也。
第六舉劣顯勝分中三。初顯能不見人。二皆悉下明所不見境。三何以故下釋不見所由。
初中據前列名大數五百。今此略標上首十人。具釋名字。如音義下卷。
二明所不見境中二。先彰不見佛果境界。後亦復不見下明菩薩境界。前中十句。與上大眾念請。多分同也。問此若非器請中不應菩薩同既列念今何不見。
答法名是一。義通淺深。前據淺同。今約深別。廣如前顯。十中。初一總。餘別。總云神力者。無礙作用業用門中相即在等。別中一十華藏剎海相及隨好故。二境界者如前引出現品說。三遊戲者。依十通化生遊戲故。四神變者。神力變現種種境界故。五尊勝者。攝三世間具十身故。六妙行者。亦如前引出現品說。七威德者。功德海滿福力令驚畏故。八住持者。謂佛力所持令住在故。如佛舍利形像浮圖塔廟袈裟等。九淨剎者。即娑婆是華藏等故。後明不見菩薩境界中三十一句。初一句總。餘句別。後一句結。初總云境界者。如離世間品云。菩薩有十種境界及十境界無礙用。廣說如彼。餘別中。一云大會者。一會即是一切會故。二普入者。菩薩入一會時。即入一切會故。三普至者。至一會。即至一切會故。四普詣者。往一會時。即往一切故。五神變者。離世間品云。菩薩有十種神通及十種神無礙用神通變化。即神變故。六遊戲者。離世間品云。菩薩有十種遊戲。謂三昧力。對應化者。種種現化。令彼獲益。名遊戲故。廣說如彼。七眷屬者。十方菩薩來此會。各剎海塵數所現所作悉是廣深。非二乘知見故。八方所者。於彼來處。莫識何方。九莊嚴師子莊諸嚴具。非彼能識。十宮殿者。離世間品云。菩薩有十種宮殿。廣說云云。或是來時。十一住處者。離世間品說。菩薩有十種住處。如彼云云。十二所入三昧自在者。三昧定體自在定用。離世間品云。菩薩有十種入三昧。如彼應知。十三觀察者。離世間品云。菩薩有十種觀察應知。十四頻申者。得定自在。具如前說。十五勇猛者。菩薩一生成就三劫所行。是勇猛義。俱非二乘測量境界。十六供養者菩薩供養一華一香。即遍法界。供一如來。即為供養一切如來故。十七受記者。離世間品云。菩薩有十種自知受記。此亦不是二乘所及故。十八成就者。菩薩觀知根欲性。應時說法。令解脫故。十九勇猛者。一念遍至十方諸佛會故。二十法身清淨者。證性淨如故。此會菩薩他方佛故。惑垢永淨故。法身顯故。二十一智身者。十智具足故。二十二願身者。無障礙願成就故。二十三色身者。隨形應物故。二十四諸相者。二十八相或同佛相故。二十五常光者。常隨照身種種色故。二十六放大光網者。隨遠近照廣大交絡故。二十七起變化雲者。變身多種益物如雲。二十八身遍者。隨十方中堪化應故。二十九諸行圓者。因行畢故。後一句結可知。
三釋不見所由中三。初徵。次以善下正釋。後如來等事下總結。
初徵意云。諸大聲聞盡預坐會中。何以不得見故。
次正釋中二。先以法說。後佛子下喻顯。前中四。一行劣故不見。二如是下總相指由境勝不見。三何以故下依小教行故不見。四是故下總結不見。
初行劣中十九句。初一句總。餘句別。初句通言善根者。順理益物生見佛增上緣因故。不同者。異菩薩故。別中一無見佛無障因。二無讚淨土因。三無讚佛神變因。四無自發大心因。五無勸他住大心因。六無念佛種不斷因。七無攝眾生因。八無觀他脩到彼岸因。九無勸他求佛智眼因。十無自習佛智因。十一無無漏因。十二無嚴土通智因。十三無菩薩眼境因。十四無求超世不共菩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