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34-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沙弥律仪要略述义-清-书玉-第32页

供新者。如法華云。香風吹萎花。更用新好者。以表道念日新。故當及時採供。若未開者。花瓣未舒。顏色尚淺。造化之工未全。若已開者。香氣稍減。色力淡薄。葉將飄零。芬馥之神已去。皆非時也。要用最勝。經云。鼻齅香者。由減香氣。無其福德。正報墮波頭摩地獄。世世鼻無有香氣。屏處者。是無人行處。非污穢處也若撒道中。往來踐踏。是失恭敬心。日雲經云。香煙未盡放地。得越棄罪。墮糞尿地獄。盡五百歲。諸經集要云。散供之花。不得踐踏。佛告文殊。此花者。若四眾能信修行。應當早起。清淨澡潄口齒。念佛功德。恭敬此花。不以足踏。不跨花上。如法執取。安置淨器。治種種病。宗鏡錄云。菩薩親近燃燈佛時。因獻五莖蓮花。乃得授釋迦之號。是故佛佛說法。十方如來。菩薩天神。散花供養。今時懺壇。亦散花供佛也。
  七誠潔
  不得聞呼不應。凡呼。俱宜以念佛應之○凡拾遺物。即當白主事僧。
  應。答辭。若聞呼不應。推啞裝聾。非弟子之禮也。惡性難調。參學何益。然道人家心量。如同空谷。有呼即應。何胸中煩悶之若是耶。當念佛應之者。乃不忘本也。又異於俗人故。謂父母生身。不能令我出於苦海。惟如來大慈。度我出家。得成僧相。是故時時刻刻。當念佛恩德也。又念彌陀。而不念釋迦者。表無我故。然釋迦是我本師。本師稱讚西方。而弟子亦當效也。又佛無我相。念彌陀佛。即念釋迦佛也△凡拾遺物。即當白主事僧者。謂大凡有拾遺物。不可停留。或白知事人。或白本師。或置常住庫中。或送知事。標於拾遺牌上。以待失主來問。若與物相應者與之。不得自匿。餘人亦不得冐取。取者犯盜。過三日後。若無認者。當入常住。
  二補儀(分六)初自重
  附 不得與年少沙彌結友。
  年少沙彌者。謂年紀尚幼。不省人事也。若與為友。有損無益。故經云。非賢不友。非聖不宗。不孝之子。嗜酒之徒。志趣邪僻。履行兇險。不得交遊。往來之藝濁。虧損道行。如玄沙。雪峯之輩。則可也。古云。戒品纔登初地。急須學道立身。莫要狎近惡少。戲論三五成羣。流蕩放逸無度。向後不得為人。從上英賢知識。皆依尊宿諮詢。機緣啐喙相契。禪律一句主賓。十方菩薩作伴。千古賢聖為親。四恩以此總報。不負出家之因。要須守分自重。起倒不得隨人。
  二遵制
  不得三衣苟簡○不得多作衣服。若有餘當捨○不得辦精緻絛拂玩器等。裝點江湖。取笑識者○不得著色服。及類俗人衣飾等○不得不淨手搭衣○凡上殿須束縛褲襪。不得放意自便。
  不得三衣苟簡者。然沙彌縵條是服。比丘割截三依。沙彌應畜者。有其二義。一。令知福田之相。解脫之衣。生難遭想。二。以便進具。免使馳求。非謂使其披著也。今在戒期。方便許著。亦有二意。一則不久登壇。二則臨時難得。若借若無。並名非法。反成戒障因緣也△不得多作衣服者。謂令知足修行也古云。進道嚴身。三常不足。方名少欲道人。若多作衣服。則有多累。縱恣幻軀。妨廢道業。又好衣因緣。多招賊難故。佛鑒禪師曰。先師節儉。一鉢囊鞋袋。百綴千補。猶不忍棄置。常曰此二物。相隨出關。五十年矣。詎可中道棄置。有南泉悟上座。送褐布裰。自言得之海外。冬服則溫。夏服則涼。先師曰。老僧寒則有柴炭紙衾。夏則有松風竹陰。畜此奚為。終却之不受△有餘當捨者。謂惺世相無常。當去我之貪癡。念他人之貧乏。有餘即應捨也△不得辦精緻絛拂玩器等者。絛。是束縛身心。拂。為揮塵說法。謂不識四大本空。故辦精緻。迷惑正念。故學裝點。不法之人。倣其欵制。擺飾玩器。交結羣黨。來往四衢。誑惑世俗。無所不至故曰裝點江湖。取笑識者。然江湖之流。只有日下之勢。以喻是人不能上進也△不得著色服等者色謂紅黃紫綠。及與白等。乃至小領鑲鞋。皆是俗飾。非釋子所宜。出家人壞色為衣。以別緇素。故梵網經云。皆使壞色。與道相應也△不得不淨手搭衣者。謂衣是如來淨服。敬衣即敬如來也。凡取鞋襪下衣。及一切不淨物等。皆當淨手△凡上殿。須束縛褲襪者。謂大殿乃聖賢雲集之處。當整肅而登。束縛者。恐下身有垢物遺於地故。凡有佛菩薩所。皆應束縛。若放意自便。則無敬畏之心也。然西域有裙無褲。故裙翻為內衣。今文出者。乃順此土之儀也。阿含經云。一比丘不扎下衣。陰毛落地。護法神捧送四十里外。可不慎歟。
  三思益
  不得閒走○不得多言○不得坐視大眾勞務。避懶偷安。
  不得閒走者。恐妨禪誦故。古人輕尺璧。貴寸陰。出家人受了檀越供養。應當努力為道。時刻不可放過。豈可虗延歲月耶。佛法如大海。多學一分。有一分受用。況沙彌尚在初機。道業未辦。歲月如流。那有工夫閒走也。古德云。閒時不至落空。忙時不至逐物。方見作用△不得多言者。恐防失誤故。古云。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古人之辭寡。今人之辭多也△不得坐視大眾勞務。避懶偷安者。經云。眾僧事務。當盡力為之。所以諸佛菩薩。從行門中出。然所食既均。而所務亦均。庶不負百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誡。也。若坐視則無慚。避懶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