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若寄言顯者楞伽云初地即八地乃至云無所有何次第又思益經云若人聞是諸法正性勤行精進如說修行不從一地至一地若不從一地至一地是人不住生死涅槃如是等也。
寄彼不次之言以顯無位引經云相經文語略演義第五具出初之七句以義配同最後一句據理都泯又云不立地位者以第八句中一切俱拂故云正意在於下句平等理中佛亦不立復何更有次第證耶故云無所有有何次即經長行云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等若爾如何祖師復說頓教無位之位而指起信論翻妄四位凡賢聖果次第說耶答彼鈔註曰傍斷譬如逐鹿者不見山斬蛟者不見水志在蛟鹿忘於山水傍觀之士言其登山有高下入水有淺深行者忘心唯知寂滅世尊說彼斷惑有麤細得位自高下法爾必然無位之中有此位故論結四位云而實無有始覺之異本來平等同一覺故問起信豈亦頓教乎答以起信三重因地凡賢聖果四位圭山釋義總屬頓門與圓覺一體又云今用論者分齊一也良以論中從生滅門入真如門生滅是能入之假真如是所入之實以假從實故屬於頓又此論雖有四法正以一體摩訶衍為宗故故當頓教若爾何以復云正終兼頓當知此約眾生心生起染法如來藏隨染故云欲究妄本約凡以標心義判要彰動末先明靜體故正終而兼於頓也。
【科】若依圓教者有二義。
【科】一攝前諸教所明行位以是此方便故。
攝前諸教者則知前四皆圓中四教非圓中別有四教也諸門攝前義皆同此。
【科】二據別教有其三義。
【科】一約寄位顯謂始從十信乃至佛地六位不同隨得一位得一切位何以故由以六相取故主伴故相入故相即故圓融故。
始從下謂寄彼三乘次第六位顯此教中一得一切得也何以下擇相收清涼曰六位不亂以更収。
【科】經云在於一地普攝一切諸地功德是故經中十信滿心勝進分上得一切位及佛地者是其事也。
即初地經文此與演義第二用意小異彼但當位之中自一攝十此證一得一切得五十二位正當彼中總攝諸位故此云得一切位及佛地故是故下義引梵行品文云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惠身不由他悟。
【科】又以諸位及佛地等相即等故即因果無二始終無礙於一一位上即是菩薩即是佛者是此義也。
言相即等等於相收相入也一一位者此別明五位互攝如初住攝於初行初迴向初地第二住攝二行等第十住滿則十行滿等十行智度圓十地智度滿如海憧比丘寄第十住頂出諸佛灌頂成佛者即其事也前約理行圓融此兼行證相似。
【科】二約報明位相者但有三生。
【科】一成見聞位謂見聞此無盡法門成金剛種子等如性起品說。
亦名見聞生故曰三生未起解行前皆見聞生性起品彼經說親近如來見聞所種善根皆悉不虗出生無盡覺慧乃至到無功用智地即引喻云佛子譬如丈夫食少金剛終竟不消要穿其身出在于外何以故金剛不與肉身雜穢同處故。
【科】二成解行位謂都率天子等從惡道出已一生即得離垢三昧前得十地無生法忍及十眼十耳等境界廣如小相品說。
經云佛子我為菩薩時於兜率天宮放大光明名光幢王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彼世界中地獄眾生遇斯光者眾苦休息得十種清淨眼等咸生歡喜踊躍稱慶從彼命終生兜率天又足輪有光名清淨功德阿鼻地獄極苦眾生遇斯光者皆悉命終生兜率天既生天已天鼓說法時諸天子聞說普賢廣大迴向得十地故等離垢三昧前者地論說得離垢三昧現在前又此是果定而有二分今得十地故言前也。
【科】又如善財始從十信乃至十地於善友所一生一身上皆悉具足如是普賢諸行位者亦是此義也。
初見表十信至釋種童女得法雲地最後見普賢菩薩與諸佛等普賢等至覺位清凉曰非唯前後理觀圓融行布亦足彌勒言餘諸菩薩無量劫修善財一生皆得故言具足諸行位也。
【科】三證果海位謂如彌勒告善財言我當來世成正覺時汝當見我如是等。
即入證分齊處也彌勒等者入法界品經云善男子我願滿足成一切智得菩提時汝及文殊俱來見我。
【科】當知此約因果前後分二位是故前位但是因圓果在後位故說當見我也。
今見彌勒但是因圓見成正覺則是果滿也。
【科】三約行明位即唯有二謂自分勝進分此門通前諸位解行及以得法分齊處說如普莊嚴童子等也。
行行之中皆有此二探玄云然此二分通說有七重一約一行生熟分二約二行如先施行已成後修戒等三約二利以分四就行位以得位為勝進五約比證以分六約二位謂前位已成為自分趣向後位為勝進七就因果因成自分入果勝進得法分齊處者所得三昧也如善財於彌勒所得解脫門名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未得三昧是善財自分得三昧已則是勝進二位不同普莊嚴者探玄云此童子得法是何位者義准上下經有三種成佛一約位以六相方便即十信終心勝進分後入十解初位即成佛以此是三乘終教不退之位故以一乘六相融攝即具諸位至佛果也是故此童子見初佛為信位自分聞初經為信位勝進見後佛當解位自分聞後經為解位勝進以攝諸位皆具足故二約行總不依位但自分勝進究竟即至佛果三約理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