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16-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律宗新学名句-宋-惟显-第2页

>一月
  迦提有衣五月無衣一月。
一本
  事鈔顯行世事百無一本。
一紀
  十二年。
一家
  業疏即今一家依本直誦。
一往
  受戒云不同外道一往頓受。
一劫
  調達出血墯獄一劫耆婆出血生天一劫。
一坐食
  不食小食頭陀。
一錢
  雜心未來捨輪王位易現在不取一錢難。
一形
  釋相受中無作懸擬一形。
一受
  事鈔一受己難不宜再造。
一說
  受須白四捨唯一說。
二持
  一止持二作持。
二犯
  一止犯二作犯。
二非
  一非色一非心。
二請
  一僧次二別請。
二鈔
  一事鈔二義鈔。
二疏
  一戒疏二業疏。
二衣
  一制衣二聽衣。
二諦
  一真諦二俗諦。
二乘
  一聲聞乘二緣覺乘。
二行
  一自行二眾行。
二報
  一總報二別報。
二種師
  一德戒和尚二依止闍梨。
二同界
  一同一住處二同一說戒。
二淨施
  一真實淨二展轉淨。
二無間(經音義)
  一身無間二苦無間。
二寶戒
  一畜寶戒二[賀-力+夕]寶戒。
二世教
  一在世二未來。
二種戒
  一性戒二遮戒。
犯重二義(諸佛威神所不能救)
  一受業定二作業定。
捨戒兩出
  一出婬戒二出受法。
二種智(增二)
  一常見犯二犯已能懺。
二種癡(增二)
  一不見犯二犯而不懺。
二種涅槃
  一有餘依二無餘依。
鈔有二義
  一採摘義二包攝義。
佛有二身(五百問)
  一內身二法身。
二法能護世間(雜含)
  一慚二愧。
二儀(周易)
  一天二地。
二序
  一通序二別序。
二縛(寶積)
  一見縛二利養。
二綺戒
  一身綺二口綺。
二種難
  一梵行難二命難。
二謗
  一無根謗二假根謗。
二死
  一分段二變易。
二種房
  一有主房二無主房。
二部律
  一上座部(窟內)二大眾部(窟外)。
二種破僧
  一破轉法輪僧二破羯磨僧。
沙彌二衣
  一縵安陀會二縵鬱多羅僧。
二種坐(善見)
  一跏趺坐二踞坐。
二殺(四分)
  一自作二教他。
說戒二略
  一略取二略却。
二種戒
  一作戒二無作戒。
二麤戒
  一麤語二歎身。
因散緣(兩出)
  一出戒本二出德衣。
二界
  一作法界二自然界。
布薩長養二義(泥洹)
  一清淨戒住二增長功德。
部有二義(了疏)
  一成就根本義二隨順根本義。
二種護師
  一法護二衣食護。
事鈔二繁
  一繁廣二繁濫。
二受食
  一身受二口受。
二滅
  一已滅擯二應滅擯。
二吉羅
  一惡作二惡說。
二種僧
  一羯磨僧二說戒僧。
二時
  一小食時二大食時。
二理
  一玄部生空理二假宗法空理。
二種凡夫為知事(大集)
  一能淨持戒二畏後世罪。
二種聖人為知事(大集)
  一阿羅漢果二須陀洹果。
稱佛犯蘭二義(伽論)
  一世間一佛更無第二二異於世人無人信受。
著割截衣二利(戒疏)
  一毀全相離自貪二不為王賊之所剝故。
二種屏處
  一見屏謂塵霧黑暗二聞屏乃至常語不聞。
二種懺法
  一大乘懺二小乘懺(二共通事理)。
二種法塵
  一心法謂諸心數法二非心法過未色法。
二種小教
  一當分小教即多宗二過分小教即四分。
二種跪膝(善見)
  一長跪(兩膝足指著地)二互跪(右膝至地)。
二種時(智論)
  一迦羅時(此云實時)二三摩耶時(此云假時)。
二種病(善見)
  一惡業所致二四大違反。
弟子執作二事
  一修理房舍二補浣衣服。
二種境
  一情境二非情境。
二種殺
  一故殺二誤殺。
二種瘡(寶積)
  一求見他過二自覆己罪。
二毒箭(寶積)
  一樂好衣鉢二邪命為利。
二漫心
  一小漫心二大漫心。
式叉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