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传戒正范-清-读体-第18页

。以其自小進大。信智轉增。謂之漸受。受已。名曰菩薩優婆塞。菩薩優婆夷也。
  四者若世俗男女。多劫已植。深厚善根。此生迷著不速返惺。倐爾覺照。立地悲忻。一念信歸三寶。懇求大乘戒法。願力弘深。同事攝化。以其未曾久持居家戒品。一旦疾稟菩薩學處。謂之頓受。受已。名曰菩薩近事男。菩薩近事女也。
  此之四種。若審懺時。仍分四別
  審第一種人者。若是比丘。嚴問所持二百五十戒法。若是比丘尼。詳審本法三百四十八戒。至於七遮。二部通詰。苟根本毀破。應當羯磨滅擯。若七逆有犯。當如律制所遮。設餘干違。容悔仍淨。
  審第二種人者。若是式叉摩那。此云學戒女。佛制令學三法故。若審懺時。應一一逐問。一學根本。四重戒是。二學六法。謂染心相觸。盜減五錢。斷畜命。小妄語。非時食。故飲酒是。三學行法。謂大尼諸戒中威儀是也。若是沙彌沙彌尼。唯審本戒十章。其七遮重罪。三眾俱問。如斯三眾之中。或根本七遮有犯。一一依律擯除。若學戒女六法不淨。更於二年羯磨。繇彼既受式叉摩那戒。即非沙彌尼眾所攝。復於式叉摩那缺學。又非真淨學戒之女。而兩無攸歸。三聚基乏。故不能進受菩薩戒也。其小三眾。唯此學戒所制。倍嚴於沙彌沙彌尼故也。
  審第三種人者。若是五戒近事男女。於中受有滿多半少一分不同。應隨所受。一一詳問。不得為少分者。而問多分。為滿分者。而問半分。若是八戒近事男女。彼所受者。既異終身居家五戒。故審詰時。但問一日一夜之持犯。又則八戒制婬。於一日夜全斷不開。非同五戒止禁邪婬而已。如審七逆四輩無殊。其間或於四重七逆。有犯一一者。當須遮止。餘聽悔除。仍許進受。
  審第四種人者。彼等一向未稟尸羅。今始初發大心求受。應準善生經中。問其七種戒障。若此善信男女不干七障者。先當與受優婆塞。優婆夷之五戒。然斯俗諦五禁。乃在家菩薩戒之原基也。即於當日。復欽梵網經。再審七逆。若無犯者。三聚方進。今雖五戒纔受。七逆豈必有干。佛教有遮。仍須遵問。
  (凡作法時。應在後日分。其淨堂敷座。設辦莊嚴。籤班出入。一切儀式皆同受具無殊。至時鳴椎集眾。引禮先至法堂。眾向作禮三拜。令四為首者。徃請受差驗繳書記巡視諸師。禮儀如前不異。引禮師次將五人。一人執香往請羯磨師至堂。禮佛就座。拈香。眾舉香讚竟)。
  引禮云。
  上香 復位 迎請者向上排班 展具 聞磬聲作禮三拜 撩衣(拜已)起具 各歸本班。
  (受差諸師禮儀囑辭。皆於二壇儀中詳明。此不再出)。
  引禮云。
  諸比丘等。各稟虔誠。隨我音聲。齊誦大悲神呪。求加護以淨法筵。仗威力而蠲魔障(誦此神呪三遍已。舉云)。
  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訶薩(三聲)
  諸比丘等一齊向上排班 展半具 聞磬聲作禮三拜 撩衣(拜已)長跪 合掌。
  夫法器久成。猶恐琢磨之未至。聖階欲進。先求行履之有初。今則具戒既登。聖心重礪。故我為汝眾等。焚香敷座。恭請上(某)下(某)律師。為審戒問遮懺悔阿闍黎。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法名(眾各稱名)。其餘言辭。皆隨我道。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等(餘眾加名)。今請大德為審戒問遮懺悔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審戒問遮懺悔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入菩薩清淨位。慈愍故(三請三拜)。
  羯磨師撫尺云。
  諸比丘(有餘眾加之)汝等既已殷勤三請。我今為汝作審戒問遮懺悔阿闍黎。所有言教。各須諦聽。夫教對機談。先漸後頓。律因事制。繇身及心。身苟不淨。心戒何從。今既五篇固守。三聚更增。願樂四弘。匪專自利。斯則發廣大之因心。直趨寶所。希如來之果德。不滯化城。具此勝懷。可謂上善。但恐浮囊有損。破器難盛。聖制既違。梵行何立。往愆未雪。修證無繇。故毗尼藏云。犯四性重者。退失道果。譬喻斫頭人不復還活。斷心樹不復更生。缺鼻鍼不堪復用。分破石不復還合。此是汝等本受戒中。法所不容者也。又大乘梵網經云。若現身有七遮罪者。師不應與受戒。若無七遮者。得與受戒。以是觀之。小乘七眾犯重。大乘進受無容。大乘若犯七遮。一槩盡揀有據。雖曰罪無自性。理具真常。必要事不毀心。道方合節。今故先依毗尼藏。審其所受比丘戒中。一一相內持犯完缺等事(此單為比丘而言。若有餘六眾同請審懺者。可改文云 審其所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戒中。一一相內。持犯完缺等事。今總舉七眾之名。以便臨時隨有取用)。次遵大乘教中。揀其七遮重惡。我今逐一問汝。汝等逐一實答。若不傾心披膽。如實而答者。昔惡既覆。新善難生。縱使隨眾懺悔。此罪何繇得除。受戒必不得戒。仍加故妄語罪。當思菩薩大戒。原於心地。心地夾襍。便非戒器。首棱嚴經云。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當以直心詶我所問。(鳴尺云)汝等能依教奉行否。(眾齊答云)依教奉行。
  其所審問者。若僅十餘人。即隨審戒相。不必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