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光故言飲光化地部主已如上解。
四現通假至亦即此類。
釋曰謂說假等者先標彼說下釋而云等者等一少分則一全計一少分一全即說假部一少分即末經部謂以根本經部是第一宗攝故其成實論先是數論弟子以所造為能造後出家入佛法時經部攝故三藏云經部細實而麤假實義同故現通假實攝此說假與一說說出世別非一向假故不同一說部非出世法一切皆實故不同說出世部既世出世法皆有假實故從所立以標名此謂假名說實皆有假實蘊門明義是實者實積聚故界處門義是假者假積聚故此部以所立法標名也下二例此立部。
五俗妄真實至實非妄故。
釋曰先標宗謂說出下釋義謂世間煩惱從顛倒起顛倒不實故世間法但有假名無有實體出世之法非顛倒起道及道果皆是實有唯此是實世間皆假從所立為名此則一宗一部小似中論一年向前故亦跨大乘也。
六諸法但名至之始準知。
釋曰先標宗謂一說下釋義即顯出世亦假名耳故云一切我法亦如中論亦名為假名若有世間即有出世間既無世間何有出世間等是故皆假名名即是說名一說部從所立為名。
七一切法至如般若等。
釋曰初標宗謂大下依教釋義一切諸法者謂八十餘科世出世法無不清淨法既清淨則蕩除情執故無分別此乃無相大乘之一宗也。
八真德不空至具性德故。
釋曰諸經者謂實教了義大乘說一切法等者則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離心緣相故云唯是真如即不變也如來藏者在纏之名則是隨緣二義既彰性德恒沙本來具足亦一宗一教也。
九相應俱絕至默顯等準知。
釋曰默相泯心故云相想俱絕理本絕言假一言而直示故云顯如淨名者則杜口於毗耶如上釋之是離念之機所宗尚故。
十圓明具德至法門是也。
釋曰法界圓彰實德本爾一多緣起主伴重重相用難思云無盡自在此宗之興教體義無別但所尚者曰宗造修者曰教故立二名耳此上十宗後後深於前前則前四唯小五六通大小立在小乘義通大乘故云通小後四唯大乘又五六義通法相宗七即無相宗後三即法性宗又七即始教八即終教九即頓教十即圓教此與清凉少異彼云七三性空有宗八真宗絕相宗九空有無礙宗若欲會之但此中五六義通法相宗隱故所以彼顯立第七三性空有為相宗彼第八正同此中第九兼同此中第七故彼約教八即頓教約宗八即無相宗彼第九與此中第八名異義同如此會者豈是相違學者請詳然此十宗五教互有寬陿教則一經容有多教宗即一宗容有多經隨何經中皆此宗故若局判一經以為一教則抑諸大乘又夫立教必須斷證階位等殊立宗但明所尚差別前之六宗執法有異故分六宗斷證次位不離八輩含為一教餘可准知。
華嚴一乘分齊章義苑疏卷第二
華嚴一乘分齊章義苑疏卷第三
霅溪普靜沙門 道亭 述
第五乘教開合至三諸教相收。
釋曰以乘附教優劣自殊以教攝乘機心不惑是以合之為一本末鎔融開之為二為三淺深展轉開合徧收理無不盡依此亦可總判言教故知如來聖教意趣無邊不可局執故以此門通會乘教耳。
初約教者至有其五義。
釋曰示意總標也謂本末更收漸次融會從一至五亦會取諸說。
一或總為一至謂如上說。
釋曰或總為一等者謂根本枝末法輪唯是如來一大善巧攝生方便一音所演則菩提流支立一音教者不共道理或開為二者諸別教一乘直顯本法一向不共眾典之洪源故二末教謂前之四教小乘名同始教存三乘也終頓二二教明一乘由是對三顯故同前始教亦入屈曲之數則前四教皆屈曲收別教一乘方是平道此同印公平道屈曲又名究竟者一乘也普解普行故及方便者三乘也別解別行故則信行禪師以四乘為二教亦與此相順或開為三者謂一乘則是露地大白牛車三乘是臨門三車小乘是臨門所引故此正順四乘則光宅判四乘教亦有理在又梁論云如來成立正法有三種一立小乘二立三乘三立一乘第三最勝亦同此說但彼一在後此一在初耳或分為四者謂小乘同愚法約歷位無位開漸及頓故分為四總合二三以為漸教餘皆如名或散為五者如上約義正判此上會取諸師之教多順清凉有不同者文勢別故故轉義而會方見今宗從微至著曲盡幽玄統收諸說也。
二以教攝乘至此約始教(云云)。
釋曰別教一乘者十十法門逈異諸宗故同教一乘者同頓同實該收諸教故以別該同皆圓教攝絕想一乘如楞伽者是彼明五法空寂之義何者謂迷如以成名相妄想是生悟名相之本如妄便稱智則無名相妄想故云絕想唯如智矣智因如立智體亦空如假智明本來常寂故曰一乘約佛性平等為一乘者涅槃云佛性者名第一義空則是佛性中道統收真妄謂之平等一乘耳密義意一乘如八意者義見上文一乘中也。
二明三乘至菩薩道等故(云云)。
釋曰小乘中三乘者如小乘論說自有聲聞法緣覺法及佛法此中佛法但慈悲愛行等異於二乘故云始別又如律中說佛度五人已即云通佛有六然羅漢出世間又同坐等故曰終同以俱羅漢故始教中三乘者始則諦緣六度各修終則同觀性空而各證道果故云始終俱別有入寂故者定性聲聞定性緣覺也終教中三始終俱同者謂定性二乘無性闡提悉當成佛故頓教中三始終俱離者三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