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歡喜故。三離喜靜慮。離前二禪喜心。憂喜雙忘。住於樂受故。四離喜樂靜慮離前三禪喜樂。苦樂雙忘故。言八定者。四禪之後。加無色四空定。謂一者空無邊處定。前色界中所有色想。今皆超越。住無邊空處故。二識無邊處定。前色與空。皆不離識。今皆超越。唯住無邊識故。三無所有處定。前有識可住。今識亦不可得。若心若境。皆無所有故。四非想非非想處定。前能離心識之想。今亦無故。此與四禪俱名定者。以四禪中有一分定義。故得定名。言生色無色界者。由脩四禪。得生色界。謂有五蘊色身。故名色界。其十八天者。謂初禪三天。一梵眾天。即梵王人民。二梵輔天。即梵王臣佐。三大梵天。即是梵王。然此三天。皆壽一劫。自此已上。身衣隨意。無復男女。但以禪定法喜為食。內有覺觀心故。外感火災所壞。二禪。少光。無量光。光音。三天。壽命二劫。內有喜故。外感水災所壞。三禪。少淨。無量淨。徧淨。三天。壽名三劫。內有樂故。風災所壞。四禪。九天。無雲。福生。廣果。三天。壽四劫。無想天。五百劫。無煩天。千劫。無熱天。二千劫。善現天。三千劫。善見天。四千劫。色究竟天。五千劫。脩後四定。生無色界。言無色者謂無麤色蘊。但有四蘊心。及心所依定。而住。名無色界。其四天者。一空無邊處天。壽一萬劫。二識無邊處天。壽二萬劫。三無所有處天。壽四萬二千劫。四非想天。壽八萬四千劫。
(三途天人。類趣各別。欲色無色。依地有殊。注言見聞不及者。天堂地獄鬼趣。孔老不談。俗眼不見故也。天為本。人畜為末。世人但知人畜草木依天所生。不知人畜從自業招。妄謂天生。是不知末。況能知彼天等果為何物。縱若說者。不過但云清氣上昇。高明悠久。無聲無臭以為至極。更不信有佛教所說能盡天地之實者。故曰況肯窮本。豈復能知空生大覺。如海一漚者乎)。
故名人天教也(然業有三種。一惡。二善。三不動。報有三時。現報。生報。後報)。
(注辨業報差別也。業以造作為義。然體有假實。身語是假。思是實體。然思有三種。謂審慮。決定。動發。正取動發。方成業道。謂動身思。是身之實。發語思。是語之實。審決二思。但是方便。注一惡者。即前三品十惡是。二善者。即前五戒十善等是。三不動業者。即前四禪八定。對欲界散動。得不動名。言報亦有三時等者。報以酧因為義。現報者。現在作惡作善。現身受報。如服狼虎藥。立時見効此約極猛利心作業。故得現報。如琉璃王誅滅釋種。生陷阿鼻法照和尚專念彌陀。生歸極樂。更不歷中有身也。二生報者。今生作業。來生受報。如今歲種麥。來歲收刈。三後報者。今生作業隔生方受。如負二人債。強者先牽。善輕惡重。則先受惡報。惡輕善重。則先受善報。則以後受者。為後報矣。此約善惡間雜。復由輕重分先後耳。餘經論說。此三之外。復有不定報對時料揀。復有四句。謂一時定報不定。二報定時不定。三時報俱定。四時報俱不定等)。
據此教中。業為身本。
但知此身從業而招。更不推業從何來。良由根鈍。未能窮究。
今詰之曰。既由造業受五道身。未審誰人造業。誰人受報。
誰造誰受。總詰也。彼應答云。是我身心能造。故下別難也。
若此眼耳手足能造業者。初死之人。眼耳手足宛然。何不見聞造作。
此難身也。由彼不了身等是假。執為實能造。故招此難。
若言心作。何者是心。
此難心也。佛教說心。凡有四種。一肉團心。五藏中火也。二緣慮心。通八種識。俱能緣慮自分境故。三集起心。唯賴耶識。集諸種子。起現行故。四堅實心。即如來藏性是也。今人天機。不知後三。故招此難。此與世俗言心大同。
若言肉心。肉心有質。繫於身內。如何速入眼耳。辨外是非。是非不知。因何取捨。
言有質者。以肉團心。屬色法故。但是心等所依。無實作用。如何速入眼耳耶。然佛說第六意識。有二義用。一與五識俱行。如眼緣色時。意亦緣色。分別皂白。起殊勝解。耳緣聲等。例亦如之。二不與五識俱。名獨頭意。如前五不緣境時。內自思等。今人天教。不知緣外境者。是意識作用。執以為心。故招此難。
且心與眼耳手足俱為質礙。豈得內外相通。運動應接。同造業緣。
顯肉團心無作用也。如其有用。肺等應然。則諸已死。應能緣慮。
若言。但是喜怒愛惡。發動身口。令造業者。喜怒等情。乍起乍滅。自無其體。將何為主。而作業耶。
迷心者。往往認情為心。遂謂心能喜怒愛惡。發動身口。故能造義。不知喜怒等。但是意識心所法也。豈可以心所為心王耶。且喜怒等情。乍起乍滅。對順情境。則喜則愛。對違情境。則怒則惡。境來則起。境去則滅。而心體常恒。本無起滅。若境去心無。心即斷滅。誰為主宰。而作業耶。
設言。不應如此別別推尋。都是我身心能造業者。此身已死。誰受苦樂之報。
前將身心分破。此將身心合破也。設彼救云。不應如此別別推尋。都是我身我心。總合能造。然則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