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相乖。人法事三。俱成非也。
審第一種求戒者。若準南山羯磨受十戒法。應問遮難。此則惟問五逆。名為戒障。有即遮擯。律制不容。其四棄根本弑和尚闍黎等。不必通問。何以故。彼初始出家。即求受戒。而三師既未請識。四棄亦未受持。是則無師可弑。無戒可破。唯審五逆。不問七逆也。
審第二種求戒者。所問戒障。雖則不滿七逆。而義有六逆。蓋以離俗已久。侍師多年。準律當加弑闍黎一問。且律中五種阿闍黎。則剃髮師居首。若有干犯。法所不容。理合遮擯。
審第三四兩種求戒者。準諸經律。七逆重罪。四棄根本。理應嚴詰。以彼出家在家曾登戒品。則和尚闍黎人人皆有。四棄根本事事稟持。既不類於前二種人。應當別作一彙審之。
前來四種問法。惟遵律制。但今時非佛世。五濁交爭。或間干於國禁。借脫空門。苟非細審嚴徵。何謂法門內護。故今總述其科。別加十惡詳問。凡司重任者。尤宜慎之。
其懺悔作法。或當日。或隔宿。若律堂幽靜。遠於市塵。求戒者少。又無餘緣。即在當日。先令審懺。次受戒法。若律堂雖居隱僻。而求戒者多。或集千指。乃至更倍。並有三寶因緣等事。可於隔宿懺悔。來朝受戒。若律堂相隣村城。無論求戒者多寡。但須稱量機宜。當日隔宿。隨便作法可也。
若隔宿審懺者。入初夜分。於羯磨堂中敷一座。供以香花。復於正座後。側設一案。俟書記謄錄人事。必使燈燭輝煌。光明如晝。香煙馥郁。篆葢若雲。藉斯勝境莊嚴。能令人心悚惕。自然往愆無覆。諸過露呈。於作法時。設有白衣和溷雜入。其為引禮者。當以方便却去。令生歡喜。
(至時鳴椎。集諸求戒者。其請羯磨師儀範。如常。師至堂禮佛陞座已。拈香舉香讚舉)。
引禮云。
上香 迎請者出班。作禮三拜 復位 合掌 汝等隨我音聲。一齊朗誦大悲神呪。仗此呪力潔淨壇場。遠諸魔障。
(誦呪之時。切莫緘口偷安。須知人人各有壇場。各有魔障。若不至誠朗誦。則反增其過矣。誦呪畢。舉)。
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引禮云。
善男子等。一齊向上排班 聞磬聲作禮三拜 長跪 合掌 諦聽言音。莫餘思覺。今者和尚。差我等嚴淨法堂。焚香敷座。恭請(某)律師。為汝眾等作審罪懺悔阿闍黎。梵語阿闍黎。此云軌範。亦云正行。軌範者。謂能軌範後學。可儀可法。以修行故。正行者。謂能糾正弟子。直心直行。以趣真故。浣凡軀而成道器。芟愛草以發心華。皆繇此師如律開導。依法懺悔。若無此師淨滌三業。助顯正因。則佛法大海。望洋而退。幸今值遇。似病逢醫。是故至誠。慇勤伸請。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法名(眾齊稱名)。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等。今請大德為審罪懺悔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審罪懺悔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如法懺悔。慈愍故(如是三請已。三叩首)。
師撫尺云。
夫性體圓明。本無生滅。情塵覆蔽。乃有聖凡。是故急須早覺。得以乘時進修。但入道初門。在乎翻染成淨。若染心未斷。惡業從生。淨念現前。梵行乃立。我今臨堂。為爾等懺悔三業。正是翻染成淨之法。蓋四洲六道。惟南閻浮提人道最勝。質近佛階。易於修進。幸今得預勝倫。庶幾高超有地。竊恐汝等從生以來。於諸有中。或作不善深厚業因。既障出世大道。復乖受戒勝緣。必須淨滌瑠璃瓶。方堪盛貯獅子乳。此時懺悔堂前。如杲日麗天。形影莫匿。明鏡當臺。目眉全彰。汝等各各刳心瀝膽。改往從新。可於我前。一一傾誠吐露。若知罪含羞。緘口隱覆者。縱受亦不得戒。何也。繇染淨相參。罪福襍糅。於道無益。趣證何從。所言懺悔者。務要具大信力。生大慚愧。故涅槃經云。有二白法。能救眾生。一慚。二愧。慚者內自羞耻。愧者發露向人。襍阿含經云。世間若無慚愧二法。違越清淨道。向生老病死。是故應生慚愧。深信業果。汝等今則初入律門。不知戒障名相。名相不知。與不問等。故我先遵經律。為汝等分別指陳。汝等一一諦聽諦思。覺察有無。少頃。次第出班。如實發露(鳴尺一下)。所言戒障者。即汝眾人。從昔以來意根憶持。
五逆。十惡。極重罪業是(此審第一種人之總標。於下釋義文中。取有圖號數。合此總標文用)。 六逆。十惡。極重罪業是(此審第二種人之總標。於下釋義文中。取有尖號數。合此總標文用)。 七逆。十惡。及四種根本重罪是(此審三四兩種人之總標。於下釋義之中順文總用。不合號數)。
若有一一犯者。名曰戒障。此乃律制禁遮。不允受戒。縱有因緣許其拔濟。仍分機教以應懺門。若是利根上智者。必要深修禪定發本慧照。觀身心如幻。能所俱空。了自性真常。諸法不實。一念相應。契如如理。證入無生。此攝慧門為理懺也。非謂塵勞暫歇。便云登解脫場。業性未空。即號入寂滅海。必須理觀精瑩。實證無生。方得罪花凋謝。若中下機者。必遵大乘方等。熏修懺法。觀三輪體空。息六塵緣影。尅期進道。一七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