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唐國高振圓宗庙雜華之玄樞判法義之幽致義分五教理判十宗教盡機圓廣大悉備故受之以分教開宗第四既分其教且教之所明不出諸乘教則論其階漸斷證之殊乘乃運載有情遠近之異以乘階教優劣自殊以教就乘機心不忒若乃鎔融本末散入諸乘或豎或橫或三或五乘教交涉本末更收成就機緣無不周盡故受之以乘教開合第五開合雖知起盡難辨是以窮初究末具彰本教逐機本教則初成頓說稱性極談具德圓宗主伴無盡隨宜漸教末代流通海印定中同時頓演逐機之教三乘共演空有迭彰邐迤深玄時移處異甄分前後三七殊流法就機分教非一準故受之以教起前後第六教起前後大略雖知洞明意趣割折猶難葢由機宜行定不定殊或有眾生始見如來成道終至泥洹惟說小乘未嘗言大斯乃小乘根性終始不移或有眾生初聞小教後覩大乘漸頓互陳空有間錯其有三乘竝說終至鶴林一味上乘始終一貫入同入別根欲性殊故受之以決擇其意第七既知其意起盡由機未審教門儀式異相如何初成頓演唱九會於剎那不同三乘逐機前後處異蓮華藏眾寶莊嚴帝網重重塵塵互入不同三乘處娑婆界木樹草座等十身更作染淨混融剎土眾生三世皆說不同三乘化身受用經初列眾普賢文殊佛境界中異生等眾不同三乘或列二乘大小等類教依德本海印定流不同三乘後得智出十方皆說主伴竝譚不同三乘一方一說隨功涉徒位六位圓融不同三乘上下階降薰修玅行行布圓融不同三乘各有分齊法門流類十十無窮不同三乘局數增減一多事相即法界之法門不同三乘即空即有等一乘三乘有茲十異故受之以施設異相第八然儀式既殊詮顯必異故分相十門所詮區別星羅五教月滿一乘故受之以所詮差別第九分相所詮既伸必也的陳義理之旨謂通明三性權實混融妄徹真源體無不寂真該妄末無不稱真緣起之宗力用更作一多無礙諸義交參六相圓融十玄炳現因門果海克體相收故受之以義理分齊第十。
初明建立至二同教。
釋曰矧茲建立謂晉魏已來譯經尚意傳教宗心了義上乘煥若明鏡爰及貞觀名相繁興雖分半滿權實混和縱認同歸猶乖全揀一乘既立權實已明同別雙彰法義克備首建一乘斯之謂矣。
初中亦二至自境界也。
釋曰果海離念而心傳故不可說理圓言偏故不與相應十佛者成正覺佛願佛業報佛住持佛涅槃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本性佛隨樂佛等究竟自證不對機緣卓然獨得自境界歟。
故地論云至不可說者是也。
釋曰有三義故一約果海可以總標令人知有名為可說不可指片示人名不可說二約證處既此所證離相離名還此法不可說聞以此遣言之言當彼法故名為可說有言斯遣名不可說三約本智謂以遮詮易解故名可說直詮不遠故不可說又果海離緣故不可說所證就緣是則可說證智為果分方便寄法等竝為因分若究竟佛果對普賢因說則證智宜同果海為果分地智之因同普賢因便為因分。
二是緣起至境界也。
釋曰雖正證離相故不可說後得帶相是則可說故曰緣起因分約人指法云普賢境界普賢五義具如別明。
此二無二至思之可見。
釋曰此上果分不可說皆不異於可說以實德普遍故因分可說亦不異於不可說以緣修無性故故云全體既云全體何言一分雖說一分義亦不少故論云如實滿足攝取故意在於此也。
就普賢門至二該攝門。
釋曰就緣起因分列斯二者謂分相則諸乘逈異該攝則法界融通故雖異而常同也。
分相門者至別於三乘。
釋曰全揀諸教宗也三乘有二一法華之前以三乘權隱於一實此謂覆相之三二正當法華會上破三顯一會三顯一雖談一性一相既有形對一亦名三故賢首判終頓為三乘者意在於此今既立別教一乘何以廣引法華對三之一耶然法華之一意兼兩勢若乃會三歸一一屬於同稱性融通法本如是故屬於別故演義云法華攝諸經歸華嚴以別該同皆圓教攝此之建立乃是賢首一家宗教以義定詮原佛本意攝末歸本故作斯說若據天台教相三觀伸明一經旨趣但齊今終已詮修證尚未指陳同別之談斯義寧顯下文建立大略如斯但為排法相宗權實混和故對昔三較量一實切不可以此一乘要異三乘便同終實之一何以故若此唯終更於何處指明別教一乘耶昔建一乘應同虗設故。
如法華中至一乘教也。
釋曰虗指三車而羣子競馳大難既夷乃無有二故云虗指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穩第一然長者無虗妄之咎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虗妄初說二乘引導眾生然後但與大乘而度脫之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畏等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故云是一乘教也。
然此一乘至略有十說。
釋曰標定乘教葢由相宗但立對小顯大通相之意未於大中顯有權實故此依教揩定使聖意昭彰耳。
一權實差別至示真實相。
釋曰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已是開權故云是故臨門三車俱是開方便門又云舍利弗當知諸佛語無異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後要當說真實即是顯實故云別授大白牛車方為示真實相四衢即四諦也。
若彼三中至復更索耶。
釋曰質權濫實也謂言臨門三車是實同露地者便合出門上車不當更索後既有索是知虗指若約法說昔三乘三界門外二乘出界無有實果菩薩出界豈有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