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有二乘者即引一乘故又是三乘共教二乘唯見化身故是權教者謂三乘中就法華前以分權實如云金剛般若三乘始教大品般若是三乘終教清凉所以不取光宅者以法華之前不分權實玉石俱焚也。
【科】若依終教說有二義一定三阿僧祇約一方化儀故。
劫章中文與此同如上已引念劫成佛中又云若據一三千界定三僧祇成佛此依華嚴一百二十數說僧祇義就此一類世界也。
【科】又此教中修實行故成實報身不約化說故法華經云我實成佛以來經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又經云我於燃燈佛所得受記等皆以方便分別故也。
修實行者從真流故如起信性無慳貪隨順檀等然燈授記即金剛經文諸經所以異說者方便分別引彼器也。
【科】又亦無百劫修相好業等何以故以小乘中偏修智分不修福分是故臨成佛時更於百劫別修彼業始教中引彼亦同彼說仍是化也此終教中論其實行從初發意即福慧雙修故成佛時無別修也。
小乘唯求出離不肯化生故有羅漢飡沙是無福也今此勝無別修也。
【科】二不定三阿僧祇此有二義一通餘雜類世界故如勝天王經說。
要問云若通餘世界亦不定三僧祇亦指彼經以諸類世界時劫不同故。
【科】二據佛功德無限量故如寶雲經云善男子菩薩不能思議如來境界如來境界不可思量但為淺近眾生說三僧祇修集所得菩提而實發心以來不可計數。
先示意次引經證起信亦云為懈慢眾生說無量阿僧祗修為怯弱眾生故說一念成佛是知普機之外皆淺近之器也。
【科】解云此中不可計數者是不可計數阿僧祇劫非但三也。
【科】問何故前教定三僧祇此教有定不定耶答前教生故此教熟故方便漸漸勸彼三乘向一乘故作此說也。
機有生熟是故說不同麤細二教雖異總勸三機向後一乘也。
【科】若依頓教一切時分皆不可說但一念不生即是佛故一念者即無念也時者即無時也餘可准思。
皆不可說者地章云頓教者唯有一門所謂無相何以故由成一行三昧故乘彼一味真如所成故不可說有諸異相門一切俱離是名佛也。
【科】若依圓教一切時分悉皆不定何以故為諸劫相入故相即故該通一切因陀羅等諸世界故仍各隨處或一念或無量劫等不違時法也餘義准之。
謂諸劫既乃即入不可得而分其定量又乃該通同異類剎事非一准要問云依一乘義成佛時節並皆不定為十方世界時節不同因陀羅世界等並據當分報位說有為諸劫相作及相入等故無定時仍不違時法者所謂或無量劫等也。
【科】第五修行所依身者。
所依身有二種一者分段分謂分限段者形段即三界苦果身之與命有定齊限無所改易故名分段唯識論云身命短長隨因緣力有定齊限故名分段即以惑業苦三為體如演義釋二者變易謂改麤為細易短為長改轉不定故名變易故論云由悲願力改轉身命無定齊限故名變易諸乘修行不離二身故就此以明諸教不同分段即煩惱為緣變易以所知為緣。
【科】若依小乘但有分段身至究竟位佛亦同然是實非化。
但有下以此教唯斷煩惱究竟位方盡故是實下佛德章云若依小乘實佛報身生在王宮臨菩提樹成佛攝生化用及德皆在其中。
【科】若依始教中為迴心聲聞亦說分段至究竟位佛身亦爾然此是化非實也。
引彼就下而說義與小乘同但佛身是化耳。
【科】若依真進中有二說一為寄顯十地之中功用無功用麤細二位差別相故即說七地以還有分段八地以上有變易。
然諸教皆有直進迴心凡夫直入菩薩乘謂之直進先入二乘或至無漏然後發心皆曰迴心小乘中亦有直進故要問云仍直進有二種一大乘中直進二小乘中直進菩薩寄於二身顯二位差別非實受二身也以七地已還修隨相有功用行八地已去修無相無功用行欲顯二行麤細異故故說有二身也。
【科】二就實報即說分段至金剛以還以十地中煩惱障種未永斷故留至金剛故既有惑障何得不受分段之身故十住經云第十地已還有中陰者是此義也。
實報即業惑等所感身如分段身以惑業苦三為體言惑者謂分別俱生煩惱障發業潤生能為緣故言業者即總別報業正感助感能為因故言苦者即三界九地四蘊五蘊能為果故唯識論云一分段生死謂有漏善不善業由煩惱障緣助勢力所感三界麤異熟果等言變易者即以無漏業所知障欲色二界異熟五蘊為體謂諸聖者由以悲智上求下化念斯分段短促不能長時遠征大劫修行遂以所知障為緣無漏業為因冥資故業故業被資便能熏感識等五支五支種子既被感已生現功能而復殊勝改麤為細易短為長名變易身唯識論云二不思議變易生死謂諸無漏有分別業由所知障緣助勢力所感殊勝細異熟果名變易生死今說行者所依之身故云實報此教既留煩惱至金剛位受分段身以煩惱發業受分段故故十地下引證既有中陰知是分段也亦名中有身。
【科】問八地以去一切菩薩於煩惱障永伏不行以無漏智果恒相續故如阿羅漢既無現行惑何得更受分段之身耶。
八地下以於俱生中六七識惑七地已來寄有現行八地已去永伏不起又如未那煩惱寄至七地八地以去唯有所知等故引為問前說分段至金剛位故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