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童子下觀機授說分。三爾時文殊下觀已為說分。四爾時文殊如象王迴下。讚觀攝受分。五善男子於此下指示後友分。六爾時善財下念思辭變分。初中二。先總舉。後時有下別顯。別顯中四眾。一優婆塞。二優婆夷。三童男。四童女。形各五百。於中。初二眾通稱優婆夷等者。是梵音。此云近事男近事女。謂男子親近承事比丘僧故。女人親近承事比丘尼故。列別可知。
二觀機分中二。初通標說意可知。後復於下文殊別觀善財。於中二。初先明現在。後又知下明宿生。前中四。一明入胎時現奇寶。次善財下明身相具足。次其七下具顯寶物。後以此下總結立名。二明宿生中。略顯十德。一昔曾供佛。二信解心廣。三樂善友。四三業無過。五菩薩行淨。六求佛智。七成法器。八淨心如空。九迴向行。十得無障門。
三為說分中二。先明為說法。後爾時善財下明說偈求濟。
前中三。一時觀察善財慰喻發起可知。二而為演說下正為說法。三爾時文殊下結說勸進。就說法中二。先總標。後所謂下別顯。別顯中十句。一多行學。二不斷絕。三說佛出前後。四說佛會淨。五說佛法輪化導。六說佛身相好。七說佛法身。八說佛詞教。九說佛光照。十說諸一味。三結說中可知。
後善財說偈求濟中二。先長行述意可知。後正說頌中總三十四頌分二。先四頌自述在纏。後三十頌讚文殊德以求濟。前中初頌。明依三界恃倨慠出入不離五趣之門。由以深愛自溺也。次頌三毒覆燒互生死如臣事王。次頌會貪繩繫縛諂誑轡勒疑遮慧眼入耶道。後一頌慳嫉[憍-(夭/口)+右]因入三惡受八苦也。後三十頌中。一一分二多分。上三句讚文殊德。下一句求運濟。前中。一智日悲月。二智月慈日。三法界輪王遊法界真空法寶導前。四福慧商主勇求佛寶利物。五智忍伏魔。六定慧證法頂。七滅地獄因淨三有果。八離三惡趣果成淨善因。九見八倒行正八。十了耶正無疑惑。十一住佛見長佛樹行佛。十二如三世佛日出現。十三智慧決定染淨業三乘行。十四悲願信忍為輪轂轄。十五持箱慈蓋辨鈴震。十六淨行三昧法皷音。十七四攝德寶慙愧歎。十八施輪戒香忍辱華。十九禪方便不退轉。二十願持堅力智慧成。二十一普行悲皆無恡。二十二堅善巧無礙。二十三與生極淨等空樂。二十四淨業惑斷行苦摧魔外。二十五滿智遍嚴剎普霑善願。二十六除愛見淨如空利一切。二十七住定普運願力速。二十八運生如水如地不動。二十九四攝總持日光。三十入法城。著智冠。繫法繒。四讚勸攝受分中三。初讚述發心。二善財白言下重請解脫。三爾時文殊下正答所問。
初中二。先讚發心。言如象王迴者。前已略顯。此由內有審諦之量外無淺促之儀。迴面向機。表攝受相故。後復欲下述意勸勉。於中二。先述。後勸述中三句。一近友。二求解。三脩行。後善男下勸中二句。先牒前近養是成佛初因故。涅槃第二十云。一切眾生得阿耨菩提近因緣者。莫先善友。乃至廣說。後結勸中為成佛。亡勞謗懈也。
二重請中同下教問。准梵本中。有十二句。一問學。二問信受。三趣向。四脩行。五成就。六淨。七入。八出生。九隨順。十憶念。十一增廣。十二圓滿普賢行。其第二問云何脩菩薩行者。梵本云鉢還提簸多綿彌鹽及。此云脩。亦曰信受。此文十一句分三。初一學解脩次九正脩。後一究竟。就正脩中。初一總問亦離惡。二專趣向行。三進善。四亡相。五於行分明解悟。六悉具定。七不違理事。八憶持前脩。九習前令廣。十勸巧速圓。
三文殊正答中二。先以偈。後爾時文殊下長行。重讚發心教求善友。前中十頌分二。初一總歎善財具福悲物求佛如來。後九歎善財已具大願大行。於中。一為滅物苦發願脩行。二文殊勸云若不厭生死此是為物具普賢行堅也。三中上半歎善財福能滅苦。名光也。福能摧障。名威力也。生處顯寶名福處也。亡相福廣名淨海也。下半結是為物願行。四中上半見多佛。下半聞法不忘。五中上半見多佛。下半願海成具脩行。六中上半明住位中善巧脩行攝同佛果故。文云初發心時即與三世佛等故。乃至廣說。下半重顯上半常濟佛果不壞本位故。云隨學當來也。七中歎善財遍剎塵劫脩普賢行道成。八中歎善財多剎劫脩普行願滿。九中述多眾聞善財願發大心願學大法問善財是何位人。
答經無明文。人斷難依。古雖多說。不足記錄。若准下文。安住地神處眾神相。謂云此人已生法王種中者。斯文可定。然釋不同。一云此據智契法性生在佛家名生法王種中。此即是已入大地菩薩也。一云此據多聞熏習勝解真性成就佛種。名生法王種中者。此即是三賢位內種性菩薩也。問若屬信攝。此偈所說廣大見聞願行等。當云何通。
答此言信者。不同本業經中所說信也。
後長行重讚發心教求善友中四。初重讚發心教求真友。二善男子於此下指示後友。三爾時善財下戀思辭退。四向勝樂下依教趣求。
就前初門中三。一歎能發心二已後更求行行難中之難故。云信也。三善男子正教求友。此得法也。於中二。先教求後誡勸。前中二種。一樂成佛果故。云一切智智。二要求真友。言真善知識者。謂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