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香海剎種中第十重者。此亦第十與彼齊第。三更上超至第十三。與中央第十三重此娑婆齊等。以存略故。所以超說。恐失次第。故辨齊等。四更上超至第二十層。至其剎種所管剎之邊際故。此文云。此上過七佛剎塵數世界。至此剎種最上方。有世界等也。剎既終極。不慮失次。故不說齊等剎名。又此中三節略舉。皆云此上過者。准梵本。是超至之言。謂從此超至十佛剎塵世界等故。若不爾者。初節已至第十二層。謂說初層。後指云此上過十故。二從第十二層從沒。指云此上過三佛剎塵世界。此則已至第十六層。從此後云此上過七。乃是至第二十四層。豈非上下土相違耶。餘並准此。
第二無盡光明輪香海者。是前離垢焰藏海次南之海。從此已去一道布列不可說剎塵數海。至逼輪山海。於中。先略舉九海名。及剎種名後。結不可說剎塵數。後並准前。辨釋可知。
第三金剛焰光明香海。是前第二海之次右旋也。亦從此海已去。一通行列不可說剎塵海乃至逼輪山海。中間名等。雖異於前。而分齊不殊。並准可知。
第四帝青寶莊嚴香海。是前第三海之次右旋也。亦從此海已去。一道行列乃至近輪山海。於中。剎種等並准釋可知。
第五金剛輪莊嚴底香海。是前海之次右旋也。從此已去。一道行列乃至近輪山海中安剎種。此列唯有九海九種。餘准前後可知。
第六蓮華因陀羅網香海。是前海之次右旋也。餘竝同前。准釋可知。
第七積集寶香藏香海。是前海之次右旋也。餘竝同前。准釋可知。
第八寶莊嚴香海。是前香海之次右旋也。餘竝同前。准釋可知。
第九金剛寶聚香海。是前香海之次右旋也。餘竝同前。准釋之。
第十天城地寶堞香海。是前海之次右旋也。其近輪山香海河管。二十層內最初文云。此中最下方有香水海。名因陀羅華藏者。從香字。至藏字。竝賸也。應從有字直至世界名發生等。餘竝同前。隨應准釋。
第二總起結數中五。一結香海超數有十不可說佛剎塵數。二有十不可下。結剎種數同香海。三皆依下結前香海及剎種皆依剎海蓮華住。前名海種光明蘂香幢。今此名現一切菩薩形摩尼王幢莊嚴者。是彼華之異名。與最中央香海底名同故也。四各各下結眾剎種諸事不同。略顯十事。一下際嚴異。梵本云。際無間斷。有字賸也。二放光異。梵本云。光明雲輪。三上覆異。四嚴具別。五住時別。六佛事別。七說乘別。八居人殊。九超詣路殊。以面所向覆仰側等通十方故。十剎種既異。佛出亦殊。眾生別故。佛力加持剎不同。五此一一下結剎種所管眾剎諸事不同。略舉三事。一所依。二相望連樓交絡相當。如天網珠故。因名世界網。三通舉多門差別不同。如上來說。形體方所等。第二重頌中。總有一百一偈分三。初一明所依華藏剎海。次九明剎海中諸剎種。後所餘頌。顯剎種中諸世界事。初中初句標名總舉。次句顯分量。次句明具德。後句辨所依。
第二有九頌。辨剎種中分六。初一頌明諸種種種因力。種種莊飾故。不思也。各住自分故。無雜也。二有一頌。明依形嚴等諸事不同。三有三頌。剎種形體差別。四一頌明俱依蓮華。五有二頌。明種中大用光中現剎嚴具網剎。六末後一頌。總結多剎種嚴皆歸佛力。
第三一切剎種下。有九十一頌。明諸剎種中諸剎差別。於中文分為十。初十頌明剎異由因起。於中。初四由生滅業因。合依果有成壞。次三由淨業因故見淨剎。後三通結染淨因。一隨心染淨因。二隨分別心業因。三隨欲樂因所感。二一切諸剎際下六頌。明世界染淨相。一有二頌。總舉淨相。次一唯染相。次三通染淨相。後一唯淨相。三一一剎種下四頌。明剎存敗。一麤壞細存。初偈。梵本云一一剎種中。為染眾生。現不思議劫燒剎輪常堅固。二業存處立。三性無生滅。四佛力常現。四有剎泥土下十頌。明世界中苦樂事。於中。初六明惡道苦。第二偈上二句。梵本云或剎鐵所成。或有赤銅作。次二明人天業。次一明身微細境。此唯淨快樂。後一總結苦樂由業。五有剎眾寶下十頌。明剎體性。兼餘義。隨釋可知。六有見清淨下十頌。明剎莊嚴。於中。初五明一多互嚴。後五明普攝三世嚴。七或有眾多下十頌。明剎形差別。八有剎住一劫下十頌。明剎住時分及佛出有無多少。於中。初二明住時分。後八明佛出有無多少。九有剎無光明下十頌。明剎中有光無光。於中。初一無光。後九有光。十有剎甚可畏下十一頌。明剎中音聲善惡。於中。初二惡道聲。次三人天聲。後六佛菩薩法輪音。竝隨應釋。上來華藏世界品竟。
毗盧遮那品第六
將釋此品。四門同前。
初釋名者。毗此云遍也。盧遮那光明照也。謂身智二光覺機照法。具如妙嚴品初難菩薩德處釋。
二來意者。前此因明之果。今辨前果之因。故次來也。又為答前問因故來也。問此若明因。何故品標果稱。
答若不標果。因是誰因。
三宗趣者。明佛昔因為宗。證成前果令信為趣。
四釋文中二。先明如來本事處。後諸佛子彼勝者下。明佛本事時。前中三。一通辨所說去今近遠。即二剎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