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35-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华严宗-华严原人论发微录-宋-净源-第10页

口造一切業業成難逃故受苦樂等身劫劫生生輪迴不絕也。
  【科】悟解此理方知我身唯識所變識為身本。
  【科】(自註)不了之義如後所破。
  【科】四大乘破相教者破前大小乘法相之教密顯後真性空寂之理。
  四大乘破相教即同禪詮序中密意破相顯性教若例彼三種佛教證三宗禪心前大乘法相教證息妄修心宗此大乘破相教證泯絕無寄宗後一乘顯性教證直顯心性宗破前下小乘法相即色心三毒為身根器界之本大乘法相即唯識頓變三境以賴耶為本密顯後下禪詮注云意在顯性語乃破相意不形於言中故云密也真性空寂之理(約篇即直顯真源約教即一乘顯性)。
  【科】(自注)破相之談不唯諸部般若徧在大乘經前之三教依次先後此教隨執即破無定時節。
  【科】故龍樹立二種般若一共二不共共者二乘同聞信解破二乘法執故不共者唯菩薩解密顯佛性故。
  【科】故天竺戒賢智光二論師各立三時教措此空教或云在唯識法相之前或云在後今意取後。
  各立三時下謂戒賢論師遠承彌勒無著近踵護法難陀立三種教初有教即阿含等經次空教即諸部般若後中道教即深密等經前二非了義後一方為了義智光論師遠承文殊龍樹近稟清目清辨亦立三時教初鹿苑說小乘心境俱有次說法相大乘境空心有後說無相大乘心境俱空亦前二非了義後一為了義在唯識法相前即戒賢論師或云在後即智光論師。
  【科】將欲破之先詰之曰所變之境既妄能變之識豈真。
  所變之境既妄者即圓覺鈔喻云胡蝶之相即全空無也能變之識豈真者則胡蝶之想豈獨是有乎【科】若言一有一無者(此下却將彼喻破之)。
  【科】則夢想與所見物應異。
  如莊周睡時夢見身為胡蝶在花園中。
  【科】異則夢不是物物不是夢窹來夢滅其物應在。
  夢不是物物不是夢者如夢非蝶蝶亦非夢也窹來夢滅其物應在應云窹來夢滅胡蝶應在以二物真妄別故。
  【科】又物若非夢應是真物夢若非物以何為相。
  又物下四句但以物字為蝶字讀之即帖喻明矣。
  【科】故知夢時則夢想夢物似能見所見之殊據理則同一虗妄都無所有。
  故知下應云夢想與胡蝶相似能見所見之殊其實一體也。
原人論發微錄第二
  原人論發微錄第三
【科】諸識亦爾以皆假託眾緣無自性故。
  【科】故中觀論云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起信論云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即無一切境界之相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虗妄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如此等文徧大乘藏)。
  【科】是知心境皆空方是大乘實理。
  方是大乘實理者先縱之乃是但空之實理也不了之義後文奪破。
  【科】若約此原身身元是空空即是本。
  【科】今復詰此教曰若心境皆無知無者誰。
  知無者誰此一句出秦王答書彼云諸家通第一義諦皆云廓然空寂無有聖人若無聖人知無者誰今論主借其語勢破心境俱無矣。
  【科】又若都無實法依何現諸虗妄。
  【科】且現見世間虗妄物未有不依實法而能起者。
  【科】如無濕性不變之水何有虗妄假相之波若無淨明不變之鏡何有種種虗假之影。
  如無下濕性之水淨明之鏡皆喻本有性淨真心。
  【科】又前說夢相夢境同虗妄者誠如所言。
  【科】然此虗妄之夢必因睡眠之人。
  必因睡眠之人即性淨真心亦合前莊周睡時本心耳。
  【科】今既心境皆空未審依何妄現。
  【科】故知此教但破執情亦未明顯真靈之性。
  【科】故法鼓經云一切空經是有餘說(有餘者餘義未了也)大品經云空是大乘之初門。
  【科】上之四教展轉相望前淺後深。
  前淺後深者以人天教唯齊業報小乘教齊後四麁法相教極於三細破相教密顯真性是則人天唯淺破相唯深中間二教互論淺深謂望前則深望後則淺也。
  【科】若且習之自知未了名之為淺若執為了即名為偏故就習人云偏淺也。
  【科】真顯真源第三。
  源之一字喻一切眾生本覺真性也在萬法為依正之源在眾生為迷悟之源在菩薩為萬行之源在諸佛為萬德之源。
  【科】五一乘顯性教者說一切有情皆有本覺真心無始已來常住清淨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來藏。
  一乘顯性教即同禪詮序中顯示真心即性教彼對禪宗直顯心性宗故云即性此超第三法相第四破相故云顯性又異大乘偏淺故標一乘(大乘法相在生滅門極於三細大乘破相在真如門密顯空義皆偏淺耳)說一切下此就真如性徧一切眾生皆有本覺真心也大經云法性徧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智論云白石有銀性黃石有金性一切眾生有涅槃性斯皆良證也無始已來常住清淨者起信云一切眾生本來常住又云不失不壞常住一心從本已來一切染法不相應故故云清淨然清淨有其二義無上依經云一者自性清淨是其通相二者離垢清淨是其別相寶性論中亦有二義一自性清淨謂性淨解脫二離垢清淨謂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