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藏經 釋迦如來成道記 唐 王勃撰 《释迦如来成道记》——唐 ? 太原 王勃 撰记 《唐书》:王勃,高宗朝博士,福时第三子也。与兄剧、勉俱有才名,时称为王氏三珠树。勃少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海内,号为四杰。干封中沛王闻其才名辟入府,时诸王尚斗鸡,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怒曰此即交构之渐,乃黜虢州参军。有《滕王阁记》,《释迦画像记》,《维摩画像碑》并盛行于世。 观夫释迦如来之垂迹也, 净法界身,本无出没; 大悲愿力,示现受生。 自兜率陀天,为护明菩萨; 降迦毗罗国,号一切义成。 金团天子选其家, 白净饭王为其父。 玉象乘日,示来于大术胎中; 金轮作王,创诞于无忧树下。 八十种随形之妙好,灿若芬花; 三十二大士之相仪,皎如圆月。 四方而各行七步, 九水而共沐一身; 现优昙花,作狮子吼, 言胎分之已尽,早证常身; 为度生以还来,今垂化迹。 于是,还羁繦褓,示现婴儿。 为占相也,悲怅于阿私陀仙; 往郊祀也,惊起于大自在庙。 或为童子,或学声明; 为讲武也,箭塔箭井犹存; 为挍力也,象迹象坑仍在。 受欲乐于十岁,现游观于四门。 乐沙门身,厌老病死。 于是, 作瓶天子以警觉,彰伎女之丑容, 净居天人以捧持,跃车匿而严驾。 逾春城于八夜,栖雪岭于六年。 人辞怆恋主之心, 马舔落连珠之泪。 挥宝刀而落绀发,塔起天宫; 将衮服以贸皮衣,形参山鹿。 叩林仙之所得,了世定之非真。 食麦食麻,降苦降乐。 且瑶琴奏曲,必自中而曲成; 佛果圆因,亦假中而果满。 繇是, 择其处也过龙窟, 浴其身也入连河。 示其食也,受难陀之乳糜; 示其座也,受吉祥之茆草。 以最后之胜体,诣菩提之道场; 圆解脱之深因,登菩提之宝座。 一百四十功德,不共二乘; 八万四千法门,高超十地。 繇是, 魔军威慑于慈力,愁怖旋归; 媚女毒败于定心,媸羸变质。 于是, 监牢地神踊跃而作证, 虚空天子展转而报知。 类莲花而出水,赫涣无方; 若桂月以悬空,光明洞彻。 经七日, 受提谓之麨蜜, 警以少小之言; 垂一音, 授贾客之戒归, 赐与人天之福。 既成佛已,观所化缘; 悲二仙而不遇雷音, 喜五人而堪从法化。 然以根尘昧劣,圣智渊深, 顺其法,则法不应根; 顺其根,则根不达法; 莫不为爱河之长溺, 缘痴乐之所盲; 苟不利于当闻,仍假言而入灭。 于是, 忉利帝释云驱于三十三天, 堪忍界王雾拥于一十八梵; 头面作礼,致敬专精; 请转法轮,劝随宜说。 如来寻念善逝通规, 顺古佛之嘉谟,应群机之鄙欲。 于时, 十方佛现,同兴赞美之词; 一乘法分,共创尘劳之域。 由是,起道树,诣鹿园; 三月调根,五人得度。 乔陈如悟慈尊之首唱, 创解标名; 舍利弗逢马胜以传言, 于途见谛。 采菽氏继踵以师事, 率门属以同归; 迦叶氏汇迹以降心, 领火徒而回席。 莫不甘露洪澍,摩尼普应。 天界人界,鹦林尸林,或鹭池,或鹫岭,或海殿,或庵园,或猕猴江,或火龙窟,或住波罗奈,或居摩竭提,或依坚固林,或止音乐树,或海滨楞伽顶,或山际补陀岩,或迦兰陀竹园,或舍卫国金地,或应念而空现,或没山而出宫,或说法假于六方,或化身变为三尺,或掌覆而指变,或光流而佛来,或一身普集于多身,或此界复明于他界,或变净而以净覆秽,或随俗而以俗明真。 若空谷之答响,洪钟之待扣矣。 其间所说: 阿含四有,般若八空,密严、华严、佛藏、地藏,思益天之请问,楞伽山之语心,万行首楞严、一乘无量义、大悲芬陀利、法炬陀罗尼,无垢称之说经,须达拏之瑞应,本事本生之别,讽颂重颂之殊。 象马兔三兽渡河, 羊鹿牛三车出宅。 或谓之有,空守中也; 或谓之无,转照持也; 或谓之顿也、渐也; 或谓之半也、满也; 或无说而常说,或不闻而恒闻; 或保任而可凭,或加被而不忘。 无大而不小,无边而不中。 三乘同入一佛乘, 三性同归一法性。 真可谓,父母孩孺,导师险夷; 悬日月于幽宵,布舟航于幻海。 为云为雨,使枯槁以还滋; 为救为归,指穷途于寿域。 暨乎所作已办,功成不居, 将返本以还源,类薪尽而火灭。 繇是, 指力地,诣金河; 光流面门,相惊尘刹。 山摇地动,俱兴苦痛之声; 异类变容,同现奢花之血。 受纯陀之后供,纳毗夜之密言; 唱四德以显三伊, 指万有而归一性。 训多罗迦叶,四十二请问已周; 度须跋陀罗,八十一化缘将毕。 破十仙之横计,使获朝闻; 建四塔之崇规,遐滋末叶。 将欲明有为之有灭, 表无相以无生。 上升金刚身,往复虚空界。 日月其犹堕落,萤火如何久留? 诫有常身,使无放逸。 于是还登玉座,首卧鹤林, 遍游三昧之门,将复一真之性; 逆入顺入,全超半超; 依四禅之等持,湛三点之圆寂。 是时也, 人天叫躄,鸟兽哀号; 飘风骤云,山吼波逆。 案轮王之古式,方俟葬仪; 命力士以捧持,竟无能动。 由是金棺自举,绕拘尸之大城; 宝炬不然,驻阇维之盛礼。 莫不生怨在於王舍, 创结梦於十号慈尊。 大迦叶远下鸡峰, 获瞻礼於千辐轮足毕。 毕以兜罗致氎,圣火自焚。 爇王众栴檀之薪, 注帝释金瓶之水。 彼愿力犹在,悲心尚熏; 碎金刚之胜身,为舍利之遗骨。 于是八国严卫,四兵肃容; 各自捧于金坛,竞归兴于宝塔。 于是若牙若发, 迦叶波礼于忉利天宫; 或炭或灰, 无忧王建于赡部洲界。 若乃金言道在,尘劫法存; 象王去而象子随, 一灯灭而一灯续。 莫不大迦叶云迎千众, 阿难陀雷吼三轮; 商那表定于未来, 鞠多化筹而盈室; 始自坏梁之感,终乎流乳之征; 瓶器异而水必同, 灯点殊而光终一。 是以, 大乘之真空妙有, 文殊弥勒异其宗; 小乘而分氎析金, 上座大众元其部。 或十支宏阐,或千部郁兴; 马鸣龙树继其芳, 无著天亲播其美。 或提婆凿眸而作器, 或陈那吼石以飞声。 或百偈齐祛于外宗, 或十师翊赞于遗颂。 或问经而夜升兜率, 或待佛而窟寄修罗, 或剑誓首以要期, 或象驮金而请释, 或赏能而食邑,或得胜而建幢, 或论般若之理也名灯, 或究俱舍之非也名雹。 莫不殊途异辙,终会一源; 自有及空,咸归万德。 自商周见虹贯,炎汉梦金人,教及神州,声流华夏。勃叨生季世,获奉真谭。虽录续而以序金言,在飘零而不逢玉相,见闻尽尔,宗致昭然,盖委遗文,不复备而言也。乃为铭曰: 化起从本源,功成应贤劫, 万行显真宗,三祇积鸿业, 为法出于世,降灵示分胁, 眉横天帝弓,目带青莲叶, 仙师相垂泪,天神争捧接, 灌顶当在宫,飞轮化弥帖, 宗承天日贵,象贯狮子颊, 游观惊老死,逾城弃臣妾, 落发亲宝刀,贸衣遇群猎, 奇迹狎麋鹿,苦身示羸怯, 食糜人尽知,坐草魔方慑, 洁若莲出水,明逾镜开箧, 山海类高深,云雷等辞捷, 三时教弥阐,万类根自惬, 四问聊欲酬,十仙度相蹑, 补处记慈氏,遗文嘱迦叶, 卧树徒载春,香薪已焚毡, 悲心及绵远,舍利光炜烨。 独我生后时,余波幸沾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