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四〕然后发以声音,文以琴瑟,〔五〕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六〕奋至德之光,〔七〕动四气之和,〔八〕以着万物之理。〔九〕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一0〕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一一〕小大相成,〔一二〕终始相生,〔一三〕倡和清浊,代相为经。〔一四〕故乐行而伦清,〔一五〕耳目聪明,〔一六〕血气和平,〔一七〕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一八〕故曰「乐者乐也」。〔一九〕君子乐得其道,〔二0〕小人乐得其欲。〔二一〕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二二〕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二三〕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二四〕广乐以成其教,〔二五〕乐行而民乡方,〔二六〕可以观德矣。〔二七〕
〔一〕集解郑玄曰:「反犹本也。」正义此乐象章第二段也,明君子从正乐也。君子,人君也。反犹本也。民下所习既从于君,故君宜本情,不使流宕,以自安和其志也。
〔二〕正义行,胡孟反。万物之理以类相动,故君子比于正类以成己行也。
〔三〕正义此以下皆反情性之类事也。术,道也。既本情和志,又比类成行,故奸声乱色不留视听,淫乐秽礼不与心道相接,惰慢邪僻不设置己身也。声色是事,故云聪明,而气无形,故于身为设也。
〔四〕正义百体谓身体百节。既不行奸乱已下诸事,故能使诸行并由顺正以行其德,美化其天下也。不留聪明于奸声乱色,故耳目得顺正也。不用心术接淫慝礼乐,故心知得顺正也。不设身于邪僻,故百体得顺正也。不言鼻口者,嗜不一也,亦因戒臭味顺正也。
〔五〕正义其身已正,故然后乃可制乐为化,故用歌之音声内发己之德,用琴瑟之响外发己之行。歌者在上,此是堂上之乐,故前明之也。
〔六〕正义又用干戚羽旄箫管,从而播之。丝竹在下,此是堂下之乐,故后明之也。
〔七〕索隐孙炎曰:「至德之光,天地之道也。」
〔八〕索隐孙炎曰:「四气之和,四时之化。」
〔九〕集解孙炎曰:「奋,发也。至德之光,天地之道也。四气之和,四时之化也。着犹诚也。」
〔一0〕集解王肃曰:「清明广大,终始周旋,皆乐之节奏容仪发动也。」正义历解乐所以能通天地。言歌声清明,是象天气也。广大谓钟鼓有形质,是象地形也。谓奏歌周而复始,如四时循环也,若乐六变九变是也。谓舞人回旋,如风雨从天而下。
〔一一〕集解郑玄曰:「五色,五行也。八风从律,应节至也。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昼夜不失正也。」王肃曰:「至乐之极,能使然耳。」
〔一二〕正义大小谓月晦小大相通以成岁也。贺玚云:「十二月律互为宫羽而相成也。」
〔一三〕正义岁月终而更始也。贺玚云:「五行宫商,迭相为终始也。」
〔一四〕集解郑玄曰:「清谓蕤宾至应钟也。浊谓黄锺至仲吕也。」正义代,更也。经,常也。日月半岁阴阳更相为常也,即还相为宫也。
〔一五〕集解郑玄曰:「伦谓人道也。」正义谓上正乐之行也,谓下事张本也,即乐行之事也。由正乐既行,故人伦之道清也。
〔一六〕正义不视听奸乱,故视听聪明。
〔一七〕正义口鼻心知百体皆由从正,故血气和平。
〔一八〕正义既皆由从正以行其义,故风移俗革,天下阴阳皆安宁。移是移徙之名,易是改易之称也。文王之国自有文王之风,桀纣之邦亦有桀纣之风。桀纣之后,文王之风被于纣民,易前之恶俗,从今之善俗。上行谓之风,下习谓之俗。
〔一九〕正义引旧语乐名,广证前事也。前事邪正之乐虽异,并是其人所乐,故名曰乐也。
〔二0〕正义虽其人所乐而名为乐,而人心不同,故所乐有异(有异)而名通,故皆名乐。君子,尧舜也。道谓仁义,故制乐亦仁义也。
〔二一〕正义小人,桀纣也,人欲,邪淫也。
〔二二〕正义若君子在上,小人在下,君子乐用仁义以制小人之欲,则天下安乐而不敢为乱也。
〔二三〕集解郑玄曰:「道谓仁义也,欲谓邪淫也。」正义若小人在上,君子在下,则小人肆纵其欲,忘正道,而天下从化,皆为乱惑,不得安乐。
〔二四〕正义若以道制欲则是君子,以欲忘道则为小人,故君子之人本情修性以和其志,不使逐欲忘道,反情以至其行也。
〔二五〕正义内本情和志而外又广于乐,以成其教,然后发以声音,以着万物之理也。
〔二六〕集解郑玄曰:「方犹道也。」正义君上内和志行,乐教流行,故民皆向君子之道,即仁义制欲者,故乐行而伦清,以至天下安宁也。
〔二七〕正义结乐使人知上之事,故观知其德也。
德者,性之端也;〔一〕乐者,德之华也;〔二〕金石丝竹,乐之器也。〔三〕诗,言其志也;〔四〕歌,咏其声也;〔五〕舞,动其容也:〔六〕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七〕是故情深而文明,〔八〕气盛而化神,〔九〕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一0〕
〔一〕正义此乐象章第三段,明邪正有本,皆不可伪也。德,得