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51-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华严宗-注华严同教一乘策-宋-师会-第3页

別。開三即圓終頓也。是以為四。即但有同別。是合取頓實。即圓中之同也。以一乘三乘小乘三宗不同。一乘有二故(配五教者。後三一乘宗。始教三乘宗。愚法小乘宗。如貞元等說)。
  此上釋合後三也。合為一乘。後段釋開後三也。則唯後一中。自有同別。不取終頓。以一乘唯有同別。無餘乘故。故成三一也(此上白書。乃善住新加入。問。清凉義分齊中。合後三。開同別邪。答。仰觀文意。直以後一。該取終頓作同。故云圓教攝。即太一謂。一乘即一乘也。若約影前二者。即攝前四教。為一方便。故太一謂。即有二義。通說一乘等。全同教章行位中也)。
  或五則終頓圓。若後一自開同別。則離之之終頓。非合之之終頓。亦以一乘三乘小乘不同。(此中圓教為一乘。宗始終頓為三乘宗。愚法為小乘宗。如教章等說。終頓二教。進退雖殊。然皆不違梁攝論也)終頓各詮雙存俱泯。偏而非圓。若取終頓。全同四中。(白書順明。此中反顯)此理顯然。宜深思之。若將四教作五教通。開合不分。偏圓難辨。(如會解釋分四曰。非即合終頓)但見理事無礙之言。便名終教。如法華等。理事無礙一宗所収。大乘一發。判為偏淺。(多謂華藏。余親問頤菴云。亦兼前人。若爾如符真曰。今理事無礙。是同教一乘。即終教無性真如。楞伽思益法華涅槃等一百餘部實教大乘所詮極理。未敢評定)若謂圭山之言而不通者。(略抄曰。漸宗所依之經者。是法華涅槃等第四五時中所說法性實理。是結會始教之終極。故名終教。釋曰。且約一期漸教說也)豈不礙他漸中之圓。(演義五云。華嚴之圓。是頓中之圓。法華之圓。是漸中之圓。漸頓之義。二經則異。圓教化法。二經不殊等)宗意別意。在於一乘等語乎。(要問上云。法華經宗義。是一乘經也。教章云。法華別意。正在一乘)況吾宗未甞局判一教而作一教。以深為淺。吾祖誡。之甚明。可深體之。可深思之(清凉云。一經容有多教等)。
  清涼曰。一同教一乘。同頓同實故(此下皆義理分齊疏抄)。
  易簡釋曰。清涼玄文義理分齊中。同頓同實。及圓融具德。乃教下曲分義門。與以教攝乘。義意亦別。指總相會通同別。并乘教開合同別。乃曰皆明教門。非是義相(以教攝乘中記文)。
  評曰。此兄常曰。但是義相。非為機教門。以一圓教。豈有二種修證。故此揀云。乃教下義門。是義相也。不同二處。皆明教門矣(二處者。總相會通。與乘教開合)。
  迎福釋曰。三此中同教。要圓教與終頓二教。義類相似。故云同也。
  評曰。迎福老人。聰明愽達。當今諸方。放出一頭地者也。(歐陽集曰。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父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可喜可喜)此論似涉無稽。何邪(尚書云。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注稽考。庸用也)。
  清涼釋曰。言同教者。謂終頓二教。雖說一性一相。無二無三(演義五云。言無二亦無三者。古有多說。大乘法師云。二即第二。三即第三。以菩薩乘勝故。為第一等)。
  評曰。此正同教自相也。理應更曰。言思斯絕。以影在下文不言耳。無二無三。非泯二乎。問曰。彼頓實。安知合彼為同教邪。答。祖曰下同同教。釋此言也。如次引云(下引演義四十四)。
  又曰。不辨圓融具德事事無礙。故非別教。
  評曰。揀非別教也。既非別即同明矣。不亦即終頓非別乎。
  又曰。而別教中有一性一相事理無礙。言思斯絕。同彼二教(以約揀權。且收頓實。即法華等了義大乘。並名同教一乘)。
  評曰。此示能同。即別教中彰其無礙也。非別有同教同彼也。今能所同義。不同昔人。可深體之。良以同彼。故取之也。義如下引。(昔謂同教同彼。今乃合彼為同。故有異也)問。信滿成佛。行布十地。同前諸教。能同名同。豈非同教同彼耶。答。彼約一乘同三乘方便。引彼令捨權入實。不待該而是圓(章曰。以此經中安立諸位。有二善巧。一約相就門。分位前後。寄同三乘。引彼方便。是同教也。二約禮就法。前後相入。圓融自在。異彼三乘。是別教也。釋曰。探玄云。前約同教。攝彼中根。今顯別教。彼斯上達。此之謂也)今約所詮事理無礙。是一該取二教所詮。入圓成此。彰其無礙。如浩然氣。(孟子公孫章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同雌雄風。(文選風賦。此所謂大王之雄風。庶人之雌風也)總斯二風。以為一氣。浩然之外。無別雌雄。雌雄之外。寧有浩然。事理無礙。(能同也。合浩然氣)同存絕即泯。(終頓也。合雌雄風)總斯存泯。為事理無得。(同教大乘之極致也。合總斯二風以為一氣)道理亦爾。豈二事理無礙。分能所耶。(合浩然之外已下)章家約引權機。此文該取偏法。機教相須。宛然凾蓋。然皆別教一乘。同前教耳。第二義中。廣引祖據。可却觀之。
  又通難曰。以別該同。皆圓教攝。(以別教一乘。該取終頓。為圓中同。故云圓攝)抄曰。猶彼江水入海亦醎(具云。謂有難言。既同頓同實。何異頓實。故此通云。即此同中。必有別義。如事理無礙。必有事事無礙等)。
  評曰。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