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看。待誦大乘戒。勿令遺失)。
九續誦大乘法
(其日若無因緣所羈者。兩乘廣誦。准律明制。於布薩堂誦比丘戒竟。遵梵網經。移座佛殿說菩薩戒。若座上有佛供者。則不必移。就於彼處誦之。以諸佛道同故。若在一時誦者。准小乘集〔自〕法即是。大乘白法。不行亦可。時至鳴鐘三下。或如前打法。菩薩比丘聞已。各披大衣。整儀入堂。仍如前序戒而立。首領執香。二引禮鳴磬。如前法。請一具德學菩薩比丘誦大乘戒。或是前人。或另請。師至堂中。及迎請等儀。一一如前。維那舉云)。
香雲蓋菩薩摩訶薩(第二。第三。添南無念。三稱已。次舉)。
南無千華臺上盧舍那佛(三稱。再舉)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撫尺問云。
菩薩比丘僧集否。(答)菩薩比丘僧已集 和合否。(答)和合 未受菩薩戒者出否。(答)此中無有未受菩薩戒者。(若兩乘一座誦者。有單受比丘戒者遣出。座上問時。應答)已出 不來諸菩薩比丘。說欲及清淨有否。(若有。答)有。(說法如前。惟加菩薩二字)。
僧今和合。何所作為。(答)誦菩薩戒羯磨(即單白和僧)。
大德菩薩僧聽。今(黑白)月十(四五)日布薩。若僧時到。僧忍聽。和合誦菩薩戒。白如是。
(白已。有菩薩沙彌。呼彼一齊進堂。向上作禮三拜。徃後序坐聽戒)。
撫尺云。
諸佛子等。合掌至心聽。我今欲說諸佛大戒序。眾集默然聽。自知有罪當懺悔。懺悔則安樂。不懺悔罪益深。無罪者默然。默然故。當知眾清淨。諸大德諦聽。佛滅度後。於像法中。應當尊敬波羅提木叉。波羅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者。如暗遇明。如貧得寶。如病者得瘥。如囚繫出獄。如遠行者得歸。當知此戒。則是眾等大師。若佛住世。無異此也。怖心難生。善心難發。故經云。勿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剎那造罪殃墮無間。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壯色不停。猶如奔馬。人命無常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眾等各各一心勤修精進。慎勿懈怠懶墮。睡眠縱意。夜即攝心。存念三寶。莫以空過徒設疲勞後生深悔。眾等各各一心謹依此戒。如法修行。應當學。
歸命盧舍那 十方金剛佛 亦禮前論主 當覺慈氏尊 今說三聚戒 菩薩咸共聽 戒如大明燈 能消長夜暗 戒如珍寶鏡 照法盡無餘 戒如摩尼珠 雨物濟貧窮 離世速成佛 惟惟法為最 是故諸菩薩 應當勤護持
諸大德。我已說菩薩戒序竟。(撫尺云)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否。(三問)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然後高聲朗誦。句義了然。若廣誦者。從經題乃至八萬威儀品當廣明。撫尺問清淨。其四十八輕。前三十逢十戒處問。後十八。至九戒已問。誦完。迴向。各次第去。若略誦大乘者。戒序問清淨已。即云)。
佛說梵網經。菩薩心地品之下。佛告諸佛子言。有十重波羅提木叉。若受菩薩戒。不誦此戒者。非菩薩。非佛種子。我亦如是誦。一切菩薩已學。一切菩薩當學。一切菩薩今學。我已略說菩薩波羅提木叉相貌。應當學。敬心奉持。
第一殺戒 第二盜戒 第三婬戒 第四妄語戒 第五沽酒戒 第六說四眾過戒 第七自讚毀他戒 第八慳惜加毀戒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第十謗三寶戒
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八萬威儀品當廣明。(撫尺云)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否。(三問已)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即云)佛告諸菩薩言。已說十波羅提木叉竟。四十八輕今當說。
第一不敬師友戒 第二飲酒戒 第三食肉戒 第四食五辛戒 第五不教悔罪戒 第六不供給請法戒 第七懈怠不聽法戒 第八背大向小戒 第九不看病戒 第十畜殺眾生具戒
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下六度品中廣明。(撫尺云)。
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否。(三問已)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即云)。
第十一國使戒 第十二販賣戒 第十三謗毀戒 第十四放火焚燒戒 第十五僻教戒 第十六為利倒說戒 第十七恃勢乞求戒 第十八無解作師戒 第十九兩舌戒 第二十不行放救戒
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滅罪品中廣明一一戒相。(撫尺云)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否。(三問已)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即云)。
第二十一瞋打報讐戒 第二十二憍慢不請法戒 第二十三憍慢僻說戒 第二十四不習學佛戒 第二十五不善知眾戒 第二十六獨受利養戒 第二十七受別請戒 第二十八別請僧戒 第二十九邪命自活戒 第三十不敬好時戒
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制戒品中廣明。(撫尺云)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否。(三問已)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即云)。
第三十一不行救贖戒 第三十二損害眾生戒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