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42-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华严宗-华严法相槃节-宋-道通-第5页

進六心。十三後無間。即前解脫。有四心。十四除末後勝進。有三心。
頓斷十一解
有云。此中二空二障。頓斷頓證。以真見道。不別緣。故二障共作二大品。用三無間三解脫一勝進。七心除末後勝進。六心若後無間。即前解脫。四心除末後勝進。三心若二障麤細。共二品二無間二解脫。一勝進除末後勝進。有四心後。無間即前解脫。有三心除勝進有二心。若二障合為一大品。或三或二或一。
相見道安立諦
無漏後得智。見分緣安立諦。作十六心影像。倣真見道無間解脫二見。分於四諦。下斷惑證理。見分觀真如為境。時斷四諦下惑。證四諦下理。有八箇見分。其自證分。證前所斷四障。所證四理。是觀正智為境。今相見道。後得智見分。似彼真見道中斷證。故云。倣法論云。四諦法忍智。(自性立名見分斷惑)為斷三界二十八種分別隨眠。(倣法解義)四諦下法智。(倣法立名見分證理)證前所斷。(倣法解義)四諦類智忍。(自性立名自證證斷)於前法忍。各別內證。(通自性倣法解義立名)四諦類智。(自性立名自證分證見分證理)印可前印。又上下諦境。不說自證分只論見。分下界現前名法。不現前上二界。是類三界。四諦下。有一百十二種分別。煩惱論云。法真見道。無間解脫。各有見。自證分。差別建立。
六現觀義
一思即現觀。上品喜受。相應慧思。緣共相境。二信俱現觀。四不壞信。二戒之現觀。助成智故。四現觀。即智智之諦。諦之現觀。五現觀之邊邊。即智智之諦。諦之現觀後得智。六究竟即現觀。上一現觀。別名下一現觀。通名真見道。収無漏戒至究竟。四少分相見道収。第五全。餘四少分除第四現觀 頌曰。
  此一非依□。(思現觀。不依九地定生)三依五依生。(後三未至定。及四禪根本)一種分亦爾。(信現觀也)餘依一切依(戒現觀不依九地定生)。
修道義
無得不思議。是出世間智。捨二麤重。故便證得轉依。上二句無能所取。是根本智。下二句是修道義。取後得智。依字通染。淨轉字為因。捨染得淨。是轉之依無漏智。種本有三品。其新熏種亦有三種智體。是一轉去劣。用資新熏下品。齊本有中品。資新熏中品。齊本有上品。一念無漏智生。其用有三。一上資新熏。二傍資萬行。三脚下用增。不說無漏智。有惑可斷。但違彼二障。種體令永不生。於染淨功能。上立凡性。聖性是不相應収。
十地作釋
一極即喜。二垢之離。三光之發。四慧如焰。五難之勝。六現即前。七遠之行。八不能動。九善之慧。十法如雲。每地作四釋。若地之極喜。喜是加行智。若地即極喜。喜是根本智。若極喜之地。以別揀通。是後得智中修行。若極喜即地所證真如。
十勝行義
十行者。前六行對法論通有三種。如六行束三壇。寬狹可知。後四各有二種。要有七最勝。方成度義。一安住菩提性。二依止菩提心。三意樂慜有情。四事業具足行。五巧便無相智。六迴向無上菩提。七不為二障。間雜應作四句。一是施非度。無七最勝。二是度非施隨喜。具七最勝。三亦度亦施可知。四俱非貪等。前三施戒忍。人天增上。生道後三。勤定慧。決定勝道。方便助施。戒忍願助。精進力助。靜慮智助。般若凡行。一施定得五果。一斷慳得離繫果。二攝授自他。得士用果三得勝生處等流果。四引大涅槃增上果。五感大財異熟果。
十重障義
異生性。障善不善業。是能異因。五蘊報是所異果。果從因別。是異之生。報生五蘊。是總相性。是身中染法。別從總以彰名。是生之性。性是二障。種體障。是種上功能。是性之障。所依種斷能依功。能不生名為聖性。然愚與麤重。皆第六識中俱生法執。作七分斷之。若障即是愚。障中無煩惱。若障之愚。障通二障愚。用所知一分為體。
  一極喜地。斷異生性障。執著我法愚。惡趣雜染愚。  二離垢地。斷邪行障。微細悞犯愚。種種惡趣愚。  三發光地。斷闇鈍障。聞思修妄失欲貪愚。聞持愚。  四焰慧地。斷現行煩惱障。彼昔多與所知俱生六識有俱生二見。永不現行。貪嗔不與。二見俱此名。害伴等至愛愚法愛愚。  五難勝地。斷下乘般涅槃障。背生死愚。向涅槃愚。  六現前地。斷麤相障。觀察流轉愚。無相現行愚。  七遠行地。斷細現行愚流。轉生死愚。生滅愚。  八不動地。斷無相加行障。加行愚。相土未自在愚。  九善慧地。斷利不欲行障。義詞愚。辨才自在愚。  十法雲地。斷未得自在障。大神通愚。悟入微細愚。  十一斷佛第一障所知著愚。微細礙愚。
十真如義
依如說教。依教談如真如轉勝。將旨就詮。有其十種。一遍行。二最勝。三勝流。四無攝受。五類無別。六無染淨。七法無別。八不增減。九智自在。十業自在。
  二轉依果約位。有六種轉。一損力益。能轉為懺悔。過惡勝解力。損染種子。勢力益淨。種功能二。通達轉為五。無下劣轉。六果圓滿轉。
轉依義
一能轉道有二。一能伏道。加行位。伏隨眠不起。引無分別智。二能斷道。見道根本智斷迷理事惑。
  二所轉依有二。一持種依。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