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曰盧舍那此云光明徧照身智二光徧照法界故亦云廣大生息十身佛者融三世間以為十身及無盡三世間謂智證覺眾生器世間此三圓融故云無盡剎說者盧舍那品云諸寶羅網相加摩演佛音聲常不絕眾生說者彼品云以一切眾生言音入佛音聲法門教化一切說者以一切法中皆出聲說法故。
四者眾異至大小二眾等。
釋曰眾異者嚴會眾也普賢等是同生眾有一諸神王眾是異生眾有三十九一一眾類各過世界微塵數等竝是道力隨緣殊形異現俯同世間現隨類生身即是生世間之身莊嚴盧舍那佛大眾法會故云及佛境界中也不同三等眾此約引攝以大引小故列二眾也。
問若爾何故至聲聞眾耶。
釋曰躡前嚴會眾唯同異二眾竝絕聲聞故異三乘及乎第九逝多林重閣會中却有聲聞豈不前後相違耶故有斯問。
答彼中初列聲聞至故作是說也。
釋曰列此聲聞但是菩薩示現有其二意一寄對顯法如聾盲者彰其絕分警餘眾故二會外所攝六千比丘者知可迴心故亦通當機但是迴心羅漢與菩薩無殊未乖列眾耳。
五者所依異至後得智出。
釋曰謂此定體包含無外德用齊彰故一乘經依此而說三乘後得智出者謂依勝流真如出根本智從根本智出後得智從後得智流出三乘十二分教或更流出大悲心於大悲心中方流聲教。
六者說異至該通等也。
釋曰此方說等者如說性起品竟十方一一各有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菩薩同名普賢各從本國來此作證皆云我等佛所亦說此法與此不殊性起既爾餘會餘品例然故云多文多句亦皆徧等三乘等教無結通之文者蓋隨宜所談非通方之說也。
七者位異至餘如下說。
釋曰聖人之大寶曰位若無此位行無成故此有二種一行布門立位差別故云上下二圓融門一位即攝一切位故云皆齊仍一一位中攝一切位然有二門一諸位相是門則一切位是一位故十信滿處即便成佛二諸位相資門則一位中具一切位如十信中有十住乃至十地又十地云在於一地普攝一切諸地功德餘如下者行位分齊中明之。
八者行異至餘如下說。
釋曰謂隨下約位明行如東下依處顯修又一下圓融無礙三乘下漸次修證六位者前開十信後開等覺定散者入定出定之殊謂定散二善也雖狀其名非同三乘之隔歷故竝一時修如東方常入定者東方入正定也西方常供養佛者西方從定起也隱顯俱成故云亦不分身一時皆徧滿矣更無優劣者良以此宗修證一時故地前地上不分淺深之異又一行即一切行等者謂若起一普賢行時即徧一切行位一切德一切法一切處一切時一切因一切果窮盡法界具足一切涉入重重故通因陀羅網三乘地上各有分齊者前地不知後地功德何以故分破分顯故況地前者以深而況淺以斷而況伏也。
九者法門異至廣如經說。
釋曰此上所列十門法者葢以增減者為三乘之權圓彰者為一乘之實何以故謂三乘宗中以無窮為過故局增減一乘宗中宗尚無盡故談十十以顯無窮其於名相慮繁不載也。
十者事異至餘準知(第八門竟後有所詮義理矣二門成中下二卷畢十門)。
釋曰隨有舍林等者謂華香雲樹即法界之法門剎土眾生本十身之體所以逝多林重閣忽然廣博三種莊嚴園林重閣虗空也以此三種之現相答彼海會之疑問豈非法門耶故云皆是或是行位者令彼海會頓證法界故或教義等普賢文殊依此開發故而不壞其事者壞相而作非不思議故仍一一塵中皆具足法界者經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即斯義也隨一事起皆悉如是者例餘一切也則法法皆彼此該收塵塵悉包偏互入者矣三乘但可說即空者幻有也則真如等妙有也幻有為三乘之權妙有為三乘之實並非一乘故不同此也又若以神通等者此顯示三乘果門業用故云神通暫現此如楞嚴塵含寶剎淨名芥納須彌是也非是彼法自恒如是者揀非德相法爾如然也言後有所詮義理二門成中下二卷者觀此之文則所詮差別在前應為中卷義理分齊屬後合為下卷清涼亦云約所詮辨異然賢首義分齊內第二卷中廣明由是徑山寫本海東印章皆以所詮差別居第九為中卷義理分齊居第十作下卷與夫清涼指文同于一揆若究賢首之意既以華嚴一乘標題故以一乘之義理貫其初後今之偏文從於古也近見題卷不根祖訓輙有遷移紊亂列章義門失緒得不謹歟。
華嚴一乘分齊章義苑疏卷第三
華嚴一乘分齊章義苑疏卷第四
霅溪普靜沙門 道亭 述
第九明諸教所詮至十佛身開合。
釋曰初示來意二明起盡謂上八章雖廣陳教跡大小偏圓猶未於教下的示造修等事故此明之益顯識彰顯現之本將示行門先明根本故受之以所依心識第一總相雖知要假依之重習使其習以成性性以資修故受之以明佛種性第二依種起修功成階漸若不分位行無由成故受之以行位分齊第三既安心玅境造解成行解行著而前後甄分寧乖時劫故受之以修行時分第四經時涉位身相迭遷或實或權量非一准故受之以修行依身第五居身練行體或除疑麤細雙明性相竝顯故受之以斷惑分齊第六自分既圓須知引攝使其權小歸心有地抑剉先心故受之以二乘迴心第七因位既成洞彰果德令其勝進齊趣菩提故受之以佛果義相第八果現道成務於開濟故隨機設化通局該羅故受之以攝化分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