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23-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梵网经忏悔行法-明-智旭-第3页

>  眾生雖垢重  諸佛不厭捨  願以大慈悲  度脫生死海
  現在諸世尊  過去未來佛  所行菩薩道  我今願修學
  具足波羅蜜  成就六神通  度脫諸眾生  證於無上道
  了知諸法空  無相無自性  無住無表示  不生亦不滅
  又如大仙尊  善了於無我  無補特伽羅  乃至無壽者
  於諸布施事  不執我我所  為安樂眾生  施與無慳悋
  願我所施物  不假功用生  觀察了知空  具施波羅蜜
  持戒無缺減  得佛淨尸羅  以無所住故  具戒波羅蜜
  忍辱如四大  不生分別心  以無瞋恚故  具忍波羅蜜
  願以身心力  發起大精進  堅固無懈怠  具勤波羅蜜
  以如幻如化  及勇猛精進  金剛等三昧  具禪波羅蜜
  願證三昧智  入於三脫門  了三世平等  具慧波羅蜜
  諸佛妙色身  光明大威德  菩薩精進行  願我皆圓滿
  (偈出大寶積經。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云彌勒名稱者。勤修如是行。具六波羅蜜。安住於十地)。
  說已起立。作如是唱。
  迴向發願已。歸命禮三寶(一拜)。
九旋遶自歸
禮竟起立。整理衣服。手執香爐。立定少頃。緣想三寶賢聖。畟塞道場。各坐法座。以次旋身。一一徧遶。安詳而轉。口作梵音唱云。
  南無十方佛  南無十方法  南無十方僧  南無盧舍那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三世三千佛  南無梵網經菩薩心地品  南無彌勒菩薩摩訶薩
  如是稱名。或三或七。旋遶畢。還至像前。結三自歸。
  自歸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歸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十坐念實相
行者禮懺竟。次應別就坐處。端身正坐。閉目合口。調和氣息。如止觀前方便中廣明。次即諦觀向所犯罪。為因心故犯。為因境故犯。為亦因心亦因境故犯。為不因心。不因境故犯。若因心故犯。彼境不現前時。何以無犯。若因境故犯。境自犯罪。不應我犯。又若我因境犯。則聖人於境。何以不犯。若亦因心亦因境故犯者為是心境各有犯性。待合方犯。為是心境各無犯性。合乃生犯。若心境各有犯性者。何須待合。又合時便有二犯。若心境各無犯性者。合何能犯。如一砂無油。眾砂豈能出油。如是因心。因境。雙因心境。尚自不得犯之生處。況復不因心不因境而生犯耶。當知犯性。本自不生。我迷倒故。於無心無境無持無犯性。妄計有心有境有於違犯。如是違犯。本性空寂。非滅故空。作是觀已。於心無所得。於境無所取。不見罪生相。不見罪滅相。但以虗妄顛倒因緣故。非生似生以覺悟虗妄顛倒因緣無性故。非滅說滅。是名觀罪性空。此觀若得相續現前。自然煩惱漸薄。慧性漸開。即是得戒之先容也。又觀此罪。為在內。為在外。為在中間。為在過去。為在現在。為在未來。過去已滅。現在不住。未來未有。云何有罪。又觀此罪為身造耶。為心造耶。若身造者。地大造耶。水火風大造耶。空大造耶。若心造者。心復云何。青黃赤白耶。長短方圓耶內外中間耶。過現未來耶。心尚無形。安能造罪。如是觀已。不得能造。不得所造但以無明熏習。虗妄顛倒因緣。於無能無所性中。幻見能造所造。今以正智如實觀察。身心既空。罪福無主。如彼霜露。慧日能消。如久闇室。一燈能破。又觀此心。雖復本性空寂。無能無所。無罪相。無福相。繇無相故。無礙無際。不可思議。橫徧豎窮。無法不具。無法不造。隨其所造一法。仍復即是全體大用。還具一切法。還造一切法。無有一法而非所造。亦無一法而非能造。如是觀已。即於罪相深達實相。實相即是本源成佛常住法身三昧。此觀若成。必發戒體。是故經云。應當靜觀察諸法真實相。不生亦不滅。不常復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也。如上事儀。名福德莊嚴。如上理觀。名智慧莊嚴。有事儀而無理觀。不能清罪之源。有理觀而無事儀。不能竭罪之流。譬如舊井。忽墜穢觸。宿水臭濁新泉不來。理須汲盡。并撤汙泥。則泉脉泠然。不改渫冽也。問曰。經中制令要見好相。坐時何不諦觀諸佛相好乃令。推簡入空耶。答曰。欲觀諸佛相好。須是戒根清淨。及了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者。方可修習。今戒既有缺。解未必圓。若作意觀相。恐招魔事。故必以空觀洗滌罪塵也。問曰。經云觀佛相好。滅無量劫生死重罪。豈不能滌破戒垢。答曰。觀相好者。實能滅罪。然須利智上根。方堪修習妙觀。而惟簡性空。則是大乘初門。正治破戒心垢。問曰。彼韋提希及五百侍女。何必盡是利智上根。答曰。梵語韋提希。此翻思惟修。豈非利智。生值佛世。親感佛臨。豈非上根。問曰五停心中。多障眾生應修念佛觀。豈反招魔答曰。報障重者。令念佛功德以除夙罪。亦未必單念相好。若現罪未拔輒求好相。戒慧俱劣。魔必得便。問曰。若爾。則經中不應令得好相。答曰。夫好相者。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