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20-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唐-慧苑-第255页

量下別明同異眷屬。三文殊師利下結前生後往人間也。初中顯吉祥妙慧證真了俗故。說文殊出閣也。二別明眷屬中。先顯同生眾者。即是會初所列者也。後及常下顯異生眾。於中。有二十三眾。各依行標稱。令亦隨釋。一衛護故。二為物化彼成行為供故。三恒隨足下布華故。四樂植善種於心因故。五悲涼水除熱惱故。六智火光照故。七冠蔽風塵故。八知方土儀式故。九照生死暗故。十明佛自在故。十一嚴法界空故。十二度有海眾故。十三積集高大助道法故。十四護物心城故。十五守護法城故。十六勤護物命故。梵本訓釋藥叉此曰苦活。故十七尋逐如來。於定慧香生歡喜故。十八以己所離令物離故。十九生死海中拔出天人龍故。二十成佛大身故。二十一喜歎故。二十二厭有樂佛故。二十三重供讚故。三結前生後中二。先牒前二眾略讚其德。後出自下明了俗順機由先內證故。乃至云辭佛南行。
  二明所化就應中四。初明六千比丘會。二爾時文殊菩薩下明諸龍會。三復有無量下明諸乘人漸增作入大乘宗教方便故。四時福城人下明善財會。福城者。梵本云駄寧阿羯羅。若以長聲呼駄寂。即云糓也。謂多出穀米之處故。若以短聲呼。云但寂。即云福也。是福德之處故。今梵本中有此多處呼召不同故。譯從長存福為正也。
  就初中三。一明文殊從善住閣出下見友之遠緣也。二時尊者下鶖子與自眾隨逐文殊者。此明六千見發之近緣也。三此六千下正明六千見先發鶖子指授。
  於中四。一明經家敘六千名德。於中二。先略列十名及德可知。中間自所住處者。同在聲聞教法中住故。出家未久者。發心摝出三乘家來近故。後歎德中。先歎。後結。前中七。一福深望淺說故。二解廣。三信徹。四觀佛境。五了法自性。六益物以出世。七求成佛德。後結並因文殊化成。
  二爾時尊者下鶖子教六千觀文殊十種德。一身嚴。二光益物。三光網滅苦。四菩薩眾會。五行處平恒。六道場常隨。七行脩福嚴左右伏藏。八供佛善流樹間出嚴藏。九諸世主雨供。十十方佛將說法先放光照身入頂。後結可知。
  三後諸比丘下明六千聞讚文殊德獲益中二。先敘。後彼諸下顯益。益中十六句。一心淨。二信堅。三獲喜。四體柔。五根悅。六憂苦除。七垢盡。八常見佛。九求正法。十具菩薩力。十二發大悲。十三發大願。十四入廣深境。十五佛海常現。十六深信樂一切智。
  四即自下諸見勝緣中五。一白尊請引見。二時舍利弗下指授六千。三爾時文殊下文殊觀彼六千。四時諸比丘下明六千發願。五爾時文殊下明勸成十法。初二文觀可知。三文殊觀六千者。顯其根性堪進入法界故。言如象王迴者。謂身首俱轉現前事重攝受相故。問六千豈不本大乘耶。答本是小乘有堪入大性。如不定性故。四中發願亦可知。五中四。一勸成十種趣大乘法者。迴入實教心無疲厭故。於中。一積善。二見佛聚事。三求法。四脩離三輪。五滿諸定。六入三世入即明解也。七普嚴剎。八調化一切。九諸剎劫中成就菩薩行。十為成就一眾生故。脩剎塵等行。成佛一力。如是為成就一切眾生故成就如來一切力也二比丘若若善男下明能深發前十心得益。一長養善根。二捨生死。二超世種性。三不墮二乘地。四生佛家。五具菩薩願。六習佛功德。七脩菩薩諸行。八得佛十力摧魔伏外。九滅惑。十入菩薩位近佛果。
  三時諸比丘下明六千同前勸進獲三昧益。由得此定得無礙眼。由得此眼故。能成二十五種益。一能見一切佛境界。二見無量剎佛道場。三見彼諸趣。四見彼諸剎差別。五見彼諸剎微塵。六見彼眾生宮殿。七聞彼剎中種種佛言音說法。八觀察彼剎中眾生根欲心。九能憶念彼中眾生前後十生。十憶彼剎中過未各十劫事。十一憶彼佛十本生事。十二成正覺。十三轉法。十四十神通。十五十說法。十六十教誡。十七十辨才。十八成十千菩薩菩提心。十九十千定。二十十千三輪淨。二十一得大智。二十二光明圓滿。二十三得菩薩十通。二十四身心調暢故。云柔耎微妙也。二十五住菩薩心堅固也。
  四爾時文殊下結前。下勸進六千究竟所得中八。一住普賢行。二入願海。三成大願海。四心清淨。五身清淨。六身根利。七得神通。八由大通故。雖在文殊邊。然普遍十方所現身成就佛法。
  第二攝龍眾會中四。初結前起後可知。二漸次下詣後化處。於中二。先標名。後往昔下讚勝。於中三。一昔佛曾住。二今佛昔脩行處。三八部等常供養。三文殊下明說法。於中。先顯經名。後說此下顯益。前中經名普照法界者。說十眼圓明頓見理事理事無礙法界故。釋法界名。義具如別行旋澓章說。後顯益中。先顯類。謂諸龍眾。後明益中二。初百千億龍厭捨龍身生人天。後一萬龍不退菩提。
  第三攝諸眾會漸增進位入實教之因緣。具如教被機中說。諸餘別分如常可知。
  第四攝善財會中二。先以義料簡。後正釋文。前中略以八門分別。一會數開合。二說聽起就。三科為五相。四會主類別。五南行不定。六歎問有無。七推讓後勝。八問答分別。
  初門中二。先敘晉本。後依唐譯。前中依光統師等云。此中善知識總四十四人。初文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